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頭條平臺,抄襲搬運必究!
(有看到抄襲搬運的讀者朋友也請幫忙舉報一下,首發和原創標籤只有在頭條平臺。感激不盡!)
這是熊貓貝貝的第2348篇原創文章
(開篇提示:本文不提供任何情緒價值,閱讀內容需要理性務實的態度和耐心)
時代的浪潮奔湧前行,週期的齒輪轉動,從來都是不會被個體感受和微觀態度所幹擾的。
2024年,中國國內經濟環境中,一些微妙,但是至關重要的全新變化和動向,開始愈發明顯的出現,效率,頻率,還有規模,都正在以絕大多數普通人反應之上的速度,迅速提升。
這一次的變化,並不是什麼宏大敘事,宏觀政策,還有意志風向這樣的“大詞”,而是直接下沉到了關聯絕大多數普通個體和家庭的微觀領域:水電氣的價格變動。
對於水電氣這些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部分,理論上應該不能隨便漲價。
不管經營者如何宣傳和解釋,畢竟民生問題是當今社會最重要的問題,這個漲價幅度即使10%也是相當恐怖的資料。
老百姓最關心的就是水電氣費,油費,物管費,通訊費,甚至米油肉,蔬菜等。
這些最基本的生存所需的物質保障內容逐年上升,無疑已經給基層老百姓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涉及民生,都是大事,也異常敏感,一般來說,在這些領域的經濟調整和嘗試,往往都是謹慎,低調,小步邁進的一個模式。
但是,在現實壓力和經濟形勢之下,2024年,在中國的基礎民生領域的一系列動向,步子明顯邁的有點大。
具體是怎麼一回事?
水電氣的價格變動,折射了哪些經濟現實?
接下來,水電氣的價格變動走向,該怎麼看?又會帶來哪些現實的民生影響?
從基礎民生需求消費領域的最新動向,折射了國家怎樣的國內經濟持續和發展後續思路和打算?
……
圍繞水電氣這直接關聯民生基礎必需消費的三塊表的微妙變化,一系列極具現實意義的問題,就這麼出現了。
這篇文章,就將基於2024年4月份以來,在中國民生領域出現的幾個最新的,有依有據,來源可信的價格波動變化動向詳細梳理,結合經濟邏輯和當下中國經濟現實,深入挖掘一系列最新水電氣價格變化動向背後的因果邏輯和關鍵本質,並對後續中國國內經濟環境和發展的幾個可能變化和走向,進行一次有深度,有態度,有意義的專題討論和分析研究。
關注動向,把握本質,看清主線,研判趨勢,指導行動。
本文已反覆自查合規,不碰紅線,語言平和公允,不帶價值導向。
內容有依有據,分析理性客觀。
硬核內容,錯過不再。
以微見著,洞察先機,把握趨勢,指導決策。
PS:
- 文章略長,內容的閱讀需要一定的時間和耐心,並且需要進行思考。
- 內容不求討好所有讀者,寫作分享也是一個閱讀群體和寫作群體互相選擇的過程。
- 每個人的認知層次不同,不做強求,這篇文章的內容不是什麼大路貨,也不是什麼看完能夠帶來輕鬆愉悅精神滿足的爽文,請結合自身需要和認知需求理性看待。
(如果這篇文章在其它資訊平臺被看到,不用懷疑,就是抄襲搬運,厚顏無恥)
1
2024年,水電氣步伐一致的普漲,具體是怎麼一回事?
近日,頭部財經媒體財聯社,釋出了這麼一篇文章:
多地釋出天然氣漲價方案。包括深圳、福州、鎮江等地居民燃氣價格均有所上調。
據天風證券統計,已出臺價格調整通知的市縣已達125個。
其實現在漲價的不光是燃氣,水電都在漲價。
4月3日,廣州發改委釋出《廣州市中心城區自來水價格改革方案》,並提出兩套聽證方案供比選。
說白了就是自來水漲價方案的討論。
廣東的自來水是實行階梯收費的,一般普通用水不超過26立方米就是1.98元,用得多收得貴。
現在階梯的水量上限將分別從26m³、34m³,下調為21m³、27m³,價格也有所上漲。
尤其是對於某些三檔用水大戶來說,價格幾乎翻倍,從3.96漲到7.8。
去年,國家發改委印發了《關於第三監管週期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及有關事項的通知》,其中公佈了6月開始執行新一輪省級電網輸配電價。
已經有包括廣東、湖南、安徽、江蘇不少省份陸續公佈了方案。
更早一點,2024年的1月份,上海上調了水價,漲幅達20%以上:
其實,2023年9月份的時候,就有媒體統計過居民用氣的價格變化:
據介面新聞不完全統計,2023年以來全國已有11個地區宣佈上調居民用管道天然氣終端銷售價格,包括9個地級市/區和2個直轄市/自治區。
這11地居民用管道天然氣第一檔銷售價格上調0.13元-0.37元不等,上調幅度為5.8%-13.3%不等。
其中,河北省石家莊市上調幅度最大,為13.3%。
二、三檔銷售價格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調整。
居民賬單將因此受到影響。
至此,水電氣普漲的勢頭全部到位,資訊來源均可溯可查,有依有據,一目瞭然。
水電氣漲價,因為是屬於公共服務費,是民生的根本,這類費用漲價關係到每一個人,所以只要漲價大家都會很敏感。
特別是現在經濟低迷,很多人收入不漲反跌,如果這些生活必需品再漲價,那大家的生活壓力又會增加。
如果一次性就漲二三十個點,那些低收入人群更加壓力山大。
任何一個生活成本的上漲,最終都會轉移到老百姓身上。或許螢幕前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並沒有切身的體會,但是不要著急,既然趨勢和規模已經明顯,那麼,接下來,都能體會到的。
2
從衝上熱搜的燃氣漲價事件,能看到哪些國家經濟政策的訊號?
經濟轉型的特殊階段,總有一些人必然會在初期“用力過猛”,鬧出新聞。
重慶居民換燃氣表後收費暴漲,最離譜的是一個400平的使用者,3個月的燃氣費3萬6,去年同期只用了1萬2:是去年的整整3倍。
從3月開始,重慶就有多個區縣的市民投訴,在同樣使用的情況下,燃氣費用較以往增加了不少。
有很多重慶居民表示,換了新氣表後,燃氣費用大幅增加,比之前貴一百多;沒有換表的業主,燃氣費仍維持在原有的水平。
這也迅速引起了輿論的關注,目前重慶燃氣企業已經被行動迅速的市監部門約談,併成立聯合調查組。
還好重慶官方的態度不錯,如果是各種原因導致收入有誤的,將督促企業退還。
事情搞大了,重慶已受理諮詢和投訴7362件,完成20多萬戶使用者篩查,收費有誤的重慶將督促企業退還。
民間的觀點其實也合理:要漲價就明明白白的漲好了,這幾年能源確實在漲價,如果怕低收入群體承受不了可以給一些價格補貼,沒必要搞這些暗戳戳的事情。
這個事情能引發輿論這麼大的關注,也說明大家對價格更加敏感了。
當然,換一個角度來看,有些個體和部門用力過猛,手段粗暴,被披露出來,其實也是好事。
但是這裡面的因果邏輯,還是要看清楚:
在此之前廣州已經調低了地鐵的優惠,這一切歸根結底原因很簡單:
地賣不動了,政府沒錢了。
賣地收入佔到了地方財政的50%,所以地賣不動後,地方是真沒錢了,包括廣州,廣州由於是三級財政,上繳比例過大,一半的財政支出都得依靠土地財政。
一線城市開了漲價的頭,未來其它三四五線城市的跟進就大勢所趨了,未來電價、燃氣、地鐵、公交、醫療甚至高鐵等等公共服務價格的上漲也是大勢所趨了。
水費電費也的確很多年都沒有漲過了,但以前虧錢沒關係,地方財政比較充實,賣地後荷包鼓鼓,多補貼點就行了。
但現在不一樣了,2023年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是5.8萬億元,跌破6萬億大關,相比2021年高點的8.7萬億元少了2.9萬億。
有200多個三四五六七八線城市較2020年高點下滑65%,其中很多都是地方城投拿下的土地,左手倒右手,如果排除這些,22年,23年真實土地賣地收入其實更低。
於是越來越多的地方承壓,有的甚至已經陷入“無錢可用”的困境之中。
於是從過去幾年,大家才看到了各地公交系統停擺,飯堂和旅遊景點被拍賣的新聞。
而作為曾經靠著補貼,一直不盈利的水電燃氣等民生基礎企業,政府也沒錢補貼了,只能靠漲價自救了。
另一方面,還要看到國家在國內經濟和消費明顯緊縮局面下,示意,或者授權民生部門,透過水電氣這樣的基礎民生消費領域的溫和漲價,實現對消費的刺激和拉動。
邏輯非常清晰,透過基礎民生消費的提升,可以將CPI的提升傳導到經濟社會和商業環境中的方方面面。而且這個路徑是最直接,也是最立竿見影的。
這不是什麼陰謀論和胡亂臆測,300萬億的M2規模,不能說國家在貨幣端不寬鬆,但是信用貨幣到流通貨幣之間的渠道和橋樑,也就是房地產現在明顯不行,傳導堵塞,形成僵局,要打破這樣的局面,就需要想辦法。
結合當下中國經濟實際的宏觀局面來看,更好理解:
2024年,中美博弈和耐力比拼的背景下,出口貿易有可能進一步受阻和衝擊風險的情況下,中國不再盲目追求出口順差,而著力提高國內百姓福利和收入,以達到提振內需的目的。
當然,這樣的經濟策略在實施初期,用力過猛是難以避免的,重慶燃氣的熱議熱點輿論事件,就是典型代表。
順序沒搞對,吃相不好看,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事件折射出來的一些趨勢訊號,以及政策思路,才是關鍵。
3
趨勢研判:從民生基礎消費拉通脹,將成為2024年接下來的重要經濟主線?
直擊本質的來看,經濟社會,一切動向其實回到收支上,都能找到原因和本質:
說到底,過去水電費價格低廉的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地方財政補貼,其實主要就是土地財政。
大型基建、水電燃氣等基礎設施都或多或少收到過土地的補貼,基建的發展是最為明顯的,這些年中國被稱之為基建大國。
高速公路和地鐵一條一條的修,地鐵的補貼最為明顯,中國那麼多個擁有地鐵的城市中,基本上沒有幾家是盈利的。
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已經暫停了各大中小城市建地鐵的計劃了。
過去無論是水電燃氣費,還是交通費低廉,間接靠的都是房地產的繁榮。
大部分的老百姓透過貸款買房,為房地產提供穩定的資金,讓開發商可以盡情肆意去拿地,最後把錢充值到地方財政,地方再充分運用這筆錢去發展自身和補貼其他類似水電費等公共服務民生行業。
只是隨著時間推移,一切都變了。
老百姓不買房,出現人人喊打房地產,房地產這幾年進入寒冬,導致土地收入銳減。
那麼,過去躺在房地產經濟上輕鬆創收的地方政府,以及民生基建部門,拿什麼米下鍋?
難道指望一年一度轉移支付,吃一頓,管一年?
顯然不符合現實,而且,水電氣這種民生關聯的大事,也不是說地方政府就能決定和排版的。
所以,邏輯一貫通,趨勢就明顯了:
2024年,電價、燃氣、地鐵、公交、醫療甚至高鐵等等公共服務價格的上漲也是非常明顯,大勢所趨了。
接下來,就要看“發力”和“改善”之間的平衡了,只能說到這個份上,大家自行體會。
每個個體都是經濟環境的組成部分,特殊階段,特殊時期,對於一些經濟微妙關鍵的變化,需要有足夠的認知和理解能力。
寫在最後:
透過對水電氣民生經濟動向的觀察,哪些影響和啟發,值得重視?
文章最後,基於以上的動向梳理和分析討論,分享幾點個人的思考和觀點,不一定對,權當拋磚引玉,供大家進行一個討論和參考就好:
首先來說,對於民生基礎消費的成本提升趨勢,以及背後的政策邏輯,對於絕大多數普通個體和家庭來說,需要建立充分的預期認知和相應準備。
不要和必然明顯的趨勢和意志策略去進行無謂的對抗,情緒面上的一些東西,沒有任何意義。
其次,從這個經濟關鍵動向,要看到當下中國當下很多城市和地區的財政現實困境,這並不難理解。
2024年,對於地方債,以及政府關聯的業務和生意,或許需要更為警惕和理性的態度去面對。
然後,遠離那些對經濟動向進行陰謀論分析的觀點和群體,不要質疑中國這個國家想要做成一件事的能力和決心。
經濟社會,一切動向和變化的來源,本質上都是收支平衡所引導和決定的。
賬不平的情況不可能持續,土地財政不靈了,總是需要有別的收入來頂上來的。
國家拉通脹的主線一旦確定,接下來更值得關注的,其實是居民部門和企業部門的收入如何實現提升。
這才是關鍵和重點所在。
最後,透過這個最新的經濟動向,要看到當下中國國內經濟的實際壓力和階段特殊性。
從民生剛需消費入手進行經濟調節,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經濟訊號。
敏感性不用多說,過程風險也不用在意,僅僅從這個動向本身出現來說,就是當下中國面對大國博弈,耐力比拼,國內經濟已經到了一個關鍵吃緊的階段。
這才是分析事件和動向,最重要的啟發和認知所在。
既然是神仙打架,國內吃緊,那麼,就不要瞎折騰,保住工作,生意和收入第一位,現金為王第二位,注重家庭經濟安全和穩定第三位。
說的夠直白清楚了吧?
以上,就是對2024年以來,引發熱議和關注的水電氣普漲動向,進行的一次專題梳理和深入分析討論內容,和各位頭條的讀者朋友們,進行一個交流和分享。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關於置業,投資等行為的明確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以上正文,來自@熊貓貝貝小可愛
交個敢說真話,會說實話,善於觀察的年輕人朋友,可好?
原創寫作分享不易,如果覺得文章不錯,歡迎轉發點贊。關注本人
實力原創,頭條獨家,如有抄襲搬運侵權行為,必究!
有問題歡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問必答,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