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釋出了最新的基於金額統計的全球貨幣國際支付比例。
2023年12月,前五大活躍貨幣中,美元維持強勢,支付份額環比有所提升,歐元、英鎊佔比小幅下滑,人民幣份額意外下降,但力壓日元,連續兩個月排名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幣。
美元強勢依舊,2023年12月份的國際支付比例達到47.54%,環比上月增加了0.46個百分點,比2022年同期大幅提高了5.65個百分點。
美國是超級大國,美元作為其法定貨幣,有美國的強大國力做信用背書,又深度捆綁石油貿易,美元雖無世界貨幣之名,卻享受著世界貨幣帶來的好處,成為全球各國認可的硬通貨,在全球貿易和金融交易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是毫無爭議的全球第一大支付貨幣。
曾經那個能夠與美元分庭抗禮的歐元已經不復存在。
過去一年的支付表現暮氣沉沉,“千年老二”的帽子是甩不掉了。2023年12月份的支付佔比僅有22.41%,環比下降0.54個百分點,相比2022年同期更是大降13.93個百分點。
如果再把歐元佔比的水分去掉,歐元區內各國之間的貿易和資本往來也被統計在國際支付佔比內,在如此大規模“刷資料”的情況下,歐元在國際支付市場的份額仍然是一降再降,從巔峰期的接近一半,甚至偶爾反超美元,到現在都跌破23%了。
當年歐元誕生的時候,被歐洲幾大強國寄予厚望,希望打破美元一家獨大的壟斷局面,最初的歐元也確實表現很好,成為俄羅斯與歐洲貿易往來的首選貨幣,並且在歐元區國家投資中東地區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現在歐元早已沒了當初的心氣兒,幾乎淪為美元的影子貨幣,跟隨美國的貨幣政策和制裁措施,對別的國家來說,歐元貨幣堅挺程度不及美元,持有風險卻向美元看齊。
本以為歐元是美元之外的新選擇,沒想到被坑了兩次,要麼轉向其它非美貨幣,規避歐元的匯率風險,要麼繼續持有美元,還能在高利率、高匯率時代賺點兒收益。
人民幣表現搶眼,2023年12月,人民幣交易使用比重由11月份的4.61%降至4.14%,份額為歷史第二高,力壓日元的3.83%,繼續排名全球第四大支付活躍貨幣。
2023年1~11月的人民幣全球支付佔比分別是1.91%、2.19%、2.26%、2.29%、2.54%、2.77%、3.06%、3.47%、3.71%、3.6%、4.61%,連續兩個月保持在4%以上,相比2022年12月的2.15%幾乎翻了一番。
前五大支付貨幣中,美元、歐元的支付份額佔比很穩定,不出意外的話,在接下來相當長一段時間還會繼續保持全球前兩大活躍貨幣,英鎊和日元的份額連續多年都在個位數徘徊,守住當前份額已屬不易,更遑論擴大支付佔比了。
人民幣作為唯一的新興市場貨幣,相比其他老牌發達國家貨幣,發展潛力巨大,影響力逐年增加,國際化進展喜人,支付佔比仍有極大提升空間。
除了SWIFT統計的國際貿易和資本往來,近年來,中國致力於建設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打造統一介面、統一標準的人民幣跨境業務“一體化處理”體系。
截至2023年12月末,CIPS系統共有參與者1484家,其中直接參與者139家,間接參與者1345家。間接參與者中,亞洲998家(境內562家),歐洲233家,非洲48家,北美洲29家,大洋洲20家,南美洲17家,分佈於全球113個國家和地區,實際業務覆蓋全球182個國家和地區的4400多家法人銀行機構,初步實現了“哪裡有人民幣,哪裡就有CIPS服務”的目標。
經濟強,貨幣表現就強。
隨著中國持續高水平對外開放,金融市場高質量發展也是計劃內的事情,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有龐大的外匯儲備做後盾,國際市場對人民幣的信任度和接受度在進一步提高,未來人民幣國際支付份額提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