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又迎來了五年一度的領導人換屆。13日,IMF正式啟動下任領導人遴選程式。儘管現任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有望獲得連任,呼聲也是最高,但是半路卻殺出個美國,想要干涉IMF新總裁人選。
據俄媒報道,一批美國政客聯名致信財長耶倫,要求她以管理不善為由替換掉格奧爾基耶娃。
包括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在內的議員認為,格奧爾基耶娃在IMF工作和擔任世界銀行臨時行長期間存在嚴重違規行為,同時批評她沒有“採取足夠的行動來追究中國的責任”。
說到底,美國就是認為IMF在涉及中國的問題上不夠強硬,未能達成遏制中國發展的目標,不符合美國的政治需求,因此需要換人。
其實,美國對IMF的發難從3年前就開始了,當時也是逼宮格奧爾基耶娃。2021年,一家美國律所釋出了一則調查報告,稱世界銀行2018年和2020年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存在“人為操縱資料”的行為,而當時的世行行長正是奧爾基耶娃。
美國隨後炮轟奧爾基耶娃利用職務之便,幫助中國“提高”在《2018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的分數,讓中國排名前進了7位。儘管奧爾基耶娃予以否認,但美國就是揪住這件事不放手,施壓耶倫採取行動,逼她主動辭職。
不過,由於IMF董事會聯合力挺奧爾基耶娃,這也讓美國的鬧劇以失敗收場。因此,美國這一次攻擊奧爾基耶娃可以說是蓄謀已久的。
那麼,美國這一次能成功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首先,IMF並非美國的“一言堂”。與世界銀行不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雖然總部位於華盛頓,但歐盟與美國達成了一項雙邊協議,其領導人必須由歐洲人領導,同時歐洲支援美國人領導世行。白宮若是動搖這一不成文的規定,美國勢必將遭到反噬。
其次,格奧爾基耶娃已經獲得了歐盟的集體支援。近日,歐盟財長舉行了會晤,會上所有成員國都支援格奧爾基耶娃連任IMF總裁。
歐盟作出這樣選擇的原因不難分析,如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行都被美國把持,歐洲在國際社會的經濟影響力將遭到大幅削弱,而這又會衝擊歐盟的政治影響力。美歐在一定程度上屬於合作關係,但硬幣的另一面是競爭。
特朗普執政時期,美歐在世貿組織大打“貿易戰”就是這種體現之一。在利益面前,美歐誰都不願意讓步。
最後,中俄大機率會與歐盟站在一邊。當前,IMF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改革,而格奧爾基耶娃是改革的堅定擁護者,她認為該組織需要更好的反映過去10年的全球經濟格局變化。
第48屆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會議發表主席宣告,認為調整IMF份額,並對投票權進行改革,增加欠發達國家的席位刻不容緩。
中俄一貫支援國際組織更好的反映發展中國家的發言權和代表性,奧爾基耶娃連任有助於推動IMF朝著這一方向改革。因此,奧爾基耶娃能否連任,中國的這一票將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