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中國用絕對的實力碾壓,讓印度認清中印差距。
印度海軍下水首艘國產海洋測量船,稱該船將大幅改善印度海軍的遠洋海域情報能力。與此同時,中國64艘海洋測量船中的數艘正在印度洋持續活動,不僅印度自己很難在短時間內中國用絕對的實力碾壓,讓印度認清中印差距縮短差距,連坐擁世界第一大海軍的美國也已經在這一領域落後中國。
近日,印度海軍方面報道了一則令本國人欣喜擔憂略有焦慮的新聞。欣喜的地方在於,印度海軍終於擁有一艘由印度本土自主建造的海洋測量船了。雖然這艘船的自主率只有80%,但對比其他一票50-60%的海軍艦艇來說,已經相當不錯了。
這讓印度在理論上具備依靠自身拉起一支海洋測量船船隊的能力,為處於增長階段的印度海軍積累其在遠洋海域情報領域中的基礎。
然而俗話說得好,有喜必有憂。這裡的憂指的就是中國因素,或者更準確一點的說是中國在海洋測量船領域上的壓倒性優勢。
這個優勢有多大呢?據印度方面統計,自1990年以來中國已經累積建造並註冊了64艘海洋測量船,超過了擁有44艘的美國與23艘的日本成為了世界上擁有最多海洋測量船的國家,只有一艘國產海洋測量船的印度連挑戰中國在這一領域內地位的資格都沒有。
當然,中國會組建一支如此大規模的海洋測量船船隊也不是沒有理由。因為儘管今天的人類已經將海上航線開闢到了世界各地,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商船、軍艦航行在各大海域。但要說人類對於大海到底有著多高的認知,這個數字可能也就比人類對太空的認知程度高那麼一點點罷了。
畢竟,海洋不光面積巨大,許多海域的深度也已經超出了一般探測裝置的效能指標。對於只需要在海面上航行的商船來說,這缺失的水下情報或許不會引發太多問題。但對於需要在水下作戰的潛艇以及反制潛艇的水面艦艇部隊來說,水下情報的完善與否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部隊在執行此類作戰時的效率。
典型例子就是在南海把自己“頭”撞沒的美國海軍康涅狄格號核潛艇,作為一艘潛艇,康涅狄格號在水下唯一的態勢感知手段就是聲吶,即透過聲波在不同介質中的反射判斷潛艇周邊的環境到底是水還是海底山脈,從而規避障礙。
通常情況下,潛艇只有靠主動聲吶才能較為高效地收集潛艇周邊的環境情報,被動聲吶雖然也可以但精度與效率都太低了。
然而問題在於,潛艇相較於水面艦艇最大的優勢就是其隱蔽性,讓潛艇開啟主動聲吶無異於是讓一個身穿夜行服的刺客在大黑天來打手電筒。
所以一艘潛艇想要儘可能在水下保持隱蔽活動,潛艇就需要準備一份任務海域的地形圖。這樣,潛艇即便不開啟主動聲吶,也能夠靠這份地形圖在水下“摸黑”航行。
同理,一艘驅逐艦或護衛艦想要高效地反制潛艇活動,也需要這份地形圖來推測潛艇的活動軌跡。
那麼這份海底地形圖從哪裡來呢?沒錯,就是海洋測量船收集製作的。美國海軍敢把自家核潛艇部署到全球各個海域,就是因為有44艘各種型別的海洋測量船幫忙構建起一個全球規模的海底地形圖。
而中國會建造比美國更多的海洋測量船,也是因為我們不僅需要想辦法讓解放軍自己的潛艇走出去,也要想辦法不讓美軍的潛艇在中國周邊海域如入無人之境般航行。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受海底水流影響,海底地形的變化速度要比陸地快上很多。往往只需1-2年,一處海域的地形結構就會發生巨大變化。
康涅狄格號會在南海“撞頭”,就是因為在解放軍掌握南海主動權後,美國海洋測量船進入南海的頻率與規模大幅降低,導致美軍未能及時更新南海地形圖。而印度方面會非常關注中國海洋測量船,也是基於這個理由。
畢竟,在中國海洋測量船比美國還多的當下,中國已經能夠在印度洋上保持常態化的測量船活動。對比剛剛才下水首艘國產測量船的印度,中國對於印度洋的瞭解已經遠遠超出這個嘴上喊著“印度洋是印度大洋”的南亞“霸主”。
在這種情況下,一旦中印之間爆發軍事衝突且衝突規模一路擴散到印度洋上。那麼印度海軍將很難在戰鬥中掌握“地利”優勢,並有可能被解放軍的潛艇部隊利用這一優勢反制。
不過,雖然中國的海洋測量船已經很多了,但我們也不能忽視美國在這一領域上的實力。
尤其是在康涅狄格號發生水下撞船事故,美國方面恢復測量船在南海海域高頻率活動的當下,圍繞中國周邊海域情報的博弈,勢必會成為中美大博弈中一個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
誰能在這個問題上掌握主導權,誰就能在未來可能爆發的中美衝突中,獲得更多的勝利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