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央視總檯新聞頻道春節大型文化特別節目《龍行天下》
電視新聞節目如何在春節期間吸引觀眾?中央電視總檯新聞頻道在初一到初六連續六天推出了春節大型文化特別節目《龍行天下》,透過精心的設計、精彩的講述和精良的製作,為全國觀眾獻上了一份既有豐富內涵營養、又不失輕鬆活潑的視覺大餐。
一、發掘傳統文化,增強新聞輿論“四力”
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的傳統文化綿延千年,其中生肖文化得到了很好地傳承和發展,逐漸融入民間信仰觀念,反映在中國人的婚姻、人生、年運等日常中。在十二生肖中,龍是權勢、高貴、尊榮的象徵,也是幸運和成功的標誌,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所以中國人自稱“龍的傳人”,代表著中國人獨特的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澱。
《龍行天下》利用“龍”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文化標誌、信仰載體和情感紐帶,凝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作用,藉助龍年春節時機,深入挖掘龍的文化起源和龍的衍生文化活動。節目以小切口呈現大歷史,以微具象展現大文化,生動形象地喚醒中國兒女心中對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的敬意,增強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更透過輻射廣大使用者,提升文化節目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
二、革新節目表達,讓歷史“活”起來“融”進去
作為具有時空距離感的歷史文化選題,如何讓使用者在接收到豐富資訊含量的同時,感受到有趣、貼近和認同是節目製作的關鍵問題。《龍行天下》呈現了以下有效探索:借鑑Vlog形式,增強互動感。例如《邂逅國潮繁花浪漫 這些地方龍年“潮”味拉滿了!》,透過個體視角,既充當了推介人的角色,又體現了體驗者的角色,讓使用者更有代入感、親切感和體驗感,能夠看得進去且看得投入。先聲奪人,強化現場感。
作為文化傳播類節目,《龍行天下》為平衡觀眾的資訊攝取習慣和短影片傳播特點,用好開頭30秒,或透過現場鮮活的聲音,或透過現場人物聲音迅速切入情境,讓鮮活的現場凝固在概述中。增大資訊量,突出深度和廣度。使用者對龍文化已經具備基本常識和了解,因此,《龍行天下》不同於碎片化的資訊傳播,以梳理呈現、深度挖掘,向用戶鋪開一幅連續、生動、整體的民俗畫卷。
三、連線中華龍與中國人,結合現代化發展和國際傳播
龍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文化意向。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最終要依靠人。《龍行天下》在六集節目中,分別將龍文化的足跡和少數民族、脫貧攻堅、地方文旅等議題相貫通,體現了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間的緊密關係,彰顯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性和精神內涵,知來路才能展未來。與此同時,龍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歐洲、美國、東南亞等其他國家均具有一定影響力和傳播力,《龍年划龍舟!不僅遊江河 還要“出海”》一集就提供了很好的視角。因此,節目在設計上考慮到兩個使用者市場,展現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成果,助力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以文化為引線,求同存異,將神秘的東方古國形象和快速發展的大國形象粘合、統一。
不僅如此,節目契合近年來日益增強的對“龍”的中國闡釋和中國精神,結合闡釋的自主性和中西對話性,以龍文化展示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體現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文化認同感,真正塑造一個可親可愛可敬的中國。與此同時,節目打通生產傳播機制,擴大輻射範圍,將精華內容剪輯成適合海外傳播的版本,在國外社交網路平臺投放,實現“一魚多吃”,多端分發,有效擴大內容的影響力。(曾祥敏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來源: 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