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角恐龍因為天生"微笑臉",又呆又萌,還會"打哈欠",一度成為了熱門寵物,但可能還有人不清楚,它們再生能力極強,不僅是四肢,甚至心臟、大腦都可以重新長出來,也許在它們身上,擁有人類延長壽命的密碼。
而六角恐龍所在的家族,還擁有很多獨特又神秘的物種。
全世界目前已知的兩棲動物有8600多種,我們最為熟悉的是各種青蛙,蟾蜍,它們屬於無尾目,但其實兩棲動物中還有一個很重要但常常被人忽視的類群:有尾目的成員,也就是鯢與螈,它們長成成體後尾巴也不會消失,故稱有尾目。
最出名的有尾目成員之一:六角恐龍
影片來源:YouTube
有尾目下面又分了兩個亞目,分別是隱鰓鯢亞目,比如大鯢、小鯢(中國大鯢俗稱娃娃魚),以及蠑螈亞目,即各類螈。
一般認為,蠑螈亞目內有八個科。今天我們就來盤點盤點神秘的蠑螈亞目的成員,它們有的外形獨特,有的顏色豔麗,有的練得童顏不老之術,有的甚至連肺都丟了!
鈍口螈科
六角恐龍長出新大腦
1屬,32種
鈍口螈廣泛分佈於北美洲,喜歡生活在地表洞穴中,或者藏在落葉、石頭、倒木下面,只有繁殖季節才回到水坑裡產卵。它們中最有名的莫屬寵物市場上常見的美西鈍口螈(或稱墨西哥鈍口螈),也就是人們俗稱的“六角恐龍”。
擁有“不老容顏”的六角恐龍
攝影:John P. Clare
這種蠑螈終生保留了幼體的形態(童體型)——腦袋後面拖著六條長長的外鰓,上面佈滿毛細血管,尾巴具有明顯的鰭褶,一輩子生活在水裡。
雖然童顏永駐,卻具備繁殖能力。野生的美西鈍口螈為灰褐色,市場上常見的白色、金色個體是人工選育的結果。
美西鈍口螈“打哈欠”
影片來源:YouTube
美西鈍口螈另一大特點是再生能力極強,四肢、身體器官、甚至大腦都可以重新長出來,這種超強自我修復能力在脊椎動物中極為少見,因此它也成為了許多實驗室研究的物件。
雖然人工飼養下的美西鈍口螈多得難以計算,在其原產地的野生種群卻幾乎要滅絕了,甚至不到1000只。
另一種能在寵物市場上見到的鈍口螈:虎紋鈍口螈
攝影:Dr. Paddy Ryan
鈍口螈科的另一物種——斑點鈍口螈,則是世界上唯一一種擁有內共生藻類的脊椎動物。
斑點鈍口螈體記憶體在共生藻類,可進行光合作用
攝影:Gordon E. Robertson
在其卵的發育階段,卵膜內會有一種特殊的綠藻。藻類透過光合作用給鈍口螈胚胎提供額外的氧氣,鈍口螈胚胎生成的含氮代謝產物則是綠藻的食物。斑點鈍口螈雌性的輸卵管也有綠藻的蹤跡。
暗斑鈍口螈
攝影:Todd Pierson
兩棲鯢科
四肢退化的“剛果鰻魚”
1屬,3種
兩棲鯢,唯一一類中文名字叫鯢的蠑螈,只分佈於美國東南角,四肢極度退化,體長半米到一米,體型如鰻魚,特別喜歡吃小龍蝦,被當地人戲稱為“剛果鰻魚”。兩棲鯢也保留了童體型,雖然不具備“六角恐龍”那種明顯的外鰓,但保留了鰓孔與鰓弓。
三趾兩棲鯢
攝影:James W. Beck
兩棲鯢成體完全在水裡生活,卻把卵產在靠近水體的陸地上,而且雌性會守護在卵的周圍,避免被其他動物吃掉。等到水位上漲,孵化的幼體就藉此進入水中。
雌性二趾兩棲鯢守護卵
攝影:Margaret S. Gunzburger)
如果運氣不好,遲遲等不到水位上漲,幼體具有暫停發育的本領,僅靠體內殘留的卵黃,就能存活超過100天。
由於四肢退化,兩棲鯢的指(趾)頭數量也減少了,現存的三種兩棲鯢就分別具有一個、兩個和三個指(趾)頭,所以它們的名字分別叫一指兩棲鯢、二指兩棲鯢和三指兩棲鯢。
陸巨螈科
可發聲的巨大蠑螈
1屬,4種
陸巨螈,顧名思義,是世界上最大的陸生蠑螈。它們生活在北美太平洋西北地區的潮溼森林裡。陸巨螈體長可達35釐米,很像大號版的鈍口螈。
陸巨螈之大,一鍋裝不下
攝影:William Flaxington
陸巨螈是少數可以發聲的蠑螈,當受到驚嚇時,能發出類似蛙類的“咯咯”聲。由於體型較大,陸巨螈甚至會捕食森林裡的小型哺乳動物,比如白足鼠或鼩鼱(qú jīng)。如果發起飆來,把人咬出血也不在話下。
陸巨螈吃老鼠
攝影:Harry Greene
無肺螈科
沒有肺的蠑螈
28屬,515種
無肺螈是種類數量最多的蠑螈,佔了整個有尾目一大半,分佈較廣泛。無肺螈種類繁多,從溪流,到陸地,洞穴,甚至樹上,都有相應的種類。它們體型也差異極大。最大的無肺螈體長超過三十釐米,而最小的僅有三釐米長(索裡螈屬),位列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動物之一。
體型最大的無肺螈與幼體
攝影:Roberto Pedraza Ruiz
索裡螈屬,世界上最小的蠑螈
攝影:Louis Paul Decena-Segarra
無肺螈最大的特點就在它們的名字裡——所有的無肺螈都沒有肺!其實胚胎初期的無肺螈是有肺的雛形的,但發育後期透過細胞凋亡被重新吸收了,所以它們平時是透過皮膚與口腔內膜進行氣體交換。
遊舌螈屬,生活在樹上的無肺螈
攝影:Wouter Beukema
大部分無肺螈產卵後,不會經歷“六角恐龍”那種模樣的水生幼體階段,而是直接由卵孵化出像成體一樣的迷你個體。這種不經歷變態的發育,被稱為“直接發育”。
無肺螈也有顏色豔麗的種類
攝影:Pseudotriton ruber
洞螈科
不吃東西也可存活10年
2屬,8種
與兩棲鯢科一樣,洞螈科同樣是完全水生的蠑螈,也保留了童體形態。洞螈科包含了兩個屬,分別是泥螈屬與洞螈屬。它們天各一方。
洞螈暢遊在洞穴中
圖源:wikipedia
洞螈是一種穴居蠑螈,也是歐洲唯一的完全穴居的脊椎動物。它全長20至30釐米,整體纖細,皮膚缺乏色素,白裡透粉,僅有少部分個體皮膚裡具有黑色素,與人類皮膚顏色相近,所以歐洲當地人又稱它為“人魚”。
洞螈的眼睛已經退化
攝影:Dr. Joachim Nerz
由於終生生活在黑暗中,洞螈的眼睛已經退化到皮膚以下,主要憑敏銳的嗅覺尋找獵物。洞穴生活使得洞螈的新陳代謝與生長發育都變得極為緩慢。它可以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存活十年。
幼螈需要14年才能達到性成熟,雌性每隔12年半才會繁殖一次。洞螈也是壽命最長的兩棲動物,平均估計可以活到70歲,甚至超過100歲。
奧林螈科
呆萌的小型蠑螈
1屬,4種
奧林螈屬於小型蠑螈,生活在北美太平洋西北地區靠近海岸的溼潤針葉林裡,成體不足十釐米,半水棲,幼體生活在清澈而冰涼的山澗中。
奧林螈
攝影:John P. Clare
奧林螈頭部較短,眼睛卻很大,因此看起來很呆萌。由於體型較小,奧林螈經常淪為同地區分佈的陸巨螈的食物。
奧林螈及其生境
攝影:Rob Schell
鰻螈科
徹底放飛棄後肢
2屬,6種
鰻螈是一類長相極為奇特的蠑螈,是現存有尾目中唯一一種後肢完全退化的種類,只剩細小的前肢。鰻螈科內,體型纖細的擬鰻螈屬就像黃鱔,體型粗壯的鰻螈屬則像肥碩的鰻魚,體長接近一米。
擬鰻螈,你看我像不像黃鱔
攝影:Michael Graziano
與很多水生蠑螈種類相同,鰻螈也具有童體現象,終生保留了外鰓。鰻螈歷史古老,在進化的道路上徹底放飛,棄用了對游泳幫助不大的後肢。
蒼鷺可能分不清鰻魚與鰻螈
攝影:Steve Zamek
鰻螈科分佈於美國東南部與墨西哥東北角,生活在沼澤、溼地或水塘中,通常夜間出來活動。當遇到水體枯竭的時候,它們會鑽進水底淤泥中休眠。
蠑螈科
棘螈自殘以退敵
21屬,139種
蠑螈科又分成三個亞科,其中肋突螈亞科物種數量最多,有很多長相奇特的物種。留在歐洲的某些肋突螈祖先,演化出一類具有極端兩性異形的種類,以帶螈屬為代表。
雄性帶螈在繁殖季節會進入水中,長出誇張的背鰭與尾鰭,如同船帆一般高高聳立。繁殖期之後,“船帆”會隨著帶螈重新回到陸地而消失。
繁殖期的雄性帶螈(左)與雌性(右)對比
攝影:Ben Wielstra
背鰭消失的雄性帶螈
攝影:Moshe Klukowski
由歐洲來到北美的一些蠑螈則演化出複雜的生活史,比如東美螈屬,其水生幼體在完成變態後,會到陸地上生活兩到三年,稱為陸棲幼體,期間全身變成橘紅甚至鮮紅色,之後重新進入水中,體色轉為黃綠色,才算真正成年。
東美螈的紅色陸棲幼體
攝影:Bill Peterman
東美螈成體,生活在水中
攝影:John White
進入東亞的兩個支系,分別進化出花鳥市場偶爾能見到的肥螈、瘰螈、蠑螈三個屬,與較為罕見、卻偶爾出現在藥材鋪的疣螈屬與棘螈屬。肥螈屬是蠑螈科唯一一個僅分佈於中國的特有屬,華南地區的山區都有分佈。肥螈適應了高山溪流的生活,四肢短小,尾巴卻強勁有力,是流水中的游泳健將。
四肢短小,皮膚光滑的肥螈
攝影:周佳俊
蠑螈屬中最有名的莫過東方蠑螈,它背面黑色,腹部橘紅色且有黑色斑塊,俗稱“水壁虎”。疣螈與棘螈是近親,成體基本完全生活在陸地上,不少種類進化出鮮豔的體色,以警示捕食者,其中棘螈還會透過自殘的方式,讓捕食者無從下口。(腸子甩出都是小意思,它把自己身體切成幾段?!)
俗稱“水壁虎”的東方蠑螈
攝影:Jessica Miller
由於大部分蠑螈都生性隱秘,所以人類對它們一直都不太瞭解。直到最近二三十年,隨著各種野外調查的開展與科研手段的突破,科學家才意識到之前遺漏了太多的細節,包括許多新物種。可以預見,蠑螈還隱藏著許多秘密,等待我們的探索與發現。
撰文 | 吳耘珂
部分圖片 | 圖蟲創意
微信編輯 | 未末
來源:博物
編輯:wnkw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