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季度出口40強外貿出口資料已出。從各個城市出口數字看,可謂天差地別,旱的旱死澇的澇死,資料好的城市增長額直接爆棚,數額之大秒殺一眾二線城市出口總額,冠蓋古今;資料差的城市增長率直接腰斬,呈現出斷崖式下跌,慘不忍睹。
下面我們先做一個盤點,再分析一下原因。
一,出口暴漲市:黑馬頻出引側目,頂流依舊傲江湖
增長率最高的前五名城市是崇左、臨沂、深圳、湖州、泉州。這幾家的出口增長率在經濟不景氣的今年基本都是神一樣的存在。崇左一戰封神暴增64.8%,成為本年一季度出口40強裡最大的黑馬,更是成為大家眼中逆天改命的天選之地;臨沂在小商品和基礎產品的加持下,出口增長率也暴漲36.6%,成為山東省內的優等生,也是出乎了大家的預料,成為山東省內的最大黑馬;深圳雖然增長率只有28.2%,看起來稍遜風騷,但是人家增長金額卻足足有1414.23億元,第8名的廣州出口額才只有1410.29億元,可以說深圳光憑藉增長金額就可以笑傲江湖了,何況他的出口總金額是全國第1名,他的貿易順差額也是全國第1名,直接拿下3個國內第1名,成為國內大多數省份眼裡的“別人家的孩子”。湖州泉州也憑藉21%和19.2%成為別的地市羨慕的物件,一時風光無兩,榮譽滿天。
為什麼這幾個城市這麼牛?從原因分析,你會發現真的有趣。
崇左緊鄰東盟自貿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讓崇左與東盟的貿易額直線竄升,加上美國脫鉤戰略選擇越南部分替代中國為進口來源地,使得越南對中國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以及轉口貨物需求旺盛。再加上去年一季度新帽子疫情剛結束,出口額增長沒有那麼快,才造成了今年出口爆炸式增長的可喜局面。
臨沂腹地廣闊,依託小商品和低價基礎產品,積極參加國內外展會廣結四海友商,出口訂單暴增,出口額也同步跟著暴增。深圳的暴增完全是因為外部原因造成,俄烏戰爭爆發,帶來了對無人機和夜視儀等裝備的天量需求,想不增長都難,簡直可以笑暈在被窩裡。
湖州、泉州本身就工業基礎雄厚,產品緊緊回應國際最新需求,定價策略靈活,外貿出口資料優秀,以後的潛力也不可小覷。
出口總額前五位的城市分別是深圳、上海、蘇州、寧波、東莞。這幾個城市全部都在南方沿海或者瀕海城市,開放較早,交通方便,位置優越,人民思想開放靈活、思路開闊,他們的國際化視角和思路領先全國一個維度,加上各種政策加持,如特區、自貿區、新加坡工業園、政策鼓勵扶持等,積累了大量的工業底蘊,發展的又早又快質量高,出口總額高是情理之中的事,更是全國各地學習的物件
二,出口下滑市:靠外企賞飯吃,人家離開就倒下
今年全國出口資料其實很不均衡,1月—2月全國總體出口額還是一直在增長,雖然只是微增,但是也比我們預想的要好。但是到了三月份,全國出口總額出現了較大幅度下滑,受人民幣部分貶值的影響,以美元計價的出口總額下滑了7.5%。
3月份出口下滑的走勢,估計大部分企業都感受到了這個寒意,4月份感受更明顯,有可能以後的幾年裡出口下滑將成為一個長期的新常態。
全國各地出口下滑已經足夠讓上千萬家感到痛苦,但是相對於佛山和鄭州跳水式下跌,多久都不足為道了。
今年第一季度佛山和鄭州同比去年一季度下跌比率分別為40.4%和39.5%,台州也下滑了12.1%,對這三個市來說簡直是噩夢,本來計劃的產業結構調整最佳化也受到了極大地衝擊。
佛山的出口一直被外來投資企業主導,其中,紡織、服裝、五金、小家電等勞動密集型外企佔比一直居高不下。近年來,隨著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對外轉移至其他國家,大型勞動密集型企業也相繼轉移到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造成這些大型企業出口額度也隨著產業轉移跑到了其他國家。
鄭州的斷崖式下跌原因更是極端,只因為鄭州市出口的大旗押在了富士康(鴻海旗下公司)身上,富士康一家的出口額就佔了鄭州市出口額的一大半。隨著富士康將代工產能轉移至越南印度等國家的完成,鄭州的出口額就直接坍塌了,而且估計幾年之內不會有大的起色,難以恢復。
三,出口長期趨勢:基礎製造業為主城市出口持續下滑,高科技主導城市出口更上一層樓
三月份以美元計價出口額出現大幅下滑,這個影響因素有兩個:一個是人民幣貶值帶來的以美元計價金額的縮水,另一個是歐美脫鉤論造成歐美市場對中國基礎商品需求下降。
在這兩個因素作用下,未來的趨勢很明顯:基礎製造業產業大轉移,美歐的需求替代戰略初步實現,以後估計還要加速發力。那麼,對我國來說,歐美對我國基礎製造業製造的產品需求量會持續下降,帶來的基礎製造業產品出口額會慢慢下滑,,而高科技產品則會逐步實現對歐美產品的替代和覆蓋,很大程度上會從歐美國家市場上虎口奪食,這些產品出口量估計會持續上升。
那麼問題來了,在這個趨勢下,哪些城市會逐漸沉淪,哪些城市又會展翅高飛,獨佔鰲頭?
很明顯,高科技產業佔主導的城市出口額會穩步上升,佔領食物鏈的頂端,獲取最豐厚的利潤;而那些出口產品以低端基礎製造業產品為主的城市,這勢不可免地要出現出口的大幅下滑,並且難以恢復。
所以,最佳化產業結構,提升製造業的產品定位,加大研發力度,加快創新速度,將是未來獲取持續加大出口總額的不二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