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門洞就能看出來,城牆至少有兩米多厚。北京市懷柔區二道關村鷂子峪村城堡,裡面只有一條小道、幾座院落和兩棵槐樹。在最安謐的角落,95歲的高守印坐在輪椅上,看牆頭古磚上移動的影子。
這座京郊的袖珍古城,總共不過十來畝地。它距離北京最邊緣的平原仍有百里山路。四周盡是山嶺、溝渠,舉目可見山脊上的長城和烽火臺。它最熱鬧的時候,也不過容納了140多名村民。
厚實袖珍的城堡,給人一種安全感。從它誕生的1592年至今,庇護了十幾代人的繁衍與興旺。這些年,工業化與城市化推進,村裡大多年輕人進城市工作,城堡裡大多數閒置房子成為民宿院子。每個週末,這裡幾乎都住滿了都市裡的打工人,他們在此尋找安寧。
鷂子峪村城堡。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
長城下的古堡,四百餘年的生活區
“我出生在古堡裡。”這是75歲的高守成獨有的自豪。他是村裡唯一的“工程師”,常穿著一件皮質馬甲。他家裡有一個加工車間,可以製作一些簡單的農具部件,還能焊接鐵器。健談的他每提到古堡和他的工作室,眼神都極為明亮。
他說,這堡和其他地方長城下的堡不一樣。長城下的很多村堡有兩個出口,是屯兵的地方,而鷂子峪城堡坐北朝南,只留有一道門,始終是村民的生活區。
城堡前有一處碑文。上面的文字顯示,城堡北高南低,磚石結構,呈梯形。南牆長102米,北牆91米,東西牆各長78米。此堡建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1984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如今的懷柔區,在當時被稱為懷柔縣。
城堡的門在上世紀被毀,現如今只有敞開的門洞,任何人都能進去看一眼。站在門洞裡,就能看到城裡的全貌。高守成能講很多堡的故事,從堡的淵源,到牆頭上的字,還有他們高家祖上好幾輩人住在堡裡的故事。
堡裡的每個建築,幾乎都和高守成的“大太爺爺”有關。他指著東邊的一座院子說,“瞧,這是我大太爺爺建的,裡面住過他的好幾個兒子。”他走到這座院子後面,見到一座已被裝潢為民宿的小四合院說,“我是出生在這院子裡的。上世紀80年代,弟弟結婚,家裡將院子送給了他,我搬走了。”
堡內只有一條南北街,兩側是農戶平房院落,街中有一株百年老槐樹,高守成說不清楚這是哪年栽的。但堡北面的一棵槐樹,他知道是他爺爺高成科生前栽的,是為了供兒女在讀書中納涼。
堡內的民居規模相似,數百年中一代代流傳更迭,都是清一色磚石交錯的結構。一些閒置房屋成為民宿後,新的民宿主仍保留房屋原貌,把外牆殘破處用磚石補上。高守成說,這種房屋能抵擋大水、預防火災,還能有效地抵抗地震。過往的四百餘年時間,這片土地歷經戰爭、天災,但堡內的人相安無事。
高守成看著他出生的院子,現在已經成為了民宿。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攝
堡內外兩個世界,從農業到多元
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一個春天,不到30歲的高守成揹著工具包,離開了城堡。在堡外幾百米的一塊開闊地上建了一座四合院。當時,因為政策放開、人口增長等原因,很多堡內人離開了日漸擁擠的城堡,在外面開荒擴土、壘屋建房。
實際上,早在上世紀60年代後期,鷂子峪村就有人在堡外建造自己的房子了。這位高守成口中的“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他的叔伯哥哥。
在鷂子峪村的歷史中,村民們只住在這座小小的城堡裡。堡外面全是荒地、樹林和少許耕地。一座四合院,往往有三四戶人家擠著住。為什麼不搬到堡外住呢?高守成說,過去生產力低,建房子成本高,再加上以前由於野獸出沒、戰爭等因素,農民不具備在堡外自建房的條件。
堡內是人煙,堡外是荒地,這在歷史上曾有明顯的分野。但在近幾十年,堡外顯得比堡內更熱鬧些。如今,鷂子峪大多村民都在堡外四周住,堡裡面只剩了幾戶人家,年紀最大的就是今年95歲的高守印。相比堡內,堡外的房子更為整齊美觀,牆外有空調外機,外面有停車位可以停泊自家小汽車。
大約從2016年起,村裡興起了民宿。如今,在堡外,很多民房成了別具風味的精品民宿。一座民宿屋簷下掛著風鈴,小院裡被一圈柵欄圍著,裡面有一個馬車模型,還有一把躺椅。常有年輕人戴著墨鏡,躺在搖椅上曬太陽。
鷂子峪人對民宿、遊客持歡迎態度。他們說,城堡裡的村民如今已逐漸減少,民宿、咖啡館等使城堡又熱鬧了起來。據村幹部介紹,每到週末,堡外的停車位上都停滿了車。一些找不到停車位的遊客只能將車停在附近的自然村裡。
來鷂子峪的遊客中,有帶著貓咪的一家人,有穿戴了登山裝置的愛好者,還有扛著“長槍短炮”的攝影愛好者。對於這些遊客,當地村民已是見怪不怪。在城堡成為文旅熱門打卡地後,他們依然生活在這裡,和以往的任何時候一樣,在百年的歷史和鉅變的現代中,度過每一個平常的日子。
民宿四周盡是山嶺,舉目可見山脊上的長城和烽火臺。姜希達 攝
深山村中,年輕人的棲息所
1995年出生在城堡裡的小勇,在從北京一所重點大學畢業後,留在朝陽區工作。他每一兩個週末回一次家,“鋼鐵水泥的都市,實在沒有這裡有意思。”
他說,春天的時候,在堡裡能看到四周漫山遍野的桃花;夏天時綠色成蔭,他和小夥伴可以去爬山遠看烽火臺;秋天是一片金黃,板栗和野棗也都熟了;冬天是皚皚白雪,覆蓋在古牆頭上,尤其在冬天晚上,城堡裡異常安靜,靜得能聽到自己的呼吸聲。
在海淀區一個大廠上班的小唐,今年來這裡過了四次週末,她養著一隻小貓,走到哪兒都帶著。她說這個古堡像是“棲息所”,不管是村民和民宿主,都喜歡她的貓。在這裡,她能一覺睡到天亮而不被打擾,街上的人們總是慢悠悠的,風吹不動堡裡的植物,小動物們能爬在樹杈上一睡一上午。
“這裡的人好樸實。”小唐說,她和一個村民大姐多見了幾面,人家就邀請她去家裡吃飯。她有好幾次站在路上拍照,擋住了後面村民大爺騎來的電動車,大爺也沒有責怪她的意思,只衝她不好意思地笑笑。
休閒、度假、觀光、娛樂,越來越多的人被這個京郊古堡吸引,在一個生活分享類社交平臺上,鷂子峪村城堡被千百名遊客標記成了遠近知名的打卡地。在幾千條遊客評論中,不少人寫下:這裡治癒了打工人的“精神內耗”。
休閒、度假、觀光、娛樂,越來越多的人被這個京郊古堡吸引。姜希達 攝
據村幹部介紹,不止鷂子峪這個自然村,整個二道關村這幾年文旅業發展得都很不錯,目前整個行政村有400多個院落,其中民宿院子就有100多個,村民不出門可以就業。現在本村勞動力不夠用,一些民宿主還要從鄰近村鎮招人。
城堡建在山坡上,本就靜謐,近年來更被修葺得尤為乾淨整潔。到了陰天,古堡在雲霧中若隱若現。高守成喜歡眯著眼睛看山脊上的長城飛鳥,他知道“鷂子”是一種猛禽,但他感覺自己從來沒見過這種生物。
倒是來自天南海北的遊客,他這些年見了不少。很多年輕人來此體驗傳統鄉村田園生活,有時候會問他田地裡蔬菜的收成。有些年輕人說,現在城市生活節奏快,不如農村待著舒服。他總是樂呵呵地,歡迎他們再路過這裡,同他回家喝杯水再趕路。
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編輯 白爽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