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頭條平臺,抄襲搬運必究!
(有看到抄襲搬運的讀者朋友也請幫忙舉報一下,首發和原創標籤只有在頭條平臺。感激不盡!)
這是熊貓貝貝的第2207篇原創文章
2024年開年第一個月,地方兩會密集召開,主要就一條主線,全國通用:
覆盤2023經濟成績,謀定2024年地方經濟增長目標,部署下一階段重點任務。
隨著全國各地兩會的持續推進,越來越多,越來越細化的經濟資料,陸續出爐,然後在中國國內經濟環境,一年一度,甚至可以說早已形成習慣的一些城市之間的經濟比拼,增長較量,在無聲無息之間,非常有默契的,就開始了。
其中,有很多城市級別的經濟成績博弈競爭,是非常有看頭的。
比如:
一直有媒體造勢和宣傳的“杭州超越廣州成為一線城市”,在經濟上追趕的怎麼樣了?
心心念念想著在經濟總量上趕超廣州,同樣也是直轄市的重慶,表現如何?
2021年就被國家欽定“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浙江,在經濟層面發展的情況如何?
一個城市的經濟總量趕超一個省份,一個省份趕超三個省份綜合兩倍,一個區的經濟超過一個市……一系列經濟對比現象之下,揭示了哪些現實的訊號和事實?
對於城市和地區之間,這樣無聲無息的競爭而言,是否具有現實意義,好壞對錯,怎麼看?
這篇文章,就趁熱打鐵,以當下全國兩會最新出爐的年度經濟資料對比梳理作為切入點,對中國國內經濟環境中,幾個長期存在,悄然無聲的地域和城市之間的經濟比拼和競爭,進行一個最新的對照盤點,深入挖掘結果背後的原因,研判後續競爭走向,並對這些地域經濟競爭的動向意義,進行一次有深度,有態度,有依有據的專題討論和分析研究。
關注動向,把握本質,看清主線,研判趨勢,指導行動。
本文已反覆自查合規,不碰紅線,語言平和公允,不帶價值導向。
內容有依有據,分析理性客觀。
硬核內容,錯過不再。
以微見著,洞察先機,把握趨勢,指導決策。
PS:
- 文章略長,內容的閱讀需要一定的時間和耐心,並且需要進行思考。
- 內容不求討好所有讀者,寫作分享也是一個閱讀群體和寫作群體互相選擇的過程。
- 每個人的認知層次不同,不做強求,這篇文章的內容不是什麼大路貨,也不是什麼看完能夠帶來輕鬆愉悅精神滿足的爽文,請結合自身需要和認知需求理性看待。
(如果這篇文章在其它資訊平臺被看到,不用懷疑,就是抄襲搬運,厚顏無恥)
1
2023年,“共同富裕示範區”的省會杭州市,能叫板老牌一線廣州嗎?
經濟社會,談錢不俗,要談超越,先看錢包,這個結論,不過分吧?
其實從過去幾年,在中國輿論環境和經濟分析領域,就有一種聲音的存在,大概就是下面這個意思:
當然,各種分析不能說沒有各自的理由和套路,引經據典,多維對比,頭頭是道,總是有的。
但是這種說法有一個很關鍵的致命弱點,那就是在國家承認和重視的城市經濟規模上面,杭州和廣州的差距,長期以來,絕對不是差點意思的情況。而是似乎有著難以逾越的鴻溝一般。
1月24日,杭州市統計局釋出的2023年杭州經濟執行情況顯示,2023年杭州地區生產總值為20059億元,比上年增長5.6%。
1月25日,廣州市2023年的地區生產總值資料公佈:30355.73億元,同比增長4.6%
別的什麼因素先不比,就看經濟規模,杭州和廣州的差值,在1萬億左右。
這讓杭州取代廣州,成為一線城市,成了一個天大的笑話,或者說,偽命題?
近年來,杭州以其獨特的網際網路經濟特質,螞蟻集團等數家世界知名企業的帶動下,迅速成為吸引眼球的焦點。人才引進方面,杭州透過政策優惠、創業環境最佳化等措施,成功吸引了一大批高階人才,構築起城市競爭力的核心。
在政府部門的服務效率、便民措施以及網路透明度上,杭州同樣表現出色,成為全國的模範。城市競爭力的提升亦表現在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上,這都為杭州走向一線城市鋪平了道路。儘管杭州的經濟總量和人口規模暫未能與廣州相提並論,但是在創新能力和未來增長潛力上,杭州正展現出強勁的上升勢頭。
但是,過於依賴網際網路企業,也成為了杭州經濟增長的一個致命短板,特別是螞蟻金服過度金融化發展被國家叫停遏制以後,這個短板,迅速變成了杭州經濟空心化的頭號原因。
廣州,這座擁有千年商貿歷史的城市在經濟總量、人口規模和國際影響力上仍舊佔據著優勢。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一極,廣州不僅經濟總量雄厚,而且在文化、科技、教育各方面均有深厚積累。與國際大都市香港、澳門的緊密聯絡,更是賦予廣州獨特的國際地位。
並且廣州在製造業、外貿出口等傳統優勢領域依然強勁,未來的發展也充滿著無限可能。雖然新興經濟體如杭州展示出的增長潛力令人矚目,但廣州憑藉自身的深厚底蘊和全方位的競爭力,仍然穩坐在一線城市的重要位置上。
僅僅從經濟規模上,留給杭州去追趕和超越的路,還有很久,而且,依賴網際網路巨頭,過度金融化的關鍵問題,也將成為後續杭州經濟競爭中,繞不開的核心課題。
2
被重慶反超一年之後,廣州重新“奪回”中國經濟第四城之位
關於重慶和廣州的經濟競爭,絕對說得上是過去幾年的城市競爭領域的熱門話題。
最具有觀察價值的競爭,永遠都是勢均力敵的比拼,差太多的對比,是真沒啥意思。
之所以熱度高,是重慶還真的在經濟規模上,實現過對廣州的超越,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那麼2023年,這對經濟競爭領域曾經勢均力敵的對手,打出了一個什麼局?
2024年,廣州與重慶兩個新晉“3萬億俱樂部”的城市2023年年度經濟PK結果最新出爐。
一週前,1月19日,重慶市統計局釋出資料,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145.79億元,比上年增長6.1%。
2023年前三季度還處於下風的廣州,在最後時刻一舉“翻盤”,以210億元的優勢“反超”重慶,重新奪回了全國經濟第四城的地位。
這一結果頗有點出乎預料——
一方面,重慶在2022年經濟總量首次超越廣州,“新晉”全國經濟第四城。資料顯示,2022年,廣州GDP為28839.00億元,重慶則以29129.03億元“力壓”廣州。
從2023年前三季度看,除了第一季度廣州暫時“反超”之外,上半年和前三季度,重慶領先廣州的差距不斷拉大。
2023年一季度,廣州領先於重慶約31億元。2023年上半年,重慶領先廣州215億元。2023年前三季度,重慶的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至474億元。
與此同時,2023年前三季度,重慶的增速也比廣州高出1.4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從同比增速看,2023年,廣州為4.6%,重慶為6.1%。廣州落後重慶1.5個百分點。
在這裡,大家或許有個疑問:2022年,廣州總量低於重慶,2023年的經濟增速又低於重慶,為何廣州還能實現反超呢?
其原因在於,實際增速與名義增速的區別。
名義增速反映的是經濟總量的絕對規模變化。實際增速是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後、以不變價格計算的增速,更能反映經濟增長的實際水平。
因此,在統計部門釋出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速時,一般使用的是實際增速。
如果按照名義增速計算,2023年,廣州全年GDP增量為1516.73億元,名義增速為5.26%;重慶全年增量為1016.76億元,名義增速為3.49%。
對比2023年前三季度的資料看,廣州在第四季度“踩足了油門”,這也正是最終廣州實現“翻盤”的原因。
老牌一線,名不虛傳,江湖後生,勇氣可嘉!
對於重慶來說,能夠在經濟維度向屹立多年,穩坐一線寶座和定位廣州發起競爭和衝擊,雖敗猶榮!放眼全國,能和一線在經濟層面上去拼一拼的,只有重慶吧?
3
各省市經濟的大斗法,幾個極致分化的表現和案例,值得重視
2023年,隨著各省份到城市級別的經濟資料陸續公佈,出現了幾個非常有看頭的對比表現,這裡給大家進行一個分享:
1,就全國來說,廣東一個省的經濟總量,更是相當於東北3省總和的兩倍以上,接近西北5省的兩倍。
從1978年到2023年,45年時間,廣東GDP總量增長了700多倍,GDP先後超越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更在2021年首次趕超韓國並保持領先優勢,成為中國經濟最強勁的領頭羊。
作為中國的改革先鋒,2023年,廣東的廣州、深圳兩座中心城市經濟總量超過3萬億元,雙雙位居五強。
2,天津公佈了2023年的GDP,為16737億元。
上海浦東新區則宣佈,預計全區2023年GDP將達到1.68萬億元。
這意味著,浦東新區經濟總量超過了直轄市天津。
浦東新區的面積只有1200平方公里,相當於天津的10分之一;浦東的常住人口是578萬人,相當於天津的42%。
可見,浦東新區不僅經濟總量更大,人均、地均指標也更高。
另外,還可以從上市公司數量,看出兩地經濟活躍度的差異。浦東新區有228家上市公司,是天津的3倍。
3,上海市2023年的GDP反超了安徽省,重返全國第十,而安徽省則退出了GDP前十,這也是華東省份中最大的變化了。
2023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的GDP都是高於上海市的,前三季度安徽省GDP為35653億元,比上海市還高出了2600億元,沒想到四季度迅速下行最終跌倒在了年底,而上海市則延續了強勁的復甦勢頭,在衝刺階段發力提速。
結論並不複雜:中國經濟的分化,在城市和地域之間,已經非常巨大和明顯了。
4
經濟競爭微妙一幕:共同富裕示範區,不及江蘇省,江蘇又不及廣東?
2023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約為13.57萬億元,同比增長4.8%。
2023年,江蘇地區生產總值約為12.82萬億元,同比增長5.8%。
連續3年縮小與廣東經濟差距的江蘇,沒能再進一步。
1月23日,廣東省統計局官宣,2023年,廣東省經濟總量首破13萬億元,繼續穩坐全國經濟第一大省的寶座;而江蘇卻沒能進一步延續奮起直追的腳步,與廣東的差距反較2022年擴大了1千餘億元。
但江蘇的2023年經濟表現也不乏亮點,“蘇大強”不僅人均GDP比廣東高出40%,並且隨著常州官宣破萬億,江蘇成為全國首個擁有5座萬億GDP城市的省份。
蘇大強沒追上廣大哥,但是對於浙江而言,依然保持了經濟上的競爭優勢:
1月23日上午,浙江省統計局釋出資料:2023年浙江省生產總值82553億元,總量邁上新臺階,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0%。
浙江,江蘇,還有廣東,中國經濟核心三省,當之無愧,三者的經濟規模之間的競爭,其實由來已久,而且,對應折射出來的經濟脈搏訊號,舉足輕重,非常關鍵。
放眼全球,與世界各大經濟體對比,廣東、江蘇的GDP總量超越了全世界90%以上的國家,與加拿大、俄羅斯、韓國等國家旗鼓相當,堪稱“富可敵國”。
而粵蘇二省作為中國經濟的火車頭,二者之間的競爭追趕,始終是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看點。
2023年,“蘇大強”為何沒能進一步縮小與“粵老大”的差距?
從已有資料看,外貿低迷是不可忽視的因素。不過差距不大,更要看到江蘇的優勢所在:江蘇這個省份,在經濟上的優勢在於“民富”。
若以2023年GDP總量/2022年常住人口,估算粵蘇兩地人均GDP,會發現“蘇大強”人均GDP大幅高於“粵老大”。統計結果顯示,江蘇人均GDP約為15.06萬元,而同期廣東人均GDP僅有10.72萬元,約為江蘇的7成。
從人均可支配收入角度看,江蘇也領先廣東一截。
2023年,江蘇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27萬元,較同期廣東的4.93萬元,高出了3千餘元。
進一步分析,2023年,江蘇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6.32萬元和3.05萬元,較同期廣東分別高出0.39和0.54萬元。
論經濟規模,廣東絕對龍頭,但是論民富和財富分配上的優勢,浙江和廣東,是比不過江蘇的。
這一點差距比較非常重要:
總量規模大,說明機會多,賺大錢的空間和想象力大;
人均收入和GDP高,說明更容易找到穩定持續的工作,容易賺到錢,還能留下錢。
各有千秋,齊頭並進。
5
深度討論:中國國內省市經濟一年一度的“無聲競爭”,有意義嗎?
客觀來說,這些各省市之間的經濟競爭,實際上從官方的角度上來說,並不是主流,更多也就是民間和輿論環境中看到的比較多。
民意就是人心,攀比是人性本能,有這些比較和競爭,本質上來說非常正常。
但是這樣的比較是對是錯,又是否具有現實意義和價值呢?
關鍵還是要看一個關鍵詞,那就是差距水平。
任何的比較,都講究一個勢均力敵,才有可比性,差距太大了,比較也就失去了激勵的效果和意義了。
就好比和姚明比身高,和馬雲比收入一樣,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中國人來說,沒有多少現實意義。
就像很多人對於杭州取代廣州這個事情的一些觀點和討論,個人認為就沒有多少現實意義。
螢幕前如果有浙江,甚至是杭州本地的朋友,也沒有必要不服氣,經濟社會,用規模說話,萬億級別的差距,還真的不是說靠嘴就能填平的。
而且,從產業,經貿,以及地方經濟文化和管理風格等等維度,廣州和杭州,其實沒有多少可比性,完全是兩個不同的型別。
對於杭州來說,打造屬於自己的核心經濟發展優勢,在某一個經濟領域具備絕對競爭優勢,或許比差距存在,難以逾越情況下,去強詞奪理,和廣州較勁,更有意義。
而類似於重慶和廣州這樣的你追我趕,個人覺得就很有意義了。
其實重慶的經濟發展思路是相當有現實考量的,那就是先讓鍋裡有,在去實現碗裡有。
當然這樣的思路最終的效果好不好還有待觀察,但是至少從產業發展,經濟發力等等維度來看,能和廣州掰一掰手腕,甚至一度超越,這就不是開玩笑的。
相信對於重慶這座城市的管理部門,心裡面也有這麼一口氣頂著:錨定廣州,超過廣州?
有明確目標的努力,比盲目自己玩,主觀能動性完全不在一個檔次。
經濟社會,一切的競爭和比拼,最終還是要落到經濟規模和發展效率上面來的。
中國省份和城市之間的經濟競爭和比拼,其實就和人與人之間的攀比一樣,是永遠都會存在的。
但是,這樣的競爭和比拼,是需要引導的,別忘了,中國國家層面對於中國這個國家經濟的未來走向,是如何規劃的?
寫在最後:
2023年全國城市級別的經濟競爭,能帶來哪些現實啟發?
文章最後,基於上文的資料梳理和相關分析內容,分享幾點個人獨家的思考和觀點,不一定對,權當拋磚引玉,供大家進行討論和參考:
1,從個體和家庭發展的角度出發,如果沒有體制背景和人情資本優勢,那麼,主動選擇經濟頭部城市,是很重要的優勢策略。
2,看一個城市對於個體經濟能提供的空間和想象力,總量是一方面,人均情況,更為重要。
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幾十年不變,但是現實情況是,去江浙也是不錯的選擇。
3,重慶人口持續流失的情況,值得重視,過去幾年重慶經濟給當地的樓市吸引了不少投機炒房的群體,統統套住,凸顯了重慶在搞頂層設計上有想法,有能力,但是市場和精細管理維度有短板。
4,社會板結疊加經濟下行和城市分化之後,縣城及四五線城市,寒門再難出貴子。
母弱出商賈,父強做侍郎,族望留原籍,家貧走他鄉。好在現在戶籍制度放開了,人們有了四處打工和定居的權利。
5,經濟社會,一切優勢和重要資源,都需要經濟支撐和財力支援,好資源,永遠都在有錢的城市和地區,這個規律不會改變。
上面為了父母和自身的健康,中間為了有更多的就業和收入機會,下面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教育和規範的管理,人挪活樹挪死的道理,永遠不過時。
經歷過的人才懂:拿著上海的收入,在鶴崗這樣的城市生活,除了消費是快樂的,其他都是痛苦的,上海的一個小病,到了鶴崗,可能就要闖生死關。
大概就說這麼幾點吧,保持經濟敏感,關注經濟變化脈搏,跟隨時代趨勢,感謝各位的耐心閱讀和付出的時間,希望這樣一篇文章能夠給看完的朋友們,帶來一點啟發,一點幫助,一點思考,那就很好了。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關於置業,投資等行為的明確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以上正文,來自@熊貓貝貝小可愛
交個敢說真話,會說實話,善於觀察的年輕人朋友,可好?
原創寫作分享不易,如果覺得文章不錯,歡迎轉發點贊。關注本人
實力原創,頭條獨家,如有抄襲搬運侵權行為,必究!
有問題歡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問必答,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