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中有這樣的一段話:“我們從農業革命能學到最重要的一課,很可能就是物種演化上的成功並不代表個體的幸福。…就演化而言,牛可能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動物,但同時,它們也是地球上生活最悲慘的動物。”
最近幾天,南京大學和蘭州大學紛紛拒絕南京大學生徐某的事件登上了熱搜,受到了廣大網友的一直關注。原因主要是因為徐某虐待動物——貓。
那麼對於古人來說,又是怎樣看待虐待動物的呢?
佛曰:“諸佛子為救一切罪惡眾生,歷三劫流轉,方得成道。凡有傷害生靈者,斷不能成佛。”
《荀子》中也有言:“德莫大於義,義莫大於愛,愛莫大於心,心莫大於道。眾惡之所興,非一人之所能起也。……故君子戒之則可,管人則難。”
可以看出,生而為人,德是第一位,德行大於義。古人對待動物的態度非常嚴肅,非常認真,他們一致認為傷害生靈的行為是不齒的,認為所有生靈都應該被平等對待,譴責傷害動物的行為,批判虐待動物的行為。作為一個正常的人,我們一定要約束自己的行為,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有所思考,不得意氣用事。
古代人對於動物的感情是很深的。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一隻狗被主人拋棄了,它驚惶不安。主人的兒子很著急,立刻偷偷將小狗收養了。父親卻很生氣,並怒斥兒子的行為,想把狗重新丟掉。兒子哭著懇求不要丟棄它,他說:“狗是有生命的,人類看見狗被拋棄而不收養的話,就沒有仁慈之心了。”父親被兒子的話感動到,於是同意將小狗帶回去養。
有犬為人所棄,惶惶於阡陌間。張元見之,即收而養之。其父怒曰:“何用此為?”將欲更棄之。元乞求毋棄,曰:“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殺,自然之理。今為人所棄而死,非其道也。若見而不收養,無仁心也。是以收而養之。”父感其言,遂許焉。
現代人喜歡養動物,古代人也一樣。
元朝末代有一位皇帝,他喜歡養的動物就很非同尋常了,他有一隻重量級的寵物——大象。在一次宴會上,皇帝命人把大象帶出來,向大臣和使臣們展示滑稽的動作表演,但是令眾人奇怪的是,大象一動不動的趴在地上,就好像不屑一顧,就是不起身表演。這可讓大家掃興了,更讓皇帝掃了面子。於是他一氣之下,就命令人把大象給殺了。
但事後,皇帝卻很佩服這頭大象,佩服大象有著“不事二主”的精神,雖然大象不肯向外人屈服,但是它的頑強精神感到了很多人。皇帝身邊很多人都沒有這種動物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