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大家都休息了,中國航天卻沒有休假,不僅空間站在正常執行任務,而且探月工程也有新的進展。
2月2日,“鵲橋二號”衛星空運抵達海南美蘭國際機場,隨後透過公路運輸,運送至文昌航天發射場,進入發射前的最後準備。
而它服務的物件——“嫦娥六號”探測器,已經於1月先期抵達海南,也將在今年五月份左右發射,為人類第一次實現從月球背面取樣返回。
這標誌著2024年中國探月工程正式敲鑼。月背,中國人又來了!
有朋友會好奇,這次需要用到“鵲橋二號”,那之前的“鵲橋一號”不能用了嗎?二號和一號有什麼不同呢?2024年,美日相繼衝刺月球都不算成功,我們這次勝算幾何呢?
咱就來聊一聊這幾個問題。
一、率先出徵的“鵲橋一號”
“鵲橋一號”是一顆服務於“嫦娥四號”探測器的中繼通訊衛星。它於2018年5月21日05時28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搭載它的是“一代名箭”——長征四號丙火箭。
既然“鵲橋一號”是服務“嫦娥四號”,那麼我們先看看“嫦娥四號”有什麼特別之處。
“嫦娥四號”是“嫦娥三號”的備份(這倒和這次要發射的“嫦娥六號”類似,它是“嫦娥五號”的備份)。但是於“嫦娥三號”不同的是,“嫦娥四號”登陸月球的地點是月球的背面。
由於月球自轉週期剛好和其繞地球的公轉週期相同,這意味從地球發出的訊號無法到達月球背面,也就無法直接被“嫦娥四號”接收。
所以我們發射了一枚中繼中心衛星——“鵲橋一號”,它執行在環繞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暈輪軌道上。這樣,地球上的通訊訊號先發射到“鵲橋一號”上,經過它中繼,訊號就可以到達月球背面了。
那麼為什麼發射在這個大家看著陌生的地方呢?
首先我們來說說,什麼是拉格朗日點。
簡單來說,兩個天體的萬有引力會在某一點上平衡。在這個點上,航天器只需要消耗很少的燃料就可以保持軌道穩定。
如果我們在這個點上發射一顆衛星,那麼這顆衛星就與地球和月球保持相對靜止了。所以,這個受力平衡的點也被科學家形象地稱之為:“太空停車場”。
而這樣的點對於兩個天體而言有五個。
那麼什麼是拉格朗日L2點呢?
地月系統的拉格朗日點L2距離地球44.9萬公里,剛好在月球遠離地球的一側。在天體力學上,L2點是一個動力學不穩定的不動點。所以,航天器一般會在繞L2點的暈輪軌道上做週期運動。
暈輪軌道是繞L2點的軌道簇,在這上面執行的航天器既可以享有L2點相對省燃料的好處,又可以避免訊號被月球遮擋,特別適合“鵲橋一號”。
這裡還有個問題,拉格朗日點是不是先佔先得,美國搶佔了,中國就沒有了?
比如說,以美國、歐洲為首的西方,也早就發射了一系列探測器,去到各個拉格朗日點,一度實現了完全壟斷。著名的“韋伯”望遠鏡,就在地球-太陽的L2點上執行。那麼以後如果中國也發展太空望遠鏡,是不是就沒法用這個點位了?
其實也不是。拉格朗日點理論上雖然是一個點,但剛才說了,實際上考慮到執行的穩定性,航天器一般是在點位附近的暈輪軌道上,做小幅度的圓周運動。
也就是說,點位附近的空域都是可以用的,非常空曠,不存在“先到先得”,所以美國是無法在這方面限制我國航天探測的。
最後,來看看鵲橋一號的厲害之處。
第一,“鵲橋一號”是世界上第一顆執行在地月L2點暈輪軌道的月球中繼衛星。
第二,為了保障中繼任務,“鵲橋一號”需要透過精確的控制始終穩定執行在地月L2點暈輪軌道。
第三,為了克服“嫦娥四號”訊號弱、不穩定的問題。“鵲橋一號”搭載了當時最大的傘狀天線。
可以說:“嫦娥四號”任務的順利,“鵲橋一號”厥功甚偉。如今它還在“勤勤懇懇”地工作著,美國、歐洲也曾多次向中國尋求合作,借用“鵲橋一號”的通訊資料。
二、月背旅行,星座保障,雄心勃勃的“通導遙”
既然“鵲橋一號”還在工作,為什麼還要發射“鵲橋二號”呢?
一方面,“鵲橋一號”雖然還能工作,但已經超過預期工作壽命了。
“鵲橋一號”預計任務時長為5年,現在它已經工作了5年9個月。雖然還能正常工作,但是難保不出現什麼異常。
為了保障“嫦娥六號”任務的成功,我們航天人員肯定要謹慎一些。
另一方面,這次發射任務不單單滿足通訊中繼的需求。
“鵲橋一號”主要為“嫦娥四號”服務。“鵲橋二號”卻不單單隻為“嫦娥六號”服務。後續“嫦娥七號”、“嫦娥八號”、“嫦娥九號”也都依賴著“鵲橋二號”。
那麼,這次“鵲橋二號”和“鵲橋一號”有什麼不同嗎?
第一,“鵲橋二號”大得多。
這次發射的“鵲橋二號”有1200公斤,而“鵲橋一號”只有425公斤。“鵲橋二號”的大體格不光要執行通訊中繼任務,還要執行科學探測任務。
它帶上了極紫外相機、陣列中性原子成像儀 、地月VLBI試驗系統。這三臺裝置將使我們對月球的瞭解更加深入,也為後續載人登月任務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鵲橋二號”壽命長。
“鵲橋一號”設計壽命為5年。“鵲橋二號”設計壽命為8年。以中國航天人的習慣,如果一切順利,“鵲橋二號”的壽命想必會更長。
第三,“鵲橋二號”離月球更近。
“鵲橋二號”這次是遠近軌道結合的繞月執行,它距離月球最近的時候只有300公里。而“鵲橋一號”距離月球約為6.5萬公里。“鵲橋二號”透過和前輩的配合能夠更好地執行通訊中繼任務。
第四,也是最關鍵的,“鵲橋二號”是一個星座。
“鵲橋一號”上天時,長征四號丙還帶了“龍江一號”“龍江二號”兩個小兄弟。這兩小兄弟不到50公斤,尺寸不超過800毫米。
這次“鵲橋二號”也將帶上兩個小兄弟,“天都一號”“天都二號”。“天都”雙星命名源自安徽黃山主峰“天都峰”,名字寓意中國深空探測事業紮根江淮大地,不斷向更高更遠的深空邁進。
其中“天都一號”衛星重61千克,配備Ka雙頻段一體化通訊機、鐳射角反射器和空間路由器等載荷。
“天都二號”相對要小一些,其重15千克,配置有通導載荷。這兩個衛星將在月球軌道編隊飛行。
有了這兩個小兄弟,“鵲橋二號”的任務除了通訊中繼以外,還有導航、遙感兩個重頭戲。
三、爭先恐後,
2024年是探月大年。日本計劃2次探月任務,美國計劃6次探月任務。不過新年伊始,美日兩國的兩次探月“一寄一擺”。
美國的“遊隼號”變成了“有損號”在大氣層放了煙花。
日本的“SLIM”倒是到了月球,但是躺下後,掙扎一番就沒有然後了。
日本這次登月過程如同驚悚故事一樣,也算他們“命懸一線”式搞航天的傳統藝能了。
不過美日兩家在2024年還有探月計劃。
今年日本準備再發射一枚“白兔”探測器;而美國的月球探測器就很多了,先後將有“新星C”“格里芬1”“藍色幽靈”“阿爾忒彌斯2”“CLPS”5發計劃。
美國的一系列探月計劃都是在重返月球框架下制定的,但他們有個巨大的問題,就是太著急趕在中國前面了。
曾經的NASA也像我們現在這樣,會在嫦娥六號之前,率先發射鵲橋二號保證成功;但現在為了政治因素,很多技術風險還沒有解決就強行上架,我們已經見證了他們今年第一次探月行動失敗。
相較於他們,我們的計劃既不為了搞噱頭,也不打算跟誰搞“太空競賽”。
我們是在穩步走完“繞”“落”“回”計劃後,繼續進行“勘”的計劃。從而為後續載人登月、長久駐月提供前期積累。月球就是未來的科研高地,相關技術和資源的巨大商業價值潛力,最終可以造福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
鵲橋二號的穩步發射,也是向美國為首的“月球北約”乃至全世界,做出了一個榜樣:真正的月球探索,應該穩紮穩打,一切從科研角度出發,不應該綁架上政治目標。
雖然我們現在依舊躺在地球這個“搖籃”裡,但是,中國航天人最終將從月球出發,去探索那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