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小魚乾是鏟屎官和貓主子們的共同愛好。
鏟屎官專用小魚乾,不可給主子食用哦
下午茶時間,和主子們吃著各自的小魚乾,是無數鏟屎官們的歲月靜好。直到某電商平臺的網友發出來自靈魂深處的拷問:製作小魚乾的原材料是否來自足療店“退休魚群”?
某些豁得出去的買家,給出了發人深省的回答:是的,味道更香。
足療店工作經歷使小魚乾的腳臭味躍然紙上……
那麼,足療店的小魚到底是什麼魚?它們的歸宿是不是小魚乾?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足療店小魚的祖師爺。
“魚醫生”的土耳其祖師爺
足療店小魚的祖師爺老家在土耳其。
在《可怕的科學》一書中,記載了位於土耳其中部安奈託利亞一個獨特的溫泉——小魚溫泉,因溫泉中棲息著成千上萬條小小的淡紅墨頭魚(Garra rufa)而得名。
淡紅墨頭魚肖像
淡紅墨頭魚屬於鯉科野鯪亞科的墨頭魚屬,普遍身長在2~5cm之間,適宜生活在30℃~43℃的溫水中,主要以浮游生物或其它動物身上的附著生物為食。
與來泡溫泉的人類不同,淡紅墨頭魚會游到人類跟前,“輕吻”人類的皮膚。之後人們驚喜地發現,它們不僅會吃掉自己身上的陳年角質,還能治癒一些皮膚病患者的疾病,於是“魚醫生”的名號不脛而走。
“魚醫生”不僅會治病,還擁有伯樂的眼光,能精準判斷患者的病情,並對“重病患者”優先實施治療。翻譯成人話就是,“魚醫生”對盛產死皮的人類更熱情。
不患寡患不均。
由於“魚醫生”的慧眼識死皮,會在多人參與的泡溫泉活動中,展現出嚴重的“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現象,也使備受照顧的“重症患者”格外尷尬。
不過正牌的“魚醫生”淡紅墨頭魚,早在2018年就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是不可能在足療店裡幫你啃腳皮的,更不會成為1元1包的小魚乾。
那麼,是誰在足療店替淡紅墨頭魚啃腳皮?
足療頭牌“魚醫生”
在足療店啃腳皮的小魚多是透過人工繁殖選育的混血兒,是土耳其星子雄魚和羅非魚母魚的後代,江湖“魚”稱——親親魚(又叫妙兒魚、溫泉魚、魚醫生)。
和正牌魚醫生一樣,親親魚也能適應18℃~43℃的水溫,喜歡親吻人類皮膚,還繼承了媽媽生長快、疾病少、繁殖力強等優點,成為足療店的頭牌。
不過羅非魚是一種食性很廣的魚類,還擁有較為鋒利的牙齒,是南方釣友熟知的“切線高手”,擅長咬斷專門防咬的釣魚線,因此常見但不好釣。
垂釣節目介紹專防羅非魚咬的釣魚線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牙口越好,胃口越好。而繼承羅非魚好牙口的親親魚,啃食能力也異於淡紅墨頭魚。與正宗土耳其淡紅墨頭魚輕輕吸食的吃相不同,羅非魚是用啄咬的方式進食,導致親親魚存在傷害皮膚的可能性。
就算有些親親魚擁有“溫柔的嘴”,也存在造成交叉感染的可能。
美國衛生部和海洋漁業局透過對來自美國本土、日本、韓國、泰國、新加坡的近百個病例研究,認為魚叮咬有細菌感染的患者後可能沾染病菌,再叮咬他人會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封閉了出現病例的“魚療”池,並向社會發出預警。
那麼,退休的親親魚會不會變成小魚乾?足療店的員工是不會承認的,然而親親魚的媽媽羅非魚可是餐桌上的常駐嘉賓。個別無良商家可能直接用牙口好的羅非魚冒充魚醫生,而羅非魚是可以長成鯉魚大小的,別說小魚乾,紅燒、清蒸都是可以的。
不過,大家可以放心。正規品牌出售的小魚乾,用料主要是鯷魚,是一種生活在溫帶海洋中的小型魚類的幼魚。
當然也不排除在足療店工作過的羅非魚,在幼年時期淪為小魚乾的可能,還可能在退休後,經過一段時間休養再變成紅燒羅非魚,這完全要看商家的良心。
但用盡心力為人類服務後,再變成食物的命運太可悲,還顯得人類太不厚道。
畢竟,海洋中的魚類都不這麼幹。
“魚醫生”的海洋同僚
海洋中也有很多醫者仁心的魚醫生,其中名氣最大的是裂唇魚(Labroides dimidiatus)。
裂唇魚是棲息在珊瑚礁區的魚類,平時會從其它魚類身上啄食寄生蟲,深受海洋魚類們的愛戴。
在裂唇魚“出診”時,“病患”們會主動張開嘴和鰓蓋,配合裂唇魚治療。
即使像鯊魚這種殘暴的海洋獵食者,在裂唇魚面前也會變得乖巧服帖,和其它魚類一樣積極配合裂唇魚治療,且絕對不會對裂唇魚做出攻擊、捕食的舉動。
裂唇魚獲得了良好的醫患關係,以至於對所有物種都很信任,對張開嘴的潛水員都進行仔細診療。
裂大夫,小心一個叫貝爾的男人哦
當然,作為海底“名醫”,裂唇魚會在行醫前,對患者發起擺動身體的訊號,並根據大魚的反應判斷出診與否。
魔鬼魚:“快快快快!”
相比之下,足療店的“魚醫生”是被迫營業。希望天下小魚都可以擁有自由、快樂的生活,不要去足療店啃腳皮,更不要啃完腳皮後變身小魚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