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媽呀,恒大風波剛平息,轉眼間金融圈又掀起驚濤駭浪!大家還記得恒大那個砰然心跳的巨響麼?原來這還沒完,就像連環劇裡的懸念一個接一個,銀行罰單接踵而至,頗有全軍覆沒之勢!
聽好了,制裁的名單可不短!我們的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網站大曬風采,幾個大佬銀行挨個披露:農行吞下2710萬的苦果,建行被罰沒追加到3791萬,中行也“賞”了自己3664萬的小心意。說到重磅炸彈,中信銀行這回是罰金擔當啊,一票被罰2.24億,直接摘得罰款桂冠。
翻翻案子,咱們能看得清楚:多家銀行舍小家為大家,堂堂中國的金融巨頭們,因為那房地產市場的放貸缺口,搞得自己手頭的清規戒律變成泡影。個別銀行個人貸款偷摸溜進房產市場的情節,讓監管者怒不可遏。嚴查三大要求不到位,金錢監控流於形式,這些不願意面對的小過節,終於集中爆發。
不用多說,這下終於解開了房地產業那糾結無比的萬億債務背後的謎團,也難怪市面上總是爛尾樓橫行,讓人掃不盡的眼前憂。
但說到底,為啥銀行屢教不改,硬是要跟那不務正業的房產市場眉來眼去呢?一句話,太會賺錢了唄!去年中信銀行那620億的利潤,扣掉2.2億的罰款,等於白忙活一天。而中行那2274億的大蛋糕,失去3664萬,就象意思意思工作了一小時。
容我直言,能讓這些財大氣粗的銀行“疼”,可真不容易。畢竟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但當追求利潤的龐然大物迎面撞上社會責任時,好像永遠也找不到平衡點。
再說,這金融巨頭們對房產業的熱愛似乎也是治不了的毛病——房企巨頭搖搖欲墜,他們卻寧願賭一賭,也不願將眼光轉向小微企業和普通百姓。房價升,房企漲,窮人苦!打鐵還需自身硬,國家監管棒子是揮舞向前,也該是給銀行自查自糾的提醒了。
那麼,作為一家有社會責任感的銀行,打鐵還需自身硬,賺錢固然重要,可不應該是隻進不出。不要把責任當成過眼雲煙,若能從根本做起,銀行的船就不會輕易觸礁,我們老百姓的權益不會被辜負,房市這大海才能風平浪靜。如此,爽朗的金融晴空,才能迎接更多的和風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