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蘇泊爾”,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認為“國貨之光,質量可靠”。
其實大家都被“騙”了!
蘇泊爾早已不姓蘇,在其上市2年後,蘇泊爾就被創始人以40億元賣給了法國SEB公司。
蘇泊爾被法國SEB公司接手後,快速打開了海外市場,營收和淨利潤也是逐年攀升,市值翻了10倍,一度高達700億元,穩坐行業龍頭寶座。
然而,從2020年7月蘇泊爾股價從每股85.58元高點一路下跌,截至目前跌幅接近40%,總市值蒸發近300億元。
當年輝煌的戰績也漸漸遠去,近期蘇泊爾更是因產品質量問題,頻頻衝上熱搜。
年僅29歲的蘇泊爾,似乎已陷入了“中年危機”。
關於蘇泊爾的誕生,還得從上世紀80年代說起。
當時國家為了扶持鄉鎮企業發展,鼓勵國有企業把一些業務以承包或聯營的方式轉包給鄉鎮企業。
當時壓力鍋剛剛走入大眾視野,尤其是瀋陽“雙喜”牌壓力鍋深受眾人喜歡,銷量異常火爆,市場上70%的份額都被“雙喜”霸佔。
而那時,玉環壓力鍋廠是個給“雙喜”做配件的小廠,時任廠長蘇增福。
眼看壓力鍋市場有錢賺,於是蘇增福就託關係,找熟人,多次跑到天寒地凍的瀋陽談合作,最終成為了雙喜公司的聯營企業之一。
雖說玉環壓力鍋每年都有雙喜給的穩定訂單,但也只是做代加工,產品也只能貼牌銷售。
看著當時火爆的壓力鍋市場,蘇增福對寄人籬下的生存頗感不適。
於是蘇增福想自己搞一條生產線,來生產整口鍋。可週圍人都不支援他,銀行又不肯貸款給他,實在沒辦法,他就偷偷跑去上海,找到上海銀行貸到200萬。
生產線是搞到了,但玉環廠卻遲遲拿不到生產批文,還只能貼牌“雙喜”生產。
另一方面,國家對於鋁錠這種金屬的價格實施“雙軌制”。就是說國有企業可以以最低的價格購買,而民營企業就要比市場高几倍的價格才能買到。
同樣加工一口鍋,玉環成本30元,而雙喜不到6元,價格相差四五倍,對玉環廠來說,無疑是雞蛋碰石頭,根本沒有競爭力。
直到1992年,市場全面放開了對原材料價格的管控。
蘇增福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翻身的機會,他開始在產品資訊“雙喜”前面加註“玉環”二字,有意識的滲透自己的品牌。
踩上時代的紅利,又背靠“雙喜”這棵大樹,再加上蘇增福高標準高質量的做事態度。
很快“玉環雙喜”的生產規模已成為全國之最,年產值超“雙喜”一倍還多,成了全國壓力鍋行業裡的老大。
這下瀋陽“雙喜”不幹了,於是鐵了心要與“玉環”終止合作,還收回了“雙喜”商標的使用權。
在壓力鍋熱銷市場裡,沒有了雙喜這個響噹噹的招牌,蘇增幅的“玉環”壓力鍋無人問津,一下子斷了銷路。
陷入絕境後,走投無路的蘇增福決定自立門戶,創立自己的企業。
當初他們註冊的商標是“SUPER”,但被工商局給否決了。於是就把“E”改成了“O”,至此,蘇泊爾誕生。
當時國家對壓力鍋的產品標準有新規,但是並沒有企業去執行,以至於高壓鍋爆炸事件頻頻發生。
而蘇增福卻不惜投入大量金錢搞研發,最終憑藉其高標準的新型壓力鍋迅速佔領了40%的市場份額,直接坐上了炊具老大的座位。
隨後,蘇泊爾又馬不停蹄地拓展不粘鍋,電飯煲,電水壺,熱水器等領域。蘇泊爾的產品種類越來越豐富,知名度也越來越高。
上了快車道的蘇泊爾,急需大量資金投入研發和擴張。去資本市場融資無疑是最好的選擇。2004年,蘇泊爾在深圳交易所成功上市。
上市僅兩年時間,蘇增福開始陸續拋售自己手裡的股權給法國SEB公司,最後完全放棄了對蘇泊爾的控股權。
“國貨之光”成了外國品牌?一時間質疑聲四起,許多人表示不能理解。
但蘇增福卻說:“不後悔,這是我深思熟慮的結果”。
有次去韓國考察,他發現小家電行業的低門檻,高成本的投入現狀,讓他對蘇泊爾未來發展很是擔憂,與其在自己手裡自生自滅,不如給蘇泊爾找到最好的靠山。
而把蘇泊爾交到全球最有實力的SEB公司,對它今後的發展,走向國際化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藉助SEB的海外影響力,蘇泊爾如願以償的打開了海外市場,產品銷往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其營收和淨利潤也是逐年遞增,時至今日市值已翻了10倍。
如今經過10幾年的高速發展,已接近30歲的蘇泊爾,似乎陷入“中年危機”。
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電商平臺日益豐富,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線上購買,而小家電較低的單價,更容易在線上走紅。
可是,蘇泊爾的“嗅覺”卻變得不再靈敏,在銷售渠道上沒有做到及時的調整。
據奧維雲網資料顯示,小熊電器的線上覆蓋率高達90%,美的集團和九陽也均超70%。
後知後覺的蘇泊爾奮力追趕,到了2020年線上銷售約佔總收入的60%,僅與行業水平持平。
而九陽股份則是最先開展線上銷售的公司,抓住了彎道超車的機會,最終反超蘇泊爾。
如今獨居人群的增多,功能齊全,又節約空間的小家電,成為消費者心頭之好。
這就對小家電的新品研發、外觀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是網際網路下成長起來的新生代們,不僅偏向線上購買,還對這些單價低,功能全,又美觀可愛的小家電,更加鍾愛。
在迎合年輕人喜好,滿足年輕人需求上,和美的集團,九陽,小熊電器相比,蘇泊爾陷入了“中年思維”。
在整個家電行業裡,後面有小熊、九陽、新寶等專做小家電企業的追趕,前面有海爾、格力、美的等全品類家電巨頭的挑戰,蘇泊爾四面楚歌。
面對市場現況,蘇泊爾並沒有對症下藥,而是不斷加大營銷費用的投入,削減新品研發資金的投入。
資料顯示,從2020年到2022年,蘇泊爾的銷售投入分別為21.24億元、19.10億元、21.56億元。其中,營銷費用高達15.53億元,同比增長14.11%。
面對業績下滑,蘇泊爾想透過強推廣來驅動業績增長也是可以理解。
但其研發費用卻是一降再降,由2020年的4.42億元減少到2022年的4.14億元,研發費用率也從2.38%降到2.06%。
而同行業的北鼎股份,九陽股份,小熊電器的市值雖沒有蘇泊爾多,但研發費用卻遠超蘇泊爾。
新品研發不及時導致行業內同質化產品競爭激烈,同時在品控方面也埋下了很多隱患。
黑貓投訴平臺顯示,網友都認為蘇泊爾是大品牌,不管質量還是服務都應該是最有保障的,可是買回家的不粘鍋,使用沒多久塗層就脫落了,不僅粘鍋,炒出來的菜也沒法吃。
此外還有熱水器爆炸,電熱水壺漏電等質量問題。
另外網上關於蘇泊爾的熱水器爆炸,電熱水壺漏電等諸多質量問題也不在少數。
“虛假宣傳”“不發貨”“不退貨“質量不合格”的字眼頻頻出現在大眾視野,嚴重影響了蘇泊爾的口碑。
受“質量門”事件影響,2023年上半年,蘇泊爾炊具的財務報表不容樂觀,主營業務營收25.16億,同比下降17.95%。外銷業績同比下降13.45%。
蘇泊爾如果不做戰略調整,想跨過中年危機,希望渺茫。
此外,蘇泊爾最大的股東法國賽博集團,也是其海外業務的大客戶,卻備受爭議。
從蘇泊爾財報資料可以看到,從2015年到2021年,蘇泊爾對賽博集團的關聯交易金額,分別為30.68億元、30.29億元、35.24億元、42.49億元、45.75億元、52.88億元和66.79億元;
佔其當期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28.12%、25.35%、24.84%、23.80%、23.04%、28.43%和30.94%。
從資料不難看出,蘇泊爾每年總營收的20%都來自於總部賽博集團。
然而近兩年,法國賽博公司為了調控管理當地各渠道的存貨水平,訂單數量驟降,過度依賴大客戶是其業績下滑的原因之一。
其次,從2020年—2022年的財報資料來看,蘇泊爾國內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29.41%、27.14%、28.32%,國外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19.70%、14.93%、18.48%。
不難看出,蘇泊爾只是法國賽博公司的代加工廠。
且在其資產負債表也可看出,2020年—2022年,蘇泊爾來自法國賽博公司的欠款賬面餘額分別為16.15億元、19.97億元、10.07億元,佔公司應收賬款期末餘額的比重分別為68.99%、70.35%、50.14%。
法國賽博公司的業務訂單金額雖大,但毛利率並不高,而且還一直都是賒銷,這走的就是借雞生蛋的路啊。
此外,蘇泊爾自上市以來,每年都會有大筆的高分紅。
2022年蘇泊爾歸母淨利潤20.68億元,其股息率高達8.65%,也就是說作為其最大的股東法國賽博公司光真金白銀都拿走20億元。
這不得不說,蘇泊爾只是有個漂亮的財務報表,實則兜裡空空。
當然對於投資者來說,已成熟的公司,每年能夠慷慨的高分紅才能使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但也有人認為,如今面對激烈的線上競爭,公司應該多點研發投入,先跨過“中年危機”是關鍵。
年僅29歲的蘇泊爾,不僅對線上市場反應慢半拍,在營銷策略上似乎也走錯了方向。
最終的結果就是其營收和淨利潤等多項財務資料,增長乏力。
據資料顯示,目前小家電領域,美的集團的線上份額佔比24.3%,線下份額達38.7%,已反超蘇泊爾,成為市場新寵。
而2007年才成立的小熊電器,靠著線上渠道快速走紅,被大家熟知。雖說營收上和蘇泊爾還不是一個量級,但對蘇泊爾的威脅也是不可忽視的。
對蘇泊爾來說,擺在眼前最難的問題還有外圍的大環境。
目前我國小家電市場的規模已接近飽和,存量博弈下,如果蘇泊爾還不在研發上加大投入,那麼它是很難脫穎而出的。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在過去十幾年,蘇泊爾小家電在龍頭寶座上也算風光,但如今這份輝煌已成往昔。
蘇泊爾能否挽回消費者和投資者的信心,順利跨過中年危機,一切都需要時間給答案。
-END-
參考資料:
公司研究室《上半年營收利潤雙降,蘇泊爾深陷“中年危機”》
新浪科技《國貨之光蘇泊爾,何以跌落神壇?》
侃見財經《股價重挫,市值蒸發超300億!國貨之光蘇泊爾遭遇“中年危機”?》
華商韜略《從炊具大王到衛浴大王,另一個褚時健式的傳奇》
一波說《65歲“賣鍋”,72歲做水龍頭,蘇泊爾創始人蘇增福的創業人生》
作者:龍開心
編輯:柳葉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