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價基本在20萬,佔地106平方米,全程“3D列印”整整160個小時。
二十萬在縣城也只能買下一半房產的資金,卻在該清華教授利用“機械臂3D列印”建造下構造完整的房子,更是直接被評為“十佳百優美麗家園”。
這個“列印”的房子到底什麼樣子?又是為何突發奇想要想要用3D技術“列印”房子?
“3D列印”房
科技改變生活,這句話從來都適用社會的更新迭代且絲毫不過時,只是這家住河北張家口的娟子家的新房卻是在村民看來是尤其超前,甚至說來都是“冒險的很。”
原因不是其他,而是娟子家裡的房子是國內第一個用“3D技術列印的”房子。
列印技術都素來知曉,但是能打印出房子卻是件稀罕事。
智慧技術的發展始終是時代發展的課題,而3D列印技術便是這促進生產效率其中的進步彰顯。
而最直觀的便是一橙色的機械臂,比人的手臂要粗壯,幹活也更為精細,可以說在機器的操作之下,橙色機械臂帶來的列印技術大概是嚴謹到分毫米。
不過實際上,3D列印技術應用在當今的智慧建造,列印新工藝已經應用到不少的實際場景,但終歸是技術新潮,普通百姓還是直表新奇。
自然地,這不例外地便將這3D列印技術刻板的化認為就是個“列印”技術又如何能夠蓋起一棟房子。
只是這操持人還是令人期待了幾分。
清華大學教授徐衛國。
如若不認識徐衛國教授,若是對上海的智慧灣亦或者是廣東深圳的3D列印公園有所印象,這便是出自徐衛國教授帶領團隊的手筆。
作為建築學的教授,利用3D列印技術能夠更好的滿足人們的需求,以及便利生產效率,便是徐衛國近年來帶領學生所追求的。
科技改變生活,最直觀的便是要如何便利人們的生活。
而有了諸如在上海寶山區智慧灣,這個由機械臂3D列印而成的混凝土步行橋也使得徐衛國開始思考,如若將列印技術用來建構房子又將會是怎樣的面貌?
也是因為這樣的設想,第一個數字建築房屋將在河北落幕。
自然地,考察地形歸考察地形,還得是有人願意接受這樣的“考驗”。
本以為會屢次碰壁的徐衛國不曾想到,正是因為自己長期堅持3D列印技術的研究,以及已經在全國各地留下3D列印技術成功的建築物,這才有了首個3D列印房屋。
那麼,徐衛國又是如何做的呢?
耗時160小時的“精修房”
為了完全保障娟子一家的要求,除去實際勘探,徐衛國開始針對娟子家的需求,以及對當地氣溫的把控。
徐衛國選取保溫材料,並結合3D列印牆體構造,設計出先結構、裝飾、保溫到最佳化牆體的結構。
2021年8月,在經歷過草紙的構圖,以及材料的選擇,娟子家的房屋便開始進行建造。
實際上,只要草圖構造完畢,材料選擇完整,至於剩下的想要做成曲線亦或直線,鏤空亦或是三維屋頂,透過演算法程式碼的輸入,機械臂都可以完成。
當然唯一需要注意的便是機器的運作,零件的運作順暢。
一個機器兩個人操控,採用纖維混凝土,從而經過機械臂的前端便可以做出地基和牆體。
演算法的輸入,機械臂的操作,日夜的趕工,並作完備的牆體抗壓測試,甚至做到保溫隔熱測試,抗震測試也是不容錯過。
縱然這般精細,還是引來村民不少匪夷,這房子到底“抗不抗造”,畢竟這尋常人家房子仍舊是採用磚頭和夯土,但是這娟子家採用纖維混凝土。
更是在機械臂的操作下,有著各種曲面、鏤空的造型,縱然美觀,房子的實用性又到底能保障幾分。
縱然是這般懷疑,但徐衛國帶領團隊自然是考慮到環境的方方面面,160個小時,這個引人匪夷的房子建造完成。
通俗地來說,便是有造型有造型,而至於村民所擔心房屋牆體承重、屋內溫度的聚集,徐衛國也一一測試絲毫沒有問題。
可以說,娟子的“豪賭”住上3D列印房是成功的。
自然地,這樣一個靠借3D列印技術便建造而成的房子成為了觀光點。
二十萬,160個小時,我國第一個3D列印房,嚴絲合縫的曲面,經過演算法計算資料切割,這座屹立於農村村莊的列印房終是吸引太多視線,更何況在保證美觀的同時,具備了房屋安全的基本特點。
2023年春節前夕,作為第一個3D列印技術構造的房子,娟子的家也被河北省首評為“十佳百優美麗家園”。
同樣地,這棟列印的3D家園也在3D列印技術的發展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至於個會否成為趨勢難以言說,但是不可否認的是,3D列印技術應用於房屋是可行的。
參考資料:
清華教授為村民3D列印一棟住宅,花了20萬——光明網
機械臂 3D 列印混凝土建造,建築技藝,2018,中國知網
讓3D列印建造走出實驗室(講述·弘揚科學家精神)——人民網
清華大學一教授團隊為村民“列印”一棟住宅!只用160個小時!——澎湃新聞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徐衛國——讓3D列印建造走出實驗室——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