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的聖誕夜。
一個名叫約翰的小男孩收到了自己的新年禮物,一隻泰迪熊。
泰迪熊笑容可掬,渾身毛茸茸,十分可愛。
按下它胸口的按鈕,還會傳出熱烈歡快的語音:I love you!
因為從小沒什麼朋友,倍感孤獨的約翰十分喜歡這份禮物,並給它取名為泰德。
當晚,一顆神秘的流星劃過,而約翰恰巧在此刻許下了自己的願望——
希望泰德能活過來,真的能陪他一起聊天,一同玩耍。
次日,願望成真。
泰德,真的活了。
經歷了最初的震驚與恐懼之後,約翰很快便接受了這一事實。
一人一熊,也成了形影不離,無話不談的好朋友,相守相伴二十多年。
伴隨著溫暖而具有磁性的老爺爺的聲音,這個故事被娓娓道來。
你甚至會在一開始下意識認為,這將會是一個溫暖可愛的童話故事?
然而,這不是迪士尼,這是18禁。
突然活過來的泰迪熊當然可以是萌萌的寵物。
但它也可以是滿嘴黃段子,車速堪比火箭的搞事天王。
你可能沒聽說過它的大名。
但你多半用過它各種賤萌的表情包,比如這個
極為反差的設定,車速爆表的笑料,溫暖的核心,有哭有笑。
不出所料,《泰迪熊》爆了。
5000萬美元的預算,砍下了5.49億美元的全球總票房,賺得盆滿缽滿。
只可惜,第二部卻未能復刻第一部的輝煌。
初見設定的驚豔已然無效,故事卻沒能拍出新意。
雖然影片仍然盈利,但2.16億美元的票房,顯然遠低於投資方的預期。
續作的開發也暫告一段落。
時隔九年,這個IP終於重見天日。
雖然電影變成了劇集,但,主創迴歸,尺度全開,黃暴依舊。
還是那頭滿嘴髒話的泰迪熊,還是那份熟悉的兄弟情——
「泰迪熊」
Ted
2024.1.11.美國網路
流氓依舊
劇集算是電影版的前傳。
故事主要發生在1993年的波士頓。
在聖誕夜活過來之後,泰德一夜之間成了人人皆知的網紅。
隨之而來的是上節目,接廣告,甚至差點和史泰龍一起拍了電影。
我們已無從知曉,泰德是如何由盛轉衰。
但總而言之,這時候的泰德已經過了大紅大紫的階段。
變成了滿嘴跑火車,三句話不離fxxk的流氓熊。
也就是電影裡我們熟知的樣子。
這時的約翰,還在上高中。
而因為常常說髒話以及在家裡搞破壞,泰德也被送進了學校。
兩人從朋友,搖身一變,成了同病相憐的同學。
而除了咱們的兩位主角之外,家中還有另外三位成員。
母親蘇珊。
溫柔善良,只想擁有平靜幸福的生活,是家裡的和事佬。
父親馬蒂。
思想傳統,種族主義傾向嚴重卻不自知的鋼鐵直男。
表姐布萊爾。
思想開明的大學生,時常因為觀念不同而與馬蒂吵得不可開交。
劇集主要便是圍繞著這一家子啼笑皆非的經歷展開。
你能看到且不僅限於——
萬聖節,泰德遇到了變態教授。
本以為他要對布萊爾圖謀不軌,沒想到目標竟是自己。
為此,他甚至專門準備了一套cosplay服裝,亮瞎了泰德的熊眼。
約翰在即將成年還未成年之時,想提前領略成人影片的迷人之處。
結果磁帶卡住,被蘇珊發現,羞愧難當,差點離家出走。
基本上一集一個故事,類似於《摩登家庭》的家庭題材情景喜劇。
只不過,是成人版。
低俗喜劇重見天日
本劇目前評分8.4,不算太高。
畢竟,並不是所有人都對這一類低俗喜劇感興趣。
在故事情節上設計,角色的塑造上,本劇也遠遠比不上《摩登家庭》這類經典。
男主的表演,也有些正經過頭,沒了電影版裡那種中二感爆棚的傻氣。
甚至不妨說,電影裡的約翰才像一個孩子。
劇集裡反倒拍得像一個努力在裝成孩子的大人。
主題上,劇版也與電影版有部分重複。
比如最後一集,常年和泰德混在一起的約翰,已經習慣了凡事都與泰德商量。
遇上與自己情投意合的姑娘,約翰聽信泰德的建議,結果搞砸了約會。
這基本上就是《泰迪熊1》故事的縮略版。
但,整體而言,瑕不掩瑜。
尤其是,如果你是屎尿屁喜劇的愛好者,絕對會如獲至寶。
各種地獄笑話,幾乎遍佈全劇,還是熟悉的三俗,沒有最離譜,只有更離譜。
比如,馬蒂不願透露在越南戰爭中的秘密。
在家人們七嘴八舌的圍攻之下,才忍不住脫口而出:
我幫一條狗打過手槍!
講道理,這不是一般喜劇編劇能想出來的東西。
更誇張的是,編劇居然能把這事給合乎邏輯,甚至帶點煽情地圓回來。
PS:先不劇透,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圓?
又比如,約翰和泰德幻想自己進錄影店的成人區域。
兩人衣冠楚楚,操著一口紳士英音,像挑選菜品一樣挑選光碟。
在場景上,這多半還致敬了閃靈裡男主勿進舞會的那一段。
已經記不得有多久沒看到這樣尺度大開的喜劇了。
或者更準確一點來說,是屎尿屁風格的喜劇。
突然看到後,反倒是有種眉清目秀之感。
而既然說到了屎尿屁喜劇,就不得不提爛仔幫這一傳奇的團體了。
90年代,好萊塢喜劇是金·凱瑞一家獨大。
他擁有著極為恐怖的票房號召力。
卻也因為高片酬,無形之中拉高了喜劇電影的門檻。
眼看著生存空間被擠壓殆盡,一群人琢磨出了“一個好漢三個幫”的辦法。
爛仔幫部分成員,圖源網路
他們拉幫結夥,互相參演彼此主演的電影。
透過這種方式壓低製作成本,取長補短,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路。
他們也並不是簡單地在彼此電影裡露臉客串,而是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
其中最主要的兩個特點就是:三俗惡搞+兄弟情。
裡面的角色總是一群喜歡電影和流行文化的宅男,做著各種又賤又蠢的事。
《菠蘿快車》
比如他們的經典之一,《四十歲的老處男》。
四十歲的老處男,在好基友們的幫助下,成功破處。
為了在第一次表現良好,又是脫毛又是看片學習又是找人提前實驗。
極盡惡搞之能事,怎麼下流怎麼來。
《四十歲的老處男》
你可能沒有聽說過這個組織,但你一定看過他們的電影。
《一夜大肚》《婚禮傲客》《太壞了》《王牌播音員》《超級名模》......
雖然爛作很多,但其中也不乏一些有笑有淚的佳作。
加上各種奇思妙想的惡搞,反而會比那些中規中矩的“好片”更讓人驚喜。
《太壞了》
如今,爛仔幫已經沒落。
隨著觀眾口味的改變,審美疲勞問題以及特效大片的來襲,純粹的低俗喜劇已經很難引起觀眾的興趣。
加上政治正確之風愈演愈烈,拍都不太敢拍,又何談其它。
爛仔幫的那些成員,也開始慢慢拓寬自己的職業發展之路。
爛仔幫幫主,後來拍了《白日夢想家》
但,有些東西還是留下來了。
只要拍得相對安全,故事多打磨打磨,屎尿屁喜劇偶爾也能名利雙收。
知名的比如《伴娘》,便入圍了金球獎和奧斯卡提名,登上了大雅之堂。
《伴娘》
本劇無疑也是受屎尿屁喜劇影響的作品之一。
難得的是,在已經謹言慎行的好萊塢,它依然敢拍一些不那麼正確的東西。
這不僅僅體現在那些大膽的三俗笑話上,比如調侃影史經典《四百擊》。
因為它的英文名是《The 400 blows》,泰德對此產生了誤會。
也體現在了故事情節與角色塑造上。
比如父親馬蒂,劇裡就並沒有迴避他的不解風情,自私自利。
沒有優惠劵就不和老婆出去吃飯,吃個飯還要把釘子藏在盤子裡賴賬。
到了劇集後半段,也沒有讓他從一個恐同患者變成一個擁抱同性戀的人。
只是出於對家人的尊重,他接受了布萊爾的同性戀身份。
以及出於對人的尊重,他也接受了布萊爾的伴侶來他家裡共度新年。
如此,反而讓這個角色顯得更加鮮活生動,真實可信。
從爛番茄的評分上,也能看到這種冒犯性帶來的兩極分化評價。
媒體新鮮度只有65%,觀眾評分卻高達90%。
這意思很明顯了:
劇集可能不太符合主流輿論,但,的確很好笑。
當然,各種低俗惡搞的橋段下,包裹著的依然是溫情的核心。
影版第一部,無疑便是因為把握住了惡搞和煽情的平衡,才大獲成功。
劇版也不例外。
它要講的,仍然是那個人人都會產生的單純願望——
有一個能一起哭一起笑,不離不棄的好朋友。
比起那些耀眼奪目的遠大理想,這個願望看起來是那麼簡單質樸。
但它或許是更難完成的那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