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中閱資本 首席經濟學家
正文寫了好多天,一直沒發出來,是因為總覺得沒寫完。今天補充幾點我的結論性看法吧。
結論性看法:
1、中國房地產從2011年開始的長達10多年的“管制”,成功避免了中國房地產出現類似日本的泡沫破滅。中國住宅建築的年度竣工量,也創造了經濟學奇蹟,自2014年登頂以來,形成了長達10年多的“平頂”,而不是尖頂。
2、現在大家都呼籲救房地產,其實,房地產不用救,只要把“管制”都解除就行了。讓房地產的商品屬性,迴歸。
管制的解除,具體包括:
(1)不要限制買房的主體資格了。特別是商業房地產,自然人禁止購買的限制,該取消了。
(2)不要再限制企業的買房融資了。企業買房子,只能全款,佔用了企業的流動資金,極大傷害了經濟活力。
(3)不要再限制企業的房屋抵押融資了。啟用商業地產的金融屬性,才是啟用企業的關鍵。否則,過去被逼持有太多商業物業的企業,資金如何盤活?
3、不要指望房地產再起大泡沫,因為“建築業週期”的上升時代,已經過去了。也不用害怕老百姓炒房,房子已經不稀缺了,誰來炒?所以,政策出發點,不用再提“房住不炒”了。你把刀架在老百姓的脖子上,逼他炒房,他也不想炒了。但是,房地產仍然是最重要的投資資產,因為房子有租金收入啊!基於租金收入的房地產市場,一定要好好培育。根子上,還是要恢復房地產的“商品屬性”。
4、對待“商住房”,一定要有基本的人本關懷。長期以來,只有“住宅性質”的房產證,居民才可以“戶口登記”,才有“學區入學”。難道,住在“商業性質”房屋裡的人,不是老百姓?這類性質的房產,用水用電價格更高,可以理解。但是,不給上戶口,不給學區,就毫無道理可言了。
以下是對14號文的一些分析:
2023年9月1日,國務院正式印發:關於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的指導意見》檔案(國發【2023】14號文,以下簡稱“14號文”)。
這是一個“房住不炒”之後的最重大政策,沒有之一。奠定了今後中國房地產業的發展方向。
我從2002年就開始研究房地產,博士論文也是寫房地產定價的,在廣發基金工作的時候也層擔任過房地產分析師,還引領了證券分析行業中的房地產分析方法變革。在銀河證券工作的時候,我很成功地勸住了所有同事不要買北三縣的房子,要在守住五環邊和地鐵線兩個基本條件。
14號文 出臺之後,我斷言,除了像恒大這樣不務正業的,其他房地產集團的美元債,跌到了極致低位,是個抄底機會。於是,2023年四季度,我們又在美元債市場抄了一把中國房地產公司的底。
資本市場已經演繹過一遍了,可惜的是,我詢問了不少銀行,針對14號文,好像還沒有任何動靜。身邊不少朋友,讓我仔細說說,14號文,到底靠譜不靠譜。
雖然三言兩語也說得清,但我還是從理論、歷史,娓娓道來吧。
(一)建築業週期是最大的背景
早在2013年,我就指出,一定要深入研究庫茲涅茨的建築業週期。中國年度住宅竣工量,已經接近總人口的2倍,建築業週期的長期大頂,基本明確了。
到2014年,中國年度住宅竣工量達到28.6億平米,人均超過了2平米。如果中國維持這樣的住宅竣工量,假定住宅的使用期限只有70年,那麼中國的人均住宅面積也將達到140平米。這個很荒唐。
於是,我警告身邊的所有房地產開發商,趕緊撤出房地產行業,不要再拿地了。手上的專案,趁著房價還是上升趨勢,在今後的幾年裡兌現清盤,落袋為安,儲存現金。如果還想幹房地產,可以等將來的不良資產收購的機會。要麼就別幹房地產了。
中國是一個大國,不像日本那樣,泡沫來得快崩潰得也快。由於2014年以來高壓的房地產政策,中國的泡沫上升非常緩慢,建築量,更是直接控制住了,沒有繼續上升。從2014年到2023年,中國每年的住宅竣工量,基本持平,每年微幅下降。可能,中國創造了一個“經濟學奇蹟”,空前絕後的奇蹟:建築業週期的頂部,是長達10年的平頂。從來泡沫都是尖尖的頂,但中國的住宅竣工量,卻是長達10年的平頂。
如今,沒有及時收手的房地產開發商,終於傷痕累累。
如今,曾經火爆的三四線城市和縣城、鄉鎮房地產價格終於趴到地板上。
我想,已經不用擔心全社會再掀起房地產開發高潮了,中國的年度住宅竣工量,將來未來的10年甚至更長時間裡,逐年下降。
如果庫茲涅茨還活著,一定會修改他的理論。他不可能想到,一個這麼龐大的國家,能在跨越20年以上的時間週期裡,管理好建築業週期。
房地產建築量,還要下滑10年以上。那麼,房價呢?
(二)核心地段的集聚效應將得到強化
我在2010、2011年曾經寫過4篇“系列報告”,叫《高鐵改變中國》。表達的核心意思是:高鐵,是中國的一場經濟地理革命,爭取到高鐵站,乃至高鐵站樞紐的城市,將應得中國城市圈發展的最後新一輪機遇。
高鐵,和城際軌道交通,將最後一次塑造中國的各大城市圈。
是的,是最後一輪。我想不出來,高鐵之後,還會有什麼,能如此影響中國的經濟地理。
問題來了!那麼,城際快軌都通了,郊區的房價會不會漲?
更現實的,北京外圍的北三縣,房價會不會漲?
我的答案,讓人沮喪:城際快軌的發展,將強化城市圈中心地帶的核心地位。而遠郊,特別是衛星城市,就不稀缺了。既然不稀缺了,房價必然直接掉到底部,再無上漲機會。
這個判斷,是基於“區域經濟學”的基礎理論得到的。只要認真讀讀《區域經濟學手冊》上的文章,一定能得出這個基本結論。不會再YY“交通改善了,房價當然要漲啊”。
所以,我在銀河證券工作的時候,極其鄙視一些所謂的房地產專家,他們不遺餘力推銷環北京房地產。這幫所謂的專家,要麼是蠢,不學無術,只會忽悠,不知道基本的區域經濟學道理;要麼是壞,就是忽悠老百姓去接盤環北京的房地產,幫開發商站臺。
我這裡,其實主要是想回答一個問題:縣城和鄉鎮的房價已經很低很低了,要不要回老家抄底?
答案是很明確的,如果你想就此回家養老。賣掉一線城市的房子,直接遷徙到老家養老,這是一筆不錯的買賣:不僅房子能換更大的,還能剩餘好大一筆錢,天天吃香的喝辣的,只要不賭不被騙,養老管夠。如果你還是指望在城市養老的,或者十年內還是要在城市工作的,那就不要去買縣城或鄉鎮的房子。
(三)住房人人都有保障了,房價還能撐得住嗎?
14號文裡有幾個表述,還是非常震撼的。細細品一下:
(1)支援利用閒置低效工業、商業、辦公等非住宅用地建設保障性住房,變更土地用途,不補繳土地價款……
(2)讓工薪收入群體逐步實現居者有其屋。消除買不起商品住房的焦慮。放開手腳為美好生活奮鬥……
(3)對保障性住房實施嚴格的封閉管理,禁止以任何方式違法違規將保障性住房變更為商品住房流入市場。
(4)讓商品住房迴歸商品屬性、滿足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推動房地產業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以上四條,散落在14號文的不同部分,結合起來看,就一目瞭然了。今後,若干年後,只要你是正經在城市上班的,住房就不是問題了。起碼給你一個保障房的租賃權。
有人說,都有房了,那還有誰買房呢?
不要擔心,上面我摘錄的第四句,給了答案。出來混,總是要追求美好生活的。剛工作的時候可能租用很小的保障房,工作幾年了租稍大一點的保障房,甚至買下保障房。等到終於能力買商品房了,再買商品房。
你要是不追求美好生活,不斷進步,怎麼娶媳婦啊?即便不娶媳婦,自己住,也是要追求不斷改善的。因為年齡越大,生活垃圾越來越多,需要空間啊。
但很顯然,商品房的“範圍”,就縮小了。
換句話說,就算你把北京四環內、深圳福田、廣州天河越秀、上海陸家嘴的房價炒上天,也不用管你,只要保障房的供給充分,普通市民居者有其屋,就行了。
如此,商品房的各種限制,可以鬆綁了。
這就是“讓商品住房迴歸商品屬性、滿足改善性住房需求”。
答案也明明白白,如果是城市相對核心區域的房價,一定是“撐得住”的。不僅撐得住,隨著經濟的發展,區位地位的提升,房價還會漲。但無論怎麼漲,不會影響普通老百姓。
(四)啟用商業地產的金融屬性,才是啟用經濟的關鍵
14號文,關於商品房的金融屬性,並無論述。畢竟,這個檔案,說的是“保障房”。
但分析人士不甘心啊。所以,硬是充分發揮聯想,做了很多合理的想象。
為了還原政策的本來面目,我們不妨把14號文中提及“金融”二字的文字逐一摘出。
(1)要探索與房地產業轉型發展新模式相適應的金融服務模式。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提供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專款專用、封閉管理。
(2)加強協調配合。住房城鄉建設部要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等部門、加強對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工作的組織協調和督促指導,按照職責研究制定完善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的相關配套政策,形成"1+n"政策體系並抓好落實。
好了,就上面兩段。對於“房地產的金融屬性”,果然,什麼都沒說吧?
檔案沒說,不代表不重要。
中國經濟中民營經濟的問題,是“信用能力不足”。
一個民營企業獲得貸款的能力,是遠遠低於國企的。過去為了遏制“商業地產”的炒作,直接把商業地產的金融屬性給閹割了。一個公司要想買辦公用房,或買經營用房,是沒有貸款支援的。這就限制了“民營經濟的活力”。
也許你會說,政策是公平的,國企買房,也不能貸款啊。
別忘了,國企壓根不用去辦理什麼房貸,國企只要直接辦理信用貸款就行,哪用得著去抵押房產那麼費事?
也許你還會說,民營企業可以抵押房地產,獲得貸款用於經營。
根據某股份制銀行的貸款部門介紹:房產證要滿3年,可以獲得評估值的50%的貸款,僅可以用於直接支付應付的商業採購款。
請注意:商業採購款,期限將是多麼不靈活啊?
於是,市面上出現了很多“假經營貸”。主要是為了套銀行的貸款。反倒是正正規規經營的企業,壓根就無法正常使用銀行的這種經營貸。
這就好比,供應鏈貸款,除了供應鏈自身的信用之外,還要押上兩倍價值的房產,房產還必須是已經購買滿3年以上的。
這對民營企業來說,相當於無法獲得任何金融支援去購買“辦公用房和經營用房”。
對於個人來說呢?商品房的首付貸款,正在放寬。我想,大方向沒有問題,時間進度上,也不會太慢。
結論自然不言而喻:啟用商業地產的金融屬性,才是啟用經濟的關鍵。
(1)假貸款橫行:面前的經營貸,成色真的不行。很多都是沒有經營需要,披著經營貸的外衣,最終流向各類個人用途。這樣作假,不如直接讓“商業地產”在交易時獲得貸款,難道不是一條正經的路子嗎?如果可以貸款買辦公房,買經營用房,我想,企業的現金流管理,一定是全面提升了。
(2)社會成本巨大:中國巨大的存量辦公地產和商業地產,在失去金融屬性的情況下,成了企業經營的拖累。自然也就拖累了相關經濟主體的活力,還加重了企業的負擔。例如:一個企業需要長期穩定的辦公用房,租用的話一旦搬遷損失巨大,但沒有貸款支援又買不起,只好高成本租賃。這裡的租賃成本高,顯然是反覆的短期裝修,短期硬體採購,頻繁搬遷導致的。
(3)投資意願和創新動力極度低迷:在當前商業地產完全沒有金融屬性的情況下,社會投資意願極度低迷。導致各城市的商業地產專案折價也難以出售,相關資產都失去了流動性。相關主體被商業地產套住之後,由於折價也難以變現,從而失去了再投資的能力。這些人,本來應該是社會各類投資的積極參與者,但由於商業地產的極端政策,導致他們的投資意願和創新動力,都直接被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