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師兄,編輯:小市妹
得益於人工智慧迅猛發展對算力需求的爆發性增長,全球AI晶片龍頭英偉達最近兩年成為全球最耀眼的明星。
2023年,英偉達股價飆升了238.9%,成為標普500指數表現最好的成分股;2024年,公司還在不斷刷新歷史新高,最新市值已經接近1.7萬億美金,上升到美股第5位。
儘管股價勢如破竹,但是英偉達面臨的挑戰仍然不少,其中最主要的挑戰,無疑來自中國。
【天選之子】
目前,英偉達高階晶片在全球最重要的中國市場遭遇諸多限制。為了應對未來可能不斷的限制,中國人工智慧產業鏈的諸多公司,顯然要主動降低對英偉達晶片的依賴度,轉而開始尋找國產替代型產品,國內AI晶片企業由此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根據《華爾街日報》年初的訊息,2023年華為從中國主要網際網路公司獲得了至少5000個昇騰(Ascend)910B晶片的訂單,中國兩大科技巨頭阿里巴巴和騰訊計劃在2024年大幅減少英偉達晶片的訂單,訂購量遠低於出口禁令生效前的原計劃。
除了華為之外,國產AI晶片的最大希望,是2022年在科創板上市的海光資訊。
海光資訊主營業務是高階處理器,主要用於伺服器、資料中心等計算、儲存裝置中。目前公司有兩條產品線,早期主要是高階通用處理器(CPU),近年開始向協處理器(DCU)發力。
如果說海光CPU對標的是Intel和AMD的CPU產品,DCU挑戰的正是英偉達當下如日中天的GPU產品。
海光資訊DCU(Data Center Unit)是一款高效能的AI晶片,是目前極少數完全支援訓練和推理的國產AI加速卡。其所採用的GpGpu架構,是 GPU的一種技術分支,構成相對簡單,在產品效能、通用性、成本等方面優勢明顯,是加速運算的主流解決方案,已經實現了在大資料處理、人工智慧、商業計算等領域的商業化應用。
與目前全球主流人工智慧企業都在使用的英偉達A100產品相比,海光資訊DCU的第一代產品海光深算一號生產工藝同為7NM製程,記憶體頻率和視訊記憶體位寬與A100基本相當,視訊記憶體容量、視訊記憶體頻寬和視訊記憶體頻率大概相當於A100的50%左右,差距比較大的是多卡協同的互動速率,大概只有A100的30%左右。總體效能來講,海光深算一號應該能達到英偉達A100的50%以上水平。
2023年三季度釋出的深算二號,效能相對於深算一號提升100%以上,據此估計,此款產品至少已達到A100的80%,等到正在研發中的深算三號上市,趕上甚至超越A100應該沒有太大問題。
除了效能上正在靠近之外,同樣重要的是技術上的相容性。
英偉達稱霸GPU領域的關鍵因素是CUDA,這是2006年推出的平行計算平臺和程式設計模型,在此之後英偉達將GPU從遊戲顯示卡領域轉化為更通用的計算工具,吸引了大量的開發者和世界領先企業的加入,形成了強大的軟體生態。
相比之下,海光DCU和英偉達的CUDA在生態、程式設計環境等方面高度相似,與文心一言等大多數國內外主流大模型具有很好的適配性,這意味著英偉達CUDA生態使用者遷移到海光DCU成本很低,這就為以後取代英偉達打下了基礎。
【村裡的希望】
高階處理器具有極高的技術門檻,是晶片行業技術綜合性最強、地位最重要的產品。
海光資訊的技術最初來源於美國AMD的授權,但是在2019年之後,海光資訊被列入美國《出口管制條例》“實體清單”,AMD不再提供相關技術服務,海光後續產品的迭代和研發全部都由公司自主完成。
自主研發意味著巨大的投入。2019年-2021年,海光資訊累計研發投入35.39億元,佔營業收入比例達到95.35%,研發人員佔比高達90%,幾乎是傾其所有進行技術攻關,向巨頭叫板的決心可見一斑。
2022年,公司研發投入仍然超過20億,佔營收比例超過40%,在A股年營收超過50億的公司中,海光資訊的研發強度排名第二位,僅次於百濟神州。
極高的研發人員佔比,和高精尖的技術,讓海光資訊成為典型的人才密集型企業:公司員工總數1500人,相當於人均創收超過300萬,人均市值超過1億元,人均薪酬高達87.99萬(含社保),如此高的人均效率,在A 股市場極其少見。
伴隨著公司的技術進步和國產替代的時代浪潮,海光資訊最近幾年業績呈現出爆發性增長態勢。
2020年公司的營收只有10億左右,還沒有實現盈利,到了2022年上市當年,公司營收已經增長到50億以上,淨利潤超過8億,公司高階處理器在國產伺服器行業的市佔率超過50%,真正算的上是行業的半壁江山。
2023年業績預告顯示,公司業績仍然保持快速增長:其中營收56.8億-62.6億元,同比增長10.82%-22.14%,歸母淨利潤11.8億-13.2億元,同比增長46.85%-64.27%。
從業務結構來看,雖然CPU仍是公司的主要營收來源,但是DCU已經在2023年成為業績高速增長的重要支撐點,預計已經佔到總營收的30%左右。
可以預期的是,如果英偉達未來仍然只能向華推出一些效能較低的人工智慧晶片,等到海光的深算3號釋出,效能可能大幅超越英偉達的國內競品,海光的DCU業務營收必將大幅增長,營收佔比可能會突破50%。
屆時,中國版的AI晶片,或許將成為市場主流。
【國家意志】
海光資訊迅速崛起的背後,充分展現了中國科技自強的國家意志。
股東資料顯示,海光資訊前十大股東中,至少有六家是國有法人控股,國資持股比例超過50%。其中中科院旗下的中科曙光在2018年受讓海光資訊1.948億股股權,成為海光資訊第一大股東,目前持股比例為27.96%,另外中科院控股有限公司持股2.65%。
中科院背景加國資控股,海光資訊被視為晶片產業中名副其實的“國家隊選手”。
國家算力產業計劃和國內AI產業鏈,也在為海光的追趕計劃提供助力。
最近幾年來,海光資訊深度參與了“東數西算”先進計算中心和“新基建”智算中心的建設,結合中科院和中科曙光在算力產業的深度佈局和產業資源,公司與大股東之間形成了良好業務協同,成為支撐中國算力根基的核心力量,在AI產業鏈的朋友圈也不斷擴大。
公司的DCU產品已得到百度、阿里等網際網路企業的認證,並推出聯合方案,打造全國產軟硬體一體全棧AI基礎設施;此外科大訊飛、商湯和雲從等國內頭部AI企業,已有大量模型移植並執行在海光DCU平臺上。
為了完善通用計算平臺的國產生態,海光資訊還發起成立了海光產業生態合作組織,聯合了體制內外的高校、科研院所和行業內上下游企業,產學研結合的協同攻關,為突破行業內關鍵共性技術提供助力。
歷史經驗表明,中國科技領域不乏後發追趕甚至彎道超車的成功先例。
從早年的面板,到如今在光伏、半導體、新能源車和作業系統,中國企業都憑藉自己的力量,實現了行業的自主可控。
我們相信,在舉國體制和超強產業鏈的強大支撐下,以海光資訊為代表的中國AI晶片,必將會舉起國產算力的大旗,成為中國科技產業後發趕超和自主可控的又一範例。
英偉達在中國的好日子,不會太久了!
免責宣告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資訊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採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