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發展到目前這個階段,最缺的是廣義公共產品,解決交通堵塞、食品安全都是公共產品範疇。未來中國經濟第一大增長點就在於公共產品的大規模投入,而這離不開民營經濟的參與。
對當前經濟形勢判斷上,學術界存有很大分歧,一派認為中國經濟正在進入一個新的增長速度相對較低的增長時期,一派認為中國經濟還會有20年8%的增長速度,只要在中長期內堅持投資即可。還有一派觀點,認為當前經濟減速有一定短期因素,只要透過改革調整,增速應該有所恢復。我個人是比較同意後者的觀點。在我看來,中國經濟當前的基本問題是我們傳統的過去十幾年行之有效的一套經濟體制,現在已經不能夠適應於我們新的增長點的挖掘,也就像一個身體已經長出了衣服的框架,增長已經受到了衣服的限制。
為什麼這麼講?我的觀察是,當前經濟形勢從現象上看是冰火兩重天,剛上任的一些地方領導熱火朝天、大幹快上,民營企業則說找不到投資方向,袖手旁觀。如此一來,就導致我們正規渠道的融資量迅速上漲,社會融資總額增速遠超GDP增速。
那麼,本質是什麼?本質是以民營經濟為主要力量的投資主體受到了體制的約束,投資意願減弱。我們研究發現,中國經濟固定資產的形成效率正在下降,過去每投一元錢基本上能夠形成0.9元的固定資產,現在卻只能形成0.7元的固定資產,究其原因,就在於民營企業家為了做一個專案,為了得到批准,他需要請客搞關係,一元錢裡有30%用在了這些方面,這就是我們的體制問題。
怎麼辦?還是要透過體制創新把這些不適合於新的增長點的體制扭轉過來,釋放投資者積極性,尋找新的增長點。具體來說,中國現在有三方面急需啟動改革。
中國經濟發展到目前這個階段,在我看來,最缺的是廣義公共產品,交通堵塞、食品安全都是公共產品。我的基本結論就是,未來增長點在於公共產品的提供。
過去我們的公共產品主要依靠政府投資,可是地方政府沒有財政稅收,1994年改革以來政府除了賣地以外沒有獨立可靠的與經濟發展同步的財政稅收,所以在財政問題上,我們改革必須突破,必須到位,必須給地方政府一系列與經濟發展同步的財源,以此來支撐地方的發展。
另外,解放思想,很多廣義的公共產品可以透過政府與民營企業共同投資完成,在我看來,第一大增長點就是廣義公共產品的大規模投入,而這離不開民營經濟的參與。
第二個需要改革的就是與城鎮化相關的問題。城鎮化沒有一個模式,中國這麼大,應該讓不同的地區根據自己具體的情況進行城鎮化建設,進行投資,包括土地問題。以土地為例,在江蘇崑山,雖然那裡表面上並沒有進行土地私有化,但實際上使用權已經私有化了,已經落實到了家庭,老百姓的經營思想理性度非常高,而在湖南,如果要把土地全部歸給農民,在我看來,第二天就會產生一大批沒有土地的家庭或農民,他們的經營思想理性度不高,拿到地後很可能打牌輸掉了。所以城鎮化不能一刀切,一定要因地制宜。
最後一個需要迫切改革的是金融體系,中國的金融體系經過這麼多年,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境地,主要問題有兩個。一個是金融與實體經濟結合不密切,銀行利潤非常高,而實體經濟利潤微薄;第二個是廣義貨幣存量居高不下。
改革是把金鑰匙,這一系列的改革,總結為一句話就是,“透過改革釋放生產力,尋找推進新的增長點”。這些是我們的希望。
(注:本文由本刊記者劉彥華在對作者採訪基礎上整理而成,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