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俗話,知子莫若父, 其實這句話在A股同樣適用。
從根本上講,上市公司和創始人的關係也就像兒子和父親,創始人太瞭解自己的公司了,有多大能耐,能吃幾碗飯,心裡十分清楚。
也正因為如此,在上市公司的發展之路上,什麼時候該走,什麼時候該留,創始人們的節奏總能掌握得相當好。
猶記得2019年,上市公司方正電機的創始人張敏把實控人的位置賣給浙江國資的時候,外界曾一片惋惜之聲。
方正電機可是世界級的電機細分行業龍頭啊,尤其在家用縫紉機電機方面,全球市場份額高達45%,絕對的全球第一,張敏怎麼能說不要就不要了呢。
但如今再看,恐怕沒有一個人不歎服於張敏離場之精準和乾脆。
近日,方正電機被證監會罰款610萬,因為2018-2022年的年報造假了,經驗告訴我們,造假的上市公司一定是經營上有問題了。
也就是說,方正電機從2018年起就已經不妙了,而張敏第二年就選擇了讓出實控人之位,這節奏把握得,可謂是天衣無縫。
其實, “天衣無縫”都不足以形容,當年的股權轉讓價格太有學問了。
查詢歷史公告,張敏與浙江國資的股權轉讓協議是2019年7月簽訂的,只轉讓了1800萬股,交易價卻高達4億,摺合每股22元。
而同樣的時間裡方正電機的股價才6元錢,溢價了近4倍,可見這股權轉讓賣的是多麼高的預期,張老闆一定講了個驚天動地的故事。
價格有學問,一系列操作也是火速進行。
1800萬股只能佔到方正電機總股本的3.84%,根本不可能成為實控人,於是,張敏直接一次性把自己剩餘股權的表決權全部委託給了對方。
而張敏讓出實控人位置之後,就只剩下一件事情要乾了,那就是繼續火速減持套現。
據統計,2021-2023年,張敏累計套現了近2億,個人持股比例一路從12%降到了現在的5.3%,如果再減持一點,就低於5%了,就可以不用預先公告,直接奔清倉去了。
實際上,在讓出實控人位置之前,張敏已經在二級市場小試身手套現了2億左右,也就是說,張敏總共已經套現8億了。
張敏的火速離場是有原因的,但凡再晚一點,他可能就沒那麼容易脫身了。
即使拋開造假的事情不說,把方正電機2018年後的財務資料一擺出來,也就能啥都看得一清二楚了。
方正電機的虧損就是從2018年開始的,而且是鉅虧,2018-2022年累計扣非虧損15億,這個成績與“全球第一”的名號一點都不匹配。
而連續虧損的原因,可以說就是張敏埋下的。
2014-2015年,方正電機斥資15.5億先後收購了三家公司,擴充套件自身的業務產品線,包括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智慧控制器等。
收購肯定是溢價了,方正電機頓時商譽高企,而接下來的兩年裡,被收購的公司承諾的業績並沒有達到。
業績對賭失敗,商譽就得計提,方正電機2018年後的虧損也就理所當然了,可見,這個虧損,張敏應該是早有預見了。
實際上,A股“徒有虛名”的各種“第一”公司也不少,曾有人統計了A股300多家有“某某第一”標籤的上市公司,發現多數業績都不咋地。
正應了某經濟學家說的那句話, “第一”都是做給別人看的,具體有幾斤幾兩自己心裡清楚。
就像方正電機,除了縫紉機電機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也是國內第三,但毛利率都太低了,頗有賠本賺吆喝的意味。
業績起不來,方正電機現在的股價也已經跌到4塊了,市值也萎縮到只剩20億,張敏如果把之前套現的8億用來現在逢低殺個回馬槍,則可以直接買回40%的股權。
只能說,離場時機太重要了,張敏贏麻了。
當然,現在的方正電機也並非一無是處,2023年終於掙錢了,業績預告顯示淨利潤1-1.35億,扣非後也有2000-3000萬。
不容易,這可以說是2018年以來首次真正靠業務盈利的年份。
不過,張敏對於這一切肯定已經不關心了,最多也就是個持股5%以上的股東,之所以還在,可能是因為股價不太理想,正在等待一個更好的減持套現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