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關於新能源汽車電池的訊息引發了廣泛關注。據國外媒體報道,韓國一家在匈牙利設立的電池回收工廠,存在嚴重的環境汙染問題,工廠附近的空氣中檢測出致癌物質超標,對工廠員工的健康造成了危害。
這一事件引發了人們對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安全性和環保性的質疑。新能源汽車電池是否真的致癌?中國作為新能源汽車大國,又將如何應對電池回收利用的挑戰?
據瞭解,新能源汽車電池主要分為三種類型:鎳氫電池、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其中,三元鋰電池因為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和長壽命等優點,成為了目前市場上的主流選擇。然而,三元鋰電池的正極材料中含有鎳、鈷、錳等重金屬元素,這些元素在電池使用和回收過程中,可能會透過灰塵、廢液、廢渣等形式釋放到環境中,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系統造成危害。
專家指出,三元鋰電池的致癌風險主要取決於其暴露水平和暴露時間。一般來說,正常使用的三元鋰電池,不會對人體造成明顯的傷害。但是,如果電池發生短路、過充、過放、撞擊、穿刺等異常情況,可能會導致電池溫度升高、發生燃燒或爆炸,釋放出有毒有害的氣體和顆粒物,對人體造成急性或慢性的傷害。因此,新能源汽車的安全設計、使用和維護,是保障電池安全的重要措施。
此外,電池的回收利用也是一個關鍵環節。據統計,到2020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退役量約20萬噸,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達到78萬噸。如果這些廢舊電池沒有得到規範的回收和處理,不僅會造成資源浪費,還會對環境和人體健康帶來巨大的威脅。目前,我國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汽車生產企業承擔動力電池回收的主體責任,建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規範動力電池的梯級利用和再生利用。同時,也有一些正規的電池回收企業,採用先進的技術和裝置,對廢舊電池進行安全分解、有價金屬提取和資源化利用,實現了電池的綠色迴圈。
總之,新能源汽車電池並不是一種絕對的致癌物質,而是一種有潛在風險的物質。只要在使用和回收過程中,採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其暴露水平,就可以避免或減少其對人體和環境的危害。同時,也要加強對電池相關的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提高電池的安全性和環保性,為新能源汽車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