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紀錄片逆襲!許知遠成為“紀錄片界救世主”?娛樂綜藝要讓位了?》
嘿,親愛的八卦迷們!最近有沒有發現一個奇妙的現象?是不是感覺紀錄片突然冒出了好多“大腕”?沒錯,就是你們心中的“高冷範兒”紀錄片,如今變得越來越有“親和力”了!別懷疑,這可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糖,而是有故事有深度的紀錄片開始逆襲,而其中,許知遠成為紀錄片的不二人選,是不是有點出乎意料?
首先,咱們得承認一點,紀錄片在過去可是被冠以“不賺錢”的名號,誰都以為只有“三高”觀眾群體才會欣賞。但事實證明,2012年的《舌尖上的中國》徹底顛覆了這個看法。這部美食類紀錄片由陳曉卿執導,一經播出,收視率迅速飆升,平均達到0.59%,銷售更是創下了單集4萬美元的天價,銷售至30多個國家和地區,簡直成了紀錄片的“金牌代言人”。
是的,就是這個《舌尖上的中國》讓紀錄片從“小眾藝術”轉型為“大眾寵兒”,而許知遠在這個過程中,似乎成了不可或缺的“救世主”。
在這個紀錄片風起雲湧的時代,各大影片平臺也紛紛入局,優酷、愛奇藝、騰訊影片,都在角逐這個被激發出商業潛力的領域。紀錄片不再是電視臺機構的專屬內容,而是成為了各大平臺爭相佈局的熱門賽道。
紀錄片的火爆程度可見一斑,根據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研究中心統計,2013年至2017年,民營機構對紀錄片的投入增長了88%,成為市場上的新貴。2023年,各大平臺紀錄片數量仍在增長,僅四大平臺上線新紀錄片就有864部,時長達3000餘小時,比去年增加約20%。咱們不禁要問,紀錄片市場的商業潛力真的被激發出來了嗎?
不過,作為一個資深的娛樂博主,我們更關心的是,紀錄片是否能在娛樂綜藝的天地裡立足。畢竟,在過去,娛樂綜藝一直是風頭無兩的明星,紀錄片總被認為是“高冷”的代表,似乎不太合群。
但是,現在的紀錄片已經不再滿足於“三高”觀眾,而是向更年輕、更廣泛的群體發起衝擊。各大平臺不約而同地加入了美食、人文、歷史、訪談等元素,紀錄片逐漸走向“有網感”“接地氣”的方向。不僅如此,紀錄片還開始吸引了一些“金主”們,比如汽車、酒類等廣告主們紛紛入駐,讓紀錄片的商業價值逐漸凸顯。
縱觀各大平臺,它們在紀錄片賽道上的差異也愈發明顯。愛奇藝著力在美食題材上,走精品劇場模式,而騰訊影片則以“至味人間”和“智識生活”兩大版塊為重心。優酷則開創了人文頻道,拉入文化名人力圖打造“文化名人宇宙”名牌。B站則專注於網生新派紀錄片,吸引年輕觀眾。
而許知遠,作為紀錄片的共有人物,似乎成了各大平臺的寵兒。從騰訊的“風味”和“早餐”兩大名片系列IP,到與優酷合作的《何不秉燭遊》,許知遠遊走於各平臺之間,成為了紀錄片的“救世主”。
有趣的是,紀錄片中出現的“許知遠”現象也引起了一些關注。各大平臺的紀錄片合作似乎都離不開他的身影,是不是許知遠成了紀錄片的“靈魂人物”?這種巧妙的“捆綁”是否是紀錄片市場向著IP化、真人秀、名人明星化發展的標誌呢?
當然,作為娛樂博主,我們還得關注一個問題,紀錄片是否能在廣告主心中站穩腳跟?縱觀2023年平臺播出紀錄片的招商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