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池技術領域,鍾馨稼曾是一個響噹噹的名字。
他發明了免維修鉛酸蓄電池和大容量鋰電池,為電動車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憑藉技術創新,他創辦公司,打造了自己的電池帝國。
然而,在事業巔峰時期,他的一次慷慨捐款卻引發巨大爭議,從此走上衰敗之路,這位曾叱吒風雲的企業家,如今已是“一敗塗地”,留給世人無盡的唏噓。
從醫學少年到電池專家
鍾馨稼1958年出生在廣東省梅縣一個有著幾代行醫歷史的醫學世家,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當地頗有名氣的中醫,尤其擅長針灸和中藥方劑。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鍾馨稼從小耳濡目染,對中醫學知識早已爛熟於心。
少年時期的鐘馨稼酷愛閱讀,常常埋頭古籍,周圍的人都以為他會繼承家業,成為一名出色的醫者。
16歲那年,他甚至獨立編寫出版了一本名為《針灸經絡詳解》的中醫著作,展現出不同尋常的天賦,親朋好友無不誇讚他前途無量,將來必成大器。
1977年,鍾馨稼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廣東醫學院中醫系,開啟了他人生的第一個重要篇章。
在校期間,他刻苦攻讀,掌握了系統的中醫理論知識,還時常跟隨名醫學習診脈、針灸等實踐技能,他的聰穎和努力得到了師長的一致肯定,成績始終名列前茅。
然而,一個偶然的機會改變了鍾馨稼的人生軌跡。
大學三年級時,他在圖書館讀到一本名為《展望二十一世紀》的書,作者是著名歷史學家湯恩比。
書中大膽預言,21世紀將是能源短缺的時代,石油等化石燃料將逐漸枯竭,人類社會迫切需要開發新的清潔能源。
這本書猶如一記驚雷,在鍾馨稼心中激起了萬千思緒,他開始大量閱讀有關新能源技術的書籍和文獻,瞭解太陽能、風能、氫能等各種可再生能源。
漸漸地,他對電池儲能技術產生了濃厚興趣。
技術創新鑄就輝煌
鍾馨稼立志"電動化",他毅然投身這個充滿未知的領域。
當時,世界範圍內鉛酸電池的技術已經十分成熟,市場競爭激烈,要想異軍突起,必須在效能上取得突破。
鍾馨稼帶領團隊埋頭苦幹,在材料配方、生產工藝等方面進行大膽創新。
他們採用了多項新技術,在電池內部,他們使用特殊的隔膜,減少了硫酸霧的產生,延長了電極壽命;在極板上,他們噴塗一層特殊材料,提高了抗腐蝕能力和充放電效率。
在不懈努力下,鍾馨稼於1982年成功研製出國內第一款免維護鉛酸蓄電池。
這款電池具有多項優點:使用壽命長達5-8年,是普通電池的2-3倍;完全密封,無需加液維護;體積小,重量輕,攜帶方便。
由於省去了頻繁的維護工作,使用成本大為降低,免維護電池一經推出,就受到市場的熱烈歡迎。
從電動腳踏車到通訊基站,從醫療裝置到光伏儲能,它在各行各業得到廣泛應用,超威公司也因此迅速做大做強,奠定了行業龍頭的地位。
不過,雄心勃勃的鐘馨稼並未滿足,他深知,鉛酸電池再怎麼改進,能量密度和比功率也難以滿足未來電動汽車的需求,鋰離子電池才是大勢所趨。
於是,超威公司及時調整了技術路線,砸下大量資金進行鋰電池研發。
攻關之初,困難重重,鋰電池對材料純度、製造環境有極高要求,一絲不慎就可能發生安全事故。
為了儘快掌握核心技術,鍾馨稼廣攬人才,從日韓引進先進裝置,同時加強與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
1996年,克服重重技術難關後,超威公司推出了90安時的圓柱型鋰離子電池。
它採用鈷酸鋰正極、石墨負極,電解液經過最佳化配比,綜合性能出色,在同類產品中遙遙領先。
鍾馨稼決定將這款電池用於電動車,經過試驗,續航里程竟達到160公里,創造了當時的世界紀錄。
這款大容量鋰電池在業內引起轟動,知名汽車廠商蜂擁而至,都想與超威合作,上汽集團更是一次性訂購了5000組電池,用於旗下的電動計程車。
超威一時風頭無兩,奠定了在動力電池領域的領先優勢。
進入新世紀,國家把發展新能源汽車上升為國家戰略,一系列扶持政策相繼出臺,規劃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達到200萬輛。
換句話說,政策利好將催生一個萬億級的新興產業,鍾馨稼敏銳地察覺先機,超威公司及時佈局。
2003年,公司在深圳建成國內規模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基地,引進全自動生產線,年產能達到200萬千瓦時。
研發方面,公司瞄準了更安全、更長壽命的磷酸鐵鋰電池,2007年,公司自主開發的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實現產業化,能量密度高達120瓦時/公斤,迴圈壽命超過2000次。
憑藉各方面出色的表現,超威公司得到比亞迪等整車廠的青睞,成為主流的電池供應商。
2008年,超威公司迎來了高光時刻。
北京奧運會期間,公司為500輛純電動大巴提供動力電池系統。
這批大巴承擔了主要賽場的運動員、觀眾接送任務,在長達50公里的線路上安全運營,從未出現故障。
超威品質得到了有力證明,品牌知名度大大提升,當年,公司銷售額突破50億元,淨利潤達5億元,躋身全球動力電池前三強。
鍾馨稼本人也成為"電池教父"、"新能源先鋒"的代名詞,至此他的前途依舊一片光明,但沒有危機時,就怕自己創造危機。
善舉還是作秀?
2011年5月,一則訊息在網上引發熱議:電池大亨鍾馨稼個人向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捐款1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7000萬元。
這是伯克利分校建校以來收到的最大一筆單筆個人捐款,震驚了美國學術界。
訊息傳回國內,立即在輿論場引發軒然大波,一時間,鍾馨稼的捐款成為各大媒體的頭條新聞。
人們對這位低調的企業家為何突然慷慨解囊,議論紛紛,對此,鍾馨稼透過公司官網發表宣告,解釋了捐款的緣由。
原來,伯克利分校在新能源領域有雄厚的研究實力,尤其在新型電池材料、電池管理系統等方面成果斐然。
鍾馨稼希望透過捐資,建立長期合作機制,為中美兩國在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交流搭建平臺。
同時,藉助伯克利的一流師資,聯合培養電池領域的高階人才,為行業發展輸送新鮮血液。
伯克利分校對鍾馨稼的慷慨表示感激,為了紀念這位捐贈人,學校決定把新落成的工程學院大樓命名為"鍾馨稼館",並在醒目位置樹立捐贈紀念牌。
此外,還特別為鍾馨稼頒發了工程學榮譽教授、能源學院榮譽院士等頭銜,可謂禮遇有加。
然而在國內,人們對他的行為卻褒貶不一。
有人認為,作為改革開放後湧現出的企業家,鍾馨稼受到了國家紅利和大眾支援而崛起,理應心繫桑梓,反哺社會。
然而,他卻把在國內賺取的大筆財富,捐給了美國的高校,無異於"肥水流入外人田",這種行為雖無可厚非,但也難免讓國人心寒。
其實捐款一事本身只有爭議性,褒貶不一,但真正令人氣憤的是面對質疑,鍾馨稼非但沒有加以解釋和安撫,反倒大放闕詞。
"我賺的是自己的錢,想捐給誰是我的自由,國家憑什麼干涉?"
言語之間流露出的一股子盛氣凌人的味道,就這樣給鍾馨稼定了“崇洋媚外”的性調,於是在愛國主義情緒高漲的當下,他這番話無疑是火上澆油,徹底激怒了民眾。
失道寡助身敗名裂
捐款事件輿論發酵後,鍾馨稼為人詬病,其產品也遭到抵制,原本一些合作企業紛紛撤資,與他劃清界限。
公司內部人心渙散,資金鍊瀕臨斷裂,2012年,鍾馨稼被迫辭去了公司董事長的職務,昔日呼風喚雨的電池大王,一夜之間樹倒猢猻散。
離開公司後,鍾馨稼試圖東山再起,但順境時的合作伙伴,此時卻對他避之不及,在資本和人才的雙重圍剿下,他創辦的幾家新公司均以失敗告終。
與此同時,他在任公司領導期間的一些財務漏洞被曝光,個人信譽跌至谷底。
就連當年“造電池”的創業故事,也開始被人推敲,有人甚至指出“這從頭到尾就是一場騙局”。
2021年,鍾馨稼最後一家公司宣告破產,據報道,經過十多年的經營不善,他已經債臺高築,甚至一度欠下2億元的鉅額債務。
這位曾經叱吒商界的風雲人物,如今身無分文,跌落神壇,回想他的人生軌跡,令人唏噓不已。
參考資料
海通社傳媒 ,專訪鍾馨稼:自主創新助推中國新能源再攀高峰,2021-06-21
華商韜略,中國最敢吹的新能源大王,失蹤了,2021年07月04日
有書,活該!國內瘋狂撈金,國外慷慨捐款,“電池大王”鍾馨稼,破產了,2023-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