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以來,金融監管總局推出了50多項金融對外開放措施,取消了外資股份比例限制,包括取消外資參股、收購、增資金融機構的股權比例限制。也就是說外國資本持有銀行保險機構100%的股權,實現完全控股,自己經營自己掌控。
這就涉及到一個嚴重的問題,狼自己肯定是想來的,在於兔子是被威脅開門還是主動開門。既然政策都這麼定了,我們這些小民也不敢多說,給你扣個極端主義的帽子就失言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資本是追求利潤,詭異的是這次資本更懂得服務政治,很多國外資本在撤離中國,原因很多,就不多說了。尤其是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那是金元政治,所以這次完全放開是外部的壓力多一些,但效果有待檢驗,不宜樂觀,畢竟周邊和全球環境都變了,全球化遭遇了逆流。
下面從這次金融對外開放的國際背景、主要原因、後期挑戰進行解讀。
1. 國際背景迫使中國作出進一步開放的措施
- 經濟全球化趨勢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序加快,資本流動更加自由化和便利化。國際社會普遍要求進一步開放市場準入,尤其是金融服務領域,以促進國際貿易和投資。
- 國際規則接軌
中國作為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國,在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框架下承諾逐步擴大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並積極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如CPTPP、RCEP等區域貿易協定中的金融服務條款。這塊兒中國一直在拖,為國內金融業加速發展、優質發展提供緩衝,但現在不得不開放了。
- 吸引優質外資
為了吸引全球優質的金融機構來華投資經營,增強國內金融業的競爭力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透過全面開放銀行業,可以引進先進的管理經驗、技術和產品創新。目前像貝萊德黑石等資本都要撤離中國了,已經在上海等城市出賣核心資產,因為在中國他們賺不了大錢,而且經營範圍受到股權比例、特許經營等很多限制,美國以及歐盟、日韓的政治家都不樂意,資本家也不開心。
2.人民幣國際化與金融風險化解是更大尺度開放的關鍵原因
- 最佳化金融市場結構
允許外資完全控股有助於改善國內金融市場結構,提高市場效率,透過引入多元化競爭主體,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改革深化。
- 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開放金融業是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外資銀行全面參與中國市場有助於提升人民幣在國際支付、結算和儲備貨幣中的地位。國際化就是要讓外資走進來,我們走出去,一進一出之間才是國際化。
- 服務高質量發展
支援實體經濟轉型升級,透過金融開放引導更多外資投向高新技術產業、綠色低碳產業等領域,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撐。
-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外資金融機構的深度參與能夠促進金融市場的規範化運作,有助於透過市場競爭機制降低系統性金融風險,同時也有利於借鑑國際風險管理經驗。這塊兒地方債務風險、房地產風險這麼大的雷,西方資本、中東資本會背這個鍋嗎?
3.資本監管與政策協調是金融開放後面臨的重要挑戰
- 監管挑戰
金融開放會加大跨境資本流動的風險,對金融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建立與國際接軌且行之有效的金融監管體系,既要保證公平競爭,又要防止金融風險跨境傳導。對猶太資本、昂撒資本等要警惕,這一點其實就是金融戰,但必須要接招。
- 競爭加劇
全面放開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意味著國內金融機構將面臨來自國際大型金融機構的直接競爭,可能會導致部分中資金融機構市場份額減少,甚至可能影響到一些機構的生存與發展。
- 文化融合
外資金融機構進入會導致人才爭奪戰升級,尤其是在高階管理和專業技能人才方面,如何培養和留住本土優秀人才成為關鍵問題。
- 政策協調難度大
在維護國家金融安全和保障消費者權益的同時,需處理好與外資金融機構的利益關係,確保政策調整既能適應國際市場規則,又能滿足國內金融穩定和發展需求。資本會影響政策,尤其是關鍵的政策一定會上升到政治層面甚至軍事外交層面。
#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