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近30年前的那場臺海軍演,人民解放軍以這種形式傳達出了無比清晰的訊號:任何勢力都別想挑戰中國的領土主權完整,我們絕不允許哪怕一寸大好河山被分裂出去。演習過程中,水陸坦克和搭乘快速登陸艇的海軍陸戰隊搶先登陸,而以陸軍為主的登陸部隊主力,則搭乘多艘坦克登陸艦、中型登陸艦和登陸艇實施搶灘。
確實,1996年的那場臺海軍演,展示出了中國這個古老東方大國的鬥志和決心,對臺海局勢帶來的影響和餘威至今都未散去。但必須承認的是,當年解放軍可用的搶灘登陸裝備有著顯著的缺陷,如水陸坦克效能平平、第一波登陸部隊缺乏伴隨式炮火支援、直升機機降規模有限等。正因如此,國內奮起直追,於21世紀以來連續研發並列裝了諸如075型兩棲攻擊艦、071型兩棲船塢登陸艦和05式高速兩棲突擊車等新銳裝備,讓解放軍兩棲作戰能力上了不止一個臺階。但令人沒想到的是,昔日擁有全球最強兩棲戰力的美軍,卻意外地“不行了”。
據美國權威防務媒體“防務新聞”報道,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正在尋找一種“不依賴兩棲類艦船”的遠洋部署手段,原因在於海軍現役大量兩棲類艦艇都在排隊等待維護,可供使用和戰力投射的兩棲攻擊艦和兩棲船塢登陸艦已嚴重不足。按照美國海軍陸戰隊副司令卡斯滕·赫克爾的構想,遠征運輸艦有望成為上述兩棲類艦艇的替代品,儘管遠征運輸艦並不適合執行兩棲作戰,但“也不是不能用”……
好吧,要是幾年前有人說“美軍兩棲類艦艇不夠用,以至於難以進行戰力投射”,估計不少人都會覺得這是一個天大的笑話。但如今,荒誕的一幕就是這樣成為了現實,手握全球數量最多的兩棲攻擊艦和兩棲船塢登陸艦的美國海軍,真的缺乏此類可用艦船了,連帶著讓海軍陸戰隊的部署也陷入了麻煩。
關於美國造船工業產能不足的話題,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詳了。不光是新造艦艇產能“半死不活”,美國造船廠對現役艦艇的維護升級能力也無法滿足部隊所需。正因如此,美國海軍不得不對各類待維護艦艇分出“三六九等”,優先維護那些需要執行重要部署任務的作戰類艦艇,如航空母艦、驅逐艦、戰略核潛艇和攻擊型核潛艇等。至於兩棲攻擊艦和兩棲船塢登陸艦這種不涉及一線海戰的艦艇,則會被“統統往後排”。久而久之,船廠碼頭就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等待維護的兩棲類艦艇,海軍和海軍陸戰隊自然就無船可用了……
至於說卡斯滕·赫克爾提到的遠征運輸艦,這種滿載排水量約2400噸級的高速運輸艦雖然航速高達43節,且比同噸位級別的傳統登陸艦有著更高的載人能力,最多可搭載近300名士兵。但問題在於,遠征運輸艦的高航速效能是靠採用雙體船的結構獲得的,這種結構有著天然的抗浪能力差的缺陷,故其只能在不超過3級海況的情況下航行,否則就可能出現危險。
不僅如此,雖說遠征運輸艦的載員數量不少,但2400噸級的排水量還是遠無法與2.5萬噸級的“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登陸艦相媲美,更別提與排水量4萬噸級以上的“黃蜂”級和“美國”級兩棲攻擊艦相比了。遠征運輸艦的單艦運力與這些大塊頭差距明顯,無法一次運載多輛兩棲戰車或坦克,也無法搭載機械化登陸艇,更做不到搭載多架直升機以完成垂直登陸。如果說兩棲攻擊艦和兩棲船塢登陸艦都能獨立遂行“立體登陸”作戰,那遠征運輸艦就真的只是能“運點人”,是單純的“交通運輸工具”。
不難想象,如果未來的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只能依靠這種船隻搞部署和兩棲登陸,那就真快退化到和30年前的解放軍一樣的水平了。區別僅在於,遠征運輸艦的速度比我們當年用的登陸艦和登陸艇快一些。況且,對於不能在3級海況以上的環境下航行的遠征運輸艦,若未來某天美軍非要用這玩意強行向臺海發兵,那估計解放軍都不用開火擊沉,一個稍微大一點的浪,或許就能將這種“小破船”掀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