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選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援和鼓勵,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當數字人民幣在2019年橫空出世時,它那強大的政策技術後臺與應用前景。
一度讓業界寄予厚望,認為它能成為顛覆既有支付格局的重要力量。
一個全新的數字支付制度醞釀誕生,預示著中國移動支付市場即將迎來一次鮮明的變革。
然而事與願違。四年過去,這匹政策與技術雙重優勢的數字貨幣“黑馬”,推廣過程似乎並不那麼順利。
這一現象的背後是否隱含著某些我們需要警醒和深思的問題。
數字人民幣為何走到如今這種局面?它能否在市場競爭中開啟局面,找到突破口?
一、數字人民幣初登場
數字貨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比特幣的誕生。
在2009年,一位化名為中本聰的個體提出了比特幣的概念,並透過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實現了一種全新的數字貨幣系統。
比特幣的成功引發了對數字貨幣概念的廣泛興趣,成為了後來各種數字資產和加密貨幣的先驅。
當時,比特幣的價格從最初的0.0008美元飆升至1145美元,漲幅超過一百萬倍,引發了一股數字貨幣熱潮。
許多其他數字貨幣也紛紛出現並快速增長。加密貨幣市場迎來了空前繁榮。
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各國開始關注並探討自己的數字貨幣發展戰略。
在這一潮流中,中國也積極參與,逐漸形成了數字人民幣的概念。
數字人民幣並非簡單的模仿比特幣等加密貨幣,而是由中國央行領導的數字貨幣電子支付(DCEP)專案的一部分。
數字人民幣於2019年首次試點,它不僅代表著中國金融體系的一次創新,更被寄予了顛覆支付行業格局的期望。
當時業界普遍認為,數字人民幣憑藉著國家支援和前沿支付技術,有望成為支付領域的新霸主,甚至與微信支付、支付寶一決高下。
然而四年後的現實卻讓人們不禁思考,數字人民幣是否能夠兌現其當初的野心?
二、數字人民幣何以不溫不火
儘管數字人民幣具備政策和技術優勢,但統計資料卻顯示其總交易額和交易次數遠遠落後於支付寶和微信支付。
這引發了一個關鍵問題:為何數字人民幣在實際市場中並未如預期那樣取得優勢?
1、支付寶,微信成為習慣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憑藉早期佈局和生態打造,已經深深融入使用者日常,成為移動支付市場的雙雄。
這是它們順應移動網際網路浪潮,成功構建“超級應用”的結果。
從支付寶的網購和信用服務,到微信的社交和小程式,它們透過場景化的創新不斷豐富功能。
為使用者提供便捷、安全的一站式服務,滿足購物、理財、社交等多維度需求。
正是這種高頻使用場景的累積和使用者黏性的提升,使兩大支付工具牢牢佔據市場主導地位。
可以說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之所以成功,不僅在於支付效率,更在於它們背後商業平臺生態的壯大,從而形成了良性迴圈。
這給數字人民幣帶來了現實的考驗。
數字人民幣儘管在支付功能上有所突破,卻仍然主要集中在支付領域,缺乏生態建設的全面性。
這使得數字人民幣在市場中難以與兩大支付巨頭直接競爭。
2、數字人民幣沒有大眾基礎
數字人民幣推廣至今,交易規模和使用率遠未達預期。
這種困境極具代表性,反映出新入局者面臨的殘酷競爭,即使是在央行政策支援下。
拿使用者認知度來說,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抽樣調查,2021年末人民幣數字錢包開戶使用者中。
僅36.2%的受訪者瞭解數字人民幣,63.8%的受訪者表示從未聽說過。
可以看到,4年推廣下來,超過六成使用者還不瞭解數字人民幣。
即使使用者認知了,也不一定會主動使用。根據使用者調研,45.7%的受訪者會選擇先觀望。
因為對他們來說,沒有迫切需求去切換支付工具和學習新流程。
這種“低認知低使用”的情況也令數字人民幣推廣艱難。對於許多普通老年人來說,數字人民幣這個新生事物既抽象又陌生。
他們大多隻知道人民幣的物理現金形式,對所謂數字貨幣缺乏瞭解。
一提到數字貨幣,他們腦海中先出現的就是經常看新聞報道的比特幣。
頻繁的比特幣騙局讓很多老人對數字貨幣都缺乏信任。
實際上數字人民幣有著央行強大的政策支援,是一種值得信任的法定數字貨幣。但資訊鴻溝使其推廣面臨難題。
一些老年人甚至連智慧手機和網際網路是什麼都不明白,更別說複雜的區塊鏈和數字貨幣技術。
他們無法理解數字人民幣的優勢,也不知道如何使用數字錢包。
3、金融支付領域的殘酷競爭
數字人民幣推廣的困境不僅揭示了其在支付領域的挑戰,更反映了金融支付領域競爭的殘酷性。
即便是國家背書的新型支付工具,也需要不斷創新和努力,才能在市場中佔得一席之地。
當前數字人民幣技術體系仍顯複雜,整個框架由多個子系統堆疊組成,整體協調和除錯都任重而道遠。
硬體方面,缺乏統一的標準,給使用者帶來使用和維護成本。
軟體方面,區塊鏈技術與傳統金融體系銜接仍需突破,匹配度有限。這些技術難題增加了數字人民幣推廣應用時的難度係數。
這種競爭不僅僅體現在技術和便利性上,還需要在使用者體驗、商家接受度以及品牌形象上贏得認可。
數字人民幣的推廣之路充滿曲折,但也提醒我們金融支付領域的巨頭地位並非輕而易舉能夠撼動的。
4、習慣、生態與場景的侷限性
支付習慣的確立需要長期培養,這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這些先行平臺的優勢。
十多年來,它們不斷最佳化功能,構建生活服務閉環,讓使用者在購物、餐飲、出行等場景中高頻使用其支付工具。
比如透過餓了麼點餐,用支付寶付款;在微信群裡跟好友分賬,直接透過微信紅包;或者叫車時,選擇支付寶和微信支付。
使用者不需要重複註冊和學習新流程,這種便捷支付體驗讓人越來越依賴。
相較成熟的支付工具,數字人民幣支付生態仍不完備。
部分線下商戶未配備數字人民幣收款設施,政務等領域應用也有待拓展,難以實現全場景覆蓋。
此外不同銀行推出數字錢包碎片化,給使用者的下載、註冊、管理帶來額外負擔,降低便利性。
現階段數字錢包大多隻提供基本的賬戶查詢、資金轉賬等功能。
無法支援自動分類賬目、預算管理等擴充套件功能,無法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管理需求。
舉例來說,分別安裝了多家銀行APP的張三,平時都很少用,但每次付款還須記清楚賬戶和密碼。
這類使用者痛點影響數字人民幣日常使用頻次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數字人民幣的便捷性,也限制了其場景化應用。
構建開放共享的數字人民幣生態是當前的當務之急。
只有實打實地提升使用者體驗和使用頻次,數字人民幣支付才能成為使用者生活的必需。
三、推廣之路
數字人民幣推廣程序中,有必要認清面臨的困境與未來發展潛力。
短期內,數字人民幣難以撼動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市場地位,這是客觀事實。
但這並不代表其前景黯淡。要實現逐步突破,數字人民幣多下功夫。
首先要豐富應用場景,構築開放的服務生態。
現有支付工具之所以受到青睞,是因為已經滲透到使用者的生活環節,實現消費、社交、金融等全面服務。
數字人民幣也應向此方向積極探索,打造多功能的生活平臺。
透過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設計,拓寬數字人民幣在醫療、教育、政務等領域的應用延伸,為使用者提供更多便利。
深化商業滲透,全面拓展認可度。現階段數字人民幣最大的短板在於公眾認知和商家接受度不足。
這需要透過統一推廣政策與市場教育來逐步解決。
加大各類企業對數字人民幣支付場景和運營模式的引導扶持力度,促進線上和線下渠道打通。
同時組織定製各類宣教活動,提高不同使用者群體對數字人民幣的接受程度。
結語
數字人民幣四年推廣以來,市場表現確實有待提升,這是不爭的事實。其在商業化運營和生態建設上都面臨著諸多困境。
但這也正是數字人民幣從政策工具向市場產品轉型的必經階段。透過不斷實踐和探索,數字人民幣必將找到適應需求發展的路徑。
與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競爭仍在繼續,數字人民幣想要開啟局面,還需在技術、商業模式和使用者教育上持續創新與用力。
這將是一條長路,但只要各方形成合力,數字人民幣定能逐步佔領市場,最終成為新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