過去備受老北京人喜愛的“寵物”黃雀,為何現在卻很少看見有人養了呢?
黃雀,作為一種色彩鮮亮、鳴聲悅耳的小型鳥類,自古以來就在中國養鳥文化中佔有一席之地,是養鳥人的最愛。
特別是在老北京,之前的紈絝子弟幾乎人手一隻,出門就提著鳥籠遛鳥,養的無比精細,吃的比人都好。在當時其受歡迎程度不亞於今日的寵物貓和寵物狗,早些年老北京退休的大爺也會人手一隻的養著。
然而,時光荏苒,現如今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已難覓黃雀的蹤影,更鮮有人提及養鳥之樂。究竟是何原因,使得這一傳統愛好漸行漸遠?專家表示,背後原因諸多,且“講究”著實不少。
黃雀
黃雀是屬於雀科、金翅雀屬的一種鳥類,分佈範圍非常廣,西至歐洲,東至日本,向西南能到埃及,歐亞地區幾乎哪哪都有黃雀的身影。
黃雀的外形與它的名字相符,全身遍佈著黃色的羽毛,間接穿插著一點黑色的羽毛,雄鳥和雌鳥的外表略有不同。雄鳥的頭頂有黑色的羽毛,但是雌鳥的頭頂卻沒有,而是灰綠色的斑紋,很輕鬆就能分辨出雌雄。
黃雀的棲息環境也非常的廣泛,無論山區還是平原地區都能見到黃雀的身影。在山區,黃雀通常喜歡棲息在針葉林或者針葉與闊葉林的交接地帶。而在平原,黃雀則喜歡生活在雜木林或者公園的小樹林中。
黃雀算是一種群居的鳥類,經常組成幾十只的大隊伍,特別是在春秋季節遷徙的時候,黃雀的隊伍那才叫一個壯大。
不過在繁殖期,黃雀們就很有自知之明瞭,開始遠離隊伍,兩個鳥跑到偏僻的地方去繁衍後代,好像也是有羞恥心一樣,不願被其他鳥看到自己親密的樣子。
黃雀平常喜歡落在茂密的樹頂上,但是它們天生膽小,且性子多疑,一有點風吹草動,它們就會趕緊振翅而逃。通常是一個鳥先飛了之後,整個群體的鳥都會飛走,並且它們飛的非常快,從來不會拐彎兒,而是直直的飛出去。
黃雀不光居住的地區很雜,它們吃的東西也非常的雜,會根據季節的變化,或者遷徙的地區的變化而變。比如說春天,各處都生機盎然的,黃雀們就專門找樹木剛長出來的嫩芽吃,也會吃一些野生植物的種子,還有各類小昆蟲。
夏天各種各樣的昆蟲出沒,樹木的葉子也變得又老又難啃,這時候黃雀就會專門只吃昆蟲,其中特別是蚜蟲,是黃雀的最愛。到了秋天,葉子逐漸掉落,昆蟲也出沒的少了,黃雀就把目光投向了果實,專門吃各種各樣的漿果,偶爾也會採食一些稗、粟等。
黃雀的巢穴和其他的鳥類巢穴很不相同,它們把自己的“家”弄得很精緻。它們不會簡單的只用一些樹枝搭建自己的窩,它們用蜘蛛網、苔蘚、野蠶繭還有一些細纖維做窩。
用這些柔軟的材料做成像酒杯一樣的深窩,而且位置選的非常隱蔽,方便它們隱藏自己和孩子。
黃雀每年能產2窩,每窩能夠產4-6枚卵,由雌鳥呆在家裡孵,雄鳥則出去找吃的,兩性共同育雛,可以說是鳥類的典範了。
黃雀的鳴聲清脆悅耳,能模仿其他鳥類的叫聲,甚至學會簡單的音調。在繁殖季節,雄性黃雀的歌聲尤為動聽,它們以此吸引雌性,並宣示領地。
老北京人養鳥的老講究
因為黃雀的這些特性,所以從古至今人們就非常喜愛黃雀,尤以老北京人為盛。
在老北京,養鳥是一種風雅之事。清晨,衚衕裡便響起了鳥兒的啾啾鳴聲,與晨練的老人們、送報的小販構成了一幅和諧的畫面。
那時的北京人,無論貧富貴賤,都喜歡在閒暇之餘提籠遛鳥。特別是冬日裡,陽光斜照,老人們便聚在一起,曬著太陽,交流養鳥心得。
不過養黃雀看似是一件很風雅的事情,裡邊的門道可不少,從選購、飼養到調教,每一步都充滿了學問和“講究”。
首先說一下選購。
挑選一隻健康的黃雀,需要看其羽毛是否光亮、眼睛是否有神、腳部是否有力。這些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養鳥講究的是一個樂趣,是閒來無事的一種藝術欣賞,那肯定就要養一隻外形好看的鳥,總不能養一隻長的歪瓜裂棗,品相又不好的鳥吧。
所以,在選購的時候,外形越優秀的鳥越受歡迎。
其次,還要聽黃雀的鳴聲,判斷是否有潛力成為一隻優秀的“唱鳥”。養黃雀就是拿來把玩的,除了看著賞心悅目之外,叫聲也得悅耳動聽,不然叫起來像個破鑼嗓子,多影響心情啊。
其次再來說一下飼養。
黃雀的飼養需要精心準備鳥食,包括各種種子、果實和昆蟲。同時,還要注意鳥籠的清潔,以及給鳥兒提供足夠的活動空間。
在舊時,有些富貴人家的子弟飼養黃雀,每個月要支出十幾兩甚至更高的銀子,比僱傭一個下人還要高,就是因為要讓黃雀吃的好,這樣技能顯示出自己家財萬貫,又能體驗自己養鳥的技藝高超。
再一個就是對於鳥的調教。
想要讓黃雀學會鳴叫,就需要主人耐心地調教。這包括定時給鳥兒播放鳴叫聲、模仿鳥兒的叫聲,以及給予適當的獎勵。
平時主人帶著黃雀出門去茶館喝茶,還要注意不能給鳥“髒口”。這裡的“髒口”可不是字面意思,不是什麼東西弄髒了黃雀的嘴,而是不要讓黃雀學了什麼不能學的髒話。
因此,帶著鳥去茶館喝茶,那是有諸多限制的,不是什麼隨隨便便的鳥都能進了茶館的。像百靈鳥要掛在茶館的屋子裡,畫眉鳥要掛在廊上,黃雀則可以擺在茶館的桌子上,其餘的鳥根本就進不了茶館。
之所以要這麼設計,是因為鳥是會互相“學舌”的,雖然不是同一種鳥,但是如果呆在一起時間長了,就會互相學習對方的叫法,讓自己的叫聲不再那麼純粹。
富貴子弟養鳥是為了什麼?是為了陶冶情操,為了顯示自己家很富貴,我除了玩兒就是玩,而且我還玩兒的很高階,很高雅。
如果自己養的鳥,發出來的聲音不是這種鳥的聲音,那別人就會嘲笑你,會不會養鳥啊,養的什麼亂七八糟的鳥,就會被那些富貴子弟認為是不入流的鳥,自然也就認為你是不入流的人。
這就是不能給鳥髒口。
如果是要遛鳥的話,那也是有講究的。遛鳥不是單純的帶鳥出去散散步就完事兒了,走多少步,去什麼地方,鳥的心裡門兒清。如果走的步數少了,那一路上鳥兒都不會叫。
不叫就代表著鳥不高興,不高興你就得接著溜。因為鳥本身就是翱翔於天地之間的,現在把人家關在籠子裡了,唯一的出門看風景的機會,還不讓人家看個夠,那鳥當然就不高興了。
所以遛鳥要溜足夠長的時間,少則一小時,多則好幾個小時,不溜到鳥盡興,那你是不能回家的。
現在不養黃雀的原因
過去養黃雀是陶冶情操,展示財富的一種象徵,現在很少有人養黃雀了難道是因為失去了對生活的希望嗎?這肯定不是,現在養黃雀的少了是因為黃雀少了。
黃雀現在的地位和之前可不一樣了,之前黃雀是富貴人家子弟喜歡的東西,現在就是喜歡也不行了,因為黃雀早已經是我國的保護動物了。
隨著城市化程序的加快,人類的居住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樓大廈拔地而起,綠色的樹木和草地被硬化的地面所取代。這樣的環境改變,使得黃雀的生存空間受到了極大的擠壓。它們失去了棲息和繁衍的家園。
其次,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也是導致黃雀數量減少的重要原因。為了追求經濟利益,一些人濫砍濫伐樹木,使得黃雀等鳥類失去了食物來源和棲息地。同時,農藥和化肥的過度使用,不僅汙染了環境,也間接地對黃雀的生存構成了威脅。
更為嚴重的是,非法捕捉和販賣黃雀的行為屢禁不止。一些人將黃雀視為玩物或美食,大肆捕捉並販賣。這種行為不僅嚴重破壞了黃雀的種群結構,也使得它們的數量急劇下降。
而人類又沒有能力建立一個穩定的人工繁殖的系統,無法透過人類的力量讓黃雀種群恢復“元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放開籠養的話,還鼓勵人們養黃雀玩兒,那會直接刺激非法偷獵,僅剩的這些黃雀也會被人類霍霍乾淨。
結語
要真正實現黃雀等野生動物的長期保護,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樹立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從自身做起,為野生動物創造一個和諧共生的環境。只有這樣,黃雀等野生動物才能真正擺脫瀕危的境地,與我們人類共同繁衍生息。
參考資料:
[1]《如何飼養黃雀》散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