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水資源是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是保障人民生活、支援產業進步、維護生態環境的基石。我國水資源分佈不均衡,南方地區水資源豐富,北方地區水資源匱乏,這種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北方地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國家啟動了一系列跨流域調水工程,其中就包括雲南省滇中引水工程。
雲南省滇中引水工程是我國“十三五”期間重點推進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迄今為止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跨流域、跨行政區劃的調水工程。工程自2017年啟動以來,一直備受各方關注。本文將對雲南省滇中引水工程進行詳細介紹,以期為關心該工程的人們提供一份參考。
二、工程背景
1.水資源分佈不均
雲南省水資源分佈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點,滇池、洱海等湖泊區域以及紅河、瀾滄江等流域水資源豐富,而滇中地區水資源相對匱乏。滇中地區包括昆明、曲靖、玉溪、楚雄四個州市,總面積佔全省的1/4,但水資源僅佔全省的6%。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滇中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
2.經濟發展需求
滇中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經濟板塊,擁有昆明這個西南地區最大的城市。隨著滇中地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水資源需求不斷增加,現有的水資源已無法滿足區域發展的需求。此外,滇中地區還存在城鄉供水差距大、水質性缺水等問題,迫切需要實施引水工程來解決。
三、工程概況
滇中引水工程是國務院確定的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中的標誌性工程,也是中國西南地區規模最大、投資最多的水資源配置工程,是我國在建最大引水工程之一。雲南省滇中引水工程是一項規模宏大的水利基礎設施專案,旨在解決滇中地區長期以來的水資源短缺問題。由於地理、氣候等多種因素影響,滇中地區水資源分佈不均,季節性乾旱頻發,嚴重製約了當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此,雲南省政府啟動了滇中引水工程,以改善區域水資源條件,促進地區生態、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一期工程由水源工程和輸水工程兩部分組成,水源工程位於玉龍縣石鼓鎮,從石鼓鎮上游約1.5公里的金沙江取水,由泵站提水至總乾渠。輸水工程自麗江石鼓鎮望城坡開始,途經麗江市、大理州、楚雄州、昆明市、玉溪市,終點為紅河州新坡背,輸水線路全長約664公里。
一期全線各類建築物總長755.44公里,其中輸水總乾渠總長664.24公里,共有58座主隧洞長611.99公里;有施工支洞120條長91.2公里。
二期配套工程位於麗江、大理、楚雄、昆明、玉溪、紅河6個州市,是輸水總乾渠分水口門至水廠、灌區、湖泊等配水節點的連通工程及調蓄工程。主要建設內容有輸水工程、提水工程和調蓄工程三個部分,佈置輸水線路168條,全長1769公里;設定提水泵站50座;新建調蓄水庫1座。
一期工程計劃動態總投資780.48億元,計劃施工總工期96個月。
二期配套工程計劃總投資329.09億元;計劃施工總工期59個月。
工程完工後,受水區共涉及輸水總乾渠沿線六州市的34個受水小區,受益國土面積3.69萬平方公里。約1112萬人口直接受益,改善灌溉面積63.6萬畝,設計每年平均引水量34.03億立方米,向滇池、杞麓湖和異龍湖補水6.72億立方米。
四、工程地理位置
滇中引水工程位於雲南省中部,主要涉及麗江、大理、昆明、楚雄、玉溪、紅河等州市。工程起點位於麗江金沙江流域,透過輸水管道和隧道,將水資源引入滇中地區的各個缺水區域。
五、工程規模與目的
1.解決水資源短缺:滇中引水工程將有力保障滇中地區水資源需求,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水資源保障。
2.改善水環境質量:引入水源地水質較好的水,有助於改善滇中地區水環境質量,促進水生態保護與恢復。
3.最佳化水資源配置:透過跨流域調水,實現水資源合理配置,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4.促進區域協同發展:滇中引水工程將促進滇中地區的經濟、社會、生態等領域協同發展,提高區域整體競爭力。
5.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工程建設將帶動裝置製造、建築、環保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為國家經濟增長貢獻力量。
工程總規模龐大,包括多個水庫、泵站、輸水管線等。其主要目的在於將金沙江等水源地的水資源引入滇中地區,增加區域水資源的可利用量,滿足城鄉生活、工業、農業等各個領域的用水需求,同時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六、水源與供水範圍
滇中引水工程的主要水源來自金沙江流域,透過多級提水、長距離輸水等方式,將水引入滇中地區。供水範圍覆蓋麗江、大理、昆明、楚雄、玉溪、紅河等多個州市,受益人口眾多,是雲南省內最重要的水資源調配工程之一。
七、工程技術特點
滇中引水工程採用了多項先進的工程技術,包括隧洞施工、高壓輸水、智慧監控等。其中,隧洞施工採用了盾構法、鑽爆法等多種技術,確保了工程的順利進行;高壓輸水技術有效減少了水資源的損耗,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智慧監控系統實現了對工程執行狀態的實時監控,為工程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援。
八、建設進展與成果
自工程開工以來,經過多方共同努力,滇中引水工程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果。目前,工程已完成了大部分主體工程的建設,部分割槽域已開始供水。工程的建成將有效緩解滇中地區的水資源短缺問題,為當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九、工程效益與影響
滇中引水工程的建成將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經濟效益方面,工程將促進當地農業、工業、旅遊業等多個領域的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就業機會;在社會效益方面,工程將改善區域水資源條件,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促進地區生態、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同時,工程的建設和執行也將對當地生態環境產生積極影響,促進生態環境的改善和保護。
十、環境保護與治理
在滇中引水工程的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的原則,採取多項措施加強對環境的保護與治理。首先,在工程規劃和設計階段,充分考慮生態環境保護需求,最佳化工程佈局和設計方案;其次,在施工過程中,加強環境監測和汙染防治工作,確保施工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最小化;最後,在工程執行階段,建立健全的環境保護管理體系,加強對水資源的保護和管理,確保工程執行對環境的長期影響得到有效控制。透過以上措施的實施,滇中引水工程在保障區域水資源安全的同時,也實現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治理,為當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