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老牌電視新聞雜誌欄目《60分鐘》,日前專門播出了一期有關中國的節目。在這期節目中,主持人萊斯莉·斯塔爾(Lesley Stahl)專程來到中國,採訪了美國駐華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並在伯恩斯的陪同下,在北京和上海等城市實地採訪。
2)這期節目本身並無太多新意,其“敘事邏輯”和“敘事框架”依然帶有明顯的意識形態偏見。出生於1941年的萊斯莉,在其人生和職業的末期,不可能走出她的思維偏見。她在節目中仍帶著明顯的“冷戰”思維描述她看到的中國,說來說去,總是離不開那些美西方媒體早已重複多年的“陳詞濫調”,諸如“中國盜竊美國企業的智慧財產權”、“中國營商環境越來越差”、“外資大規模逃離中國”、“中國深陷債務陷阱”、“中國房地產危機非常嚴重”等等。有點搞笑的是,萊斯莉的這一套“敘事邏輯”和“敘事框架”,卻被她自己在中國看到的事實所戳破了。
3)讓我意外,或者說,讓我比較失望的是伯恩斯的回答。作為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到任已經快兩年了。從他公開的社交媒體“足跡”來看,他也在嘗試理解一個歷史悠久、現實複雜的中國。但是,在採訪中,伯恩斯並沒有為“走馬觀花”的萊斯莉提供獨到的、有價值的洞察,反而重複了大量美西方媒體和所謂專家反覆散播的關於中國的各種“陳詞濫調”。伯恩斯分享的內容,跟他身在中國這一有利條件可以幫助他獲得更多關於中國真實的、完整的資訊完全不匹配。他在採訪中同樣給出了很多自相矛盾的說法,有時候,在一定程度上迎合和放大了萊斯莉有關中國的偏見。以伯恩斯和萊斯莉為代表的美國政治和媒體精英,對中國形成不了完整、準確和客觀的看法,既代表了美國社會有關中國的研究能力近年來大幅衰退,也是美國誤判中國,導致中美關係出現各種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4)整體來說,CBS《60分鐘》節目主持人和欄目組工作人員這次中國之行可以落地,節目可以播出,仍是一件好事,這也是過去幾個月中美關係逐漸趨穩的跡象之一。眾所周知,過去幾年,由於美國政府故意騷擾、阻攔乃至驅逐中國媒體駐美記者,引發了中美之間的“媒體戰”。今天,絕大多數美國媒體在中國大陸都沒有正式記者。這一次,受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邀請,CBS《60分鐘》欄目組順利獲得了訪問中國的簽證,並不受阻礙地在中國各地採訪,體現了中國方面的善意和自信。
5)從節目的具體內容來看,CBS這一期《60分鐘》節目顯得非常“擰巴”。一方面,萊斯莉和伯恩斯都在努力“唱衰”中國經濟,另一方面,節目中很多受採訪物件給出的事實,卻明顯與他們的這一“敘事邏輯”和“敘事框架”相矛盾。比如,在節目一開始,兩人都指責“中國營商環境越來越差”,但是,伯恩斯陪同萊斯莉在上海參觀、採訪,卻發現,一大波美國企業在中國發展得“紅紅火火”。其中,沃爾瑪在中國有300多家門店,星巴克在中國有6000多家門店,光是在上海就有1000多家門店。此外,特斯拉、輝瑞和英特爾等一眾美國企業在中國的經營都依然“紅火”。
6)有一個非常搞笑的細節是,在伯恩斯和萊斯莉反覆“鋪墊”,營造一種“中國營商環境越來越差”、“大批外企在逃離中國”的氛圍後,萊斯莉問伯恩斯,由於對中國營商環境感到不確定,是不是有大量美國企業在逃離中國?伯恩斯也不好意思撒謊,只好回答說,“那很有趣,實際上,並沒有很多美國企業逃離中國”。萊斯莉看起來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然後追問,“沒有太多?為什麼?”接著,此前一直在“唱衰”中國經濟的伯恩斯開始給中國經濟“做廣告”了。他說,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雖然有少數美國企業離開了中國,但是,絕大多數美國企業仍留在中國。為了把這個話題“圓過來”,萊斯莉在後期製作中補充說,中國市場太大了,對美國企業的吸引力難以抵擋。
7)在隨後的節目中,他們的說法再次與他們自己發現的事實相矛盾。伯恩斯說,雖然多數美國企業仍留在中國,但它們並沒有擴大投資。於是,萊斯莉採訪了上海迪斯尼公司,而後者則告訴她,迪斯尼最近剛剛擴大了在上海的投資,而且,迪斯尼在中國的業務正在“蓬勃發展”(thriving)。這還不夠,萊斯莉又採訪了一家美資食品和醫療保健用品包裝企業Aptar,這家總部設在美國伊利諾伊州的公司,目前市值超過90億美元。該公司在中國經營已有30年的歷史,在中國全國共有5個生產基地,近期該公司在中國又追加投資6000萬美元。Aptar亞洲業務負責人告訴萊斯莉,該公司在中國的業務做得“很好”,並且對在中國的長期發展很有信心。
8)在對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危機”進行了大肆渲染後,萊斯莉自己也承認,中國經濟依然有著很強的競爭力。她告訴觀眾,中國現在生產了全世界80%的太陽能電池板,中國在風力發電裝置方面也具有“統治力”,而中國的汽車出口預計在2023年將超過了日本(實際確實如此)。伯恩斯告訴萊斯莉,中國是全世界很多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把中國當做最大貿易伙伴的國家數量是把美國當做最大貿易伙伴國家數量的兩倍多。此外,萊斯莉還說,比亞迪不久前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生產商。她還採訪了中國“造車新勢力”之一的蔚來汽車,該公司在2023年12月推出了續航里程高達620英里(約合1000公里)的電池,這位元斯拉汽車的最長續航里程還多出了200英里。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向她介紹了該公司的“換電”技術——只需要兩分半鐘,就可以把充好電的電池換到汽車上。這一技術明顯讓萊斯莉感到有些“吃驚”。在另外一家人形機器人公司,萊斯莉看到了令人驚歎的一幕——該公司有各種人形機器人,未來可以提供諸如老人看護等服務。看到這裡,我自己都覺得有點好笑,這哪裡是伯恩斯和萊斯莉口中“一個快要不行了的中國”?這明明是一個充滿了創新活力、有著光明未來的中國。
9)除了經濟話題,伯恩斯對於中美關係的整體看法也有點意思。他強調,中美正在人工智慧、生物醫藥和量子技術等領域展開激烈的競爭,中美兩軍都希望成為全世界最強大的軍隊,而中美競爭,說到底還是看誰的思想更有影響力。他說,美國相信“民主社會”和“個人自由”,但是,中國卻相信“共產主義”。他這種簡單、粗暴的思維方式和看待問題的框架,表明他在理解一個歷史悠久、現實複雜的中國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伯恩斯還明確表示,美國不希望生活在一個“中國是統治性力量”的世界。說到底,伯恩斯跟美國很多政客的想法是一致的,他們不敢想象有朝一日中國會超過美國,他們更不願意接受一箇中國比美國更強大、更繁榮、在全世界更有吸引力的世界。這就是我一直說的,美國患上了“衰落中的帝國更年期綜合症”。
10)對於中美關係,伯恩斯強調,這是美國未來十年左右面臨的最具有競爭性、最複雜、最危險的雙邊關係。但是,他承認,美中無法“離婚”。他舉例說,美國農產品出口的20%銷往中國,這為美國創造了75萬個就業崗位。他還再次強調,中國跟蘇聯不一樣,蘇聯雖然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和核武器,但是,蘇聯的經濟卻非常“弱小”,但是,中國經濟卻“非常強大”。在這裡,我們再次看到了伯恩斯在描述中國經濟時的自相矛盾之處。
我在YouTube上把這段採訪影片看了兩遍,整體感受是,在如何看待中國方面,美國所謂的政治和媒體精英內心實際上是非常“凌亂”的。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他們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更不願意承認中國人比他們更努力、做事情的方式更正確,他們總想找到中國經濟和中國社會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然後給自己來一番心理按摩——“你看,中國還是不行”;與此同時,他們也看到了中國經濟和科技的巨大進步,因此又憂心忡忡,非常擔心中國有朝一日會超越美國。這種對中國發展與進步的擔心,與他們總想著“唱衰”中國、讓自我內心好受一點的做法,形成了明顯的矛盾。
一句話,他們真的很糾結。
對於中國人來說,美國政治和媒體精英怎麼想,我們固然要關注,但是,毫無疑問,任何時候,我們最重要的還是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事情。
接下來,即便是特朗普捲土重來,又能怎麼樣?特朗普一定會發現,2024年的中國,跟2020年的中國大不一樣,跟2016年的中國更是有著極大的區別。
美國在面對中國、在面對世界時,可以為所欲為的時代終將結束。
“西方試圖遏制中國的發展,但已經晚了,火車開走了,新的力量中心將會壯大。”
這句話是俄羅斯總統普京說的,我認為,它非常形象,也非常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