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就認識了吳暘阿姨。那時,她剛四十出頭,一身國防綠軍裝,雖說是蘭州軍區副司令員兼21軍軍長鬍煒的夫人,但與我接觸的許多首長夫人不同的是她那溫文爾雅的氣質與謙和待人的言談舉止,在她身上看不到某些高幹夫人的霸氣。
記得有一次在她家時,正遇上有人來訪,那位客人只顧著跟胡煒叔叔談話,毫不理會出出進進為他端茶、削蘋果的吳阿姨。聊了好一會兒才問胡叔叔:怎麼不見你的愛人。胡叔叔哈哈大笑,指著一邊正靜靜地聽他倆談話的吳阿姨:這不就是嘛!客人驚得跳了起來:哎呀,我一直以為你是首長家裡的工作人員。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到被人誤認為是工作人員的吳阿姨,卻是一個有著非凡人生的才女,她不但能歌善舞、能寫會畫,還做得一手好菜。我曾在她工作單位的宣傳欄裡看到過她畫的漫畫和附在畫上的打油詩,就在那時,她成了我心中的偶像。
過去,我只是從自己的角度去觀察吳阿姨,在她儲存了幾十年的相簿中,我看到了她兒時的照片——在一座小洋樓前,才幾歲的她身著歐式裙子,與一條寵物犬在一起。我想吳阿姨小時候的家境一定很不錯,我一向敬佩富有家庭的人投身革命。常言道:窮則思變。可有錢人生活過得好好的,如果沒有很高的覺悟,是不會去革自己階級的命的。但從眼前的吳阿姨身上,一點也看不到出自大戶人家小姐的派頭。後來讀了吳阿姨的回憶文章才對她有了更深的瞭解。
吳阿姨是湖北黃梅人,父親吳醒亞跟隨孫中山先生參加過辛亥革命,中山艦事件後,成為中山先生秘書班子中的秘書,在國民黨內擔任過高階職務。然而,在吳阿姨6歲時,她的父親病逝了。抗戰開始後,母親帶著吳阿姨和她的弟弟隨父親的故交從老家逃難四川8年,完成了小學和中學的學業。抗戰勝利後返回故鄉,在湖北武昌藝專求學,後考入國立杭州藝專西畫系。她受進步同學影響,參加了地下黨組織的各項活動,於1949年5月參軍。
新中國成立那天,吳阿姨從21軍青年知識分子訓練班結業了,她在畢業典禮上代表全體學員發言:“為了解放全中國,要樹立永遠是個戰鬥隊的思想,組織上的需要就是我們的志願……”他們回到了參軍時的61師。在向桃花島行軍的途中,與紹興參軍的部分學生匯合,組建了61師文工隊,隊長是湯化達。
當時的形勢是國民黨殘兵敗將已潰逃到舟山群島進行頑抗,61師協同22軍擔負渡海解放舟山群島的光榮任務。61師政治部作出決定,將文工隊排演《劉胡蘭》以鼓舞激勵部隊計程車氣,作為整個戰役動員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是文工隊成立後排演的第一個戲,吳阿姨有幸扮演劉胡蘭。接到任務後,吳阿姨既感到光榮,也感到任務艱鉅,因為她知道這不是單純的演出,而是以劉胡蘭“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光輝形象對全體幹、戰進行政治動員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能不能演好劉胡蘭是她當時最大的課題。早在中學時代,吳阿姨課餘演過一些話劇,在杭州藝專和“青訓班”也扮演過一些劇中的角色,但飾演革命英雄還是頭一次。
為了演好劉胡蘭,吳阿姨閱讀了大量的解放區文藝作品,在塑造人物上,透過反覆讀劇本去領會劉胡蘭的精神,來提高自己的政治修養,對照角色做演員日記。同時,加強形體訓練,用形體動作來表達角色內心的世界。為了表現劉胡蘭大無畏的氣概,吳阿姨學習表演藝術家梅蘭芳鍛鍊自己眼神的方法,天天在宿舍練習看遠處的亮點,直到眼睛疲勞生痛。她要透過劉胡蘭的眼神,展現出英雄在臨刑前對革命必將取得勝利的堅定信念。
1949年底,《劉胡蘭》下團巡迴演出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臺下的戰士們高呼口號“解放舟山群島,為劉胡蘭報仇!”“為劉胡蘭報仇,解放全中國!”有的戰士衝到臺上,打劇中的匪兵大鬍子連長。這使得吳阿姨感到戲劇有著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並決心終身當一名演員,哪怕死在舞臺上。
1950年春節,吳阿姨作為優秀演員,被文工隊選派去師部進行慰問。在這次活動中,她與年輕的師長鬍煒叔叔相識了。那時,胡叔叔快30歲了,為革命他早就立下誓言:革命不成功就不結婚!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他正帶領部隊在浙江沿海一帶清掃國民黨殘餘勢力。既然可遇不可求地遇上了自己心儀的女子,胡叔叔便發起了攻勢。吳阿姨後來說,她也沒想到怎麼最終嫁給了一個與自己在各方面懸殊很大的胡叔叔。他們在一起的機會不多,透過書信往來,彼此越來越欣賞和愛慕對方,於是向組織提出結婚的申請。
然而,就因為吳阿姨的一個同父異母的姐姐曾嫁給了國軍某高階將領,儘管婚後沒幾年姐姐就病故了,可這依然成了吳阿姨的所謂歷史問題。這一切吳阿姨都坦誠地跟胡叔叔說明了,胡叔叔能理解,但黨的組織有鐵的紀律。那時已是軍參謀長的胡叔叔駐紮在軍部,吳阿姨在61師,倆人身處浙江相鄰的兩個縣,書信往來了3年多,他們還曾浪漫地贈送紅豆寄託相思之情,卻很少能在一起。
在抗美援朝即將開始的某一天,吳阿姨的門前開來了一輛大卡車,開車的司機說胡參謀長從外面視察回到軍部了,想要見見她,讓她立即上車前往。到了駐地才知道,她和叔叔的結婚申請被批准了,那天就是他倆的結婚日。他們簡單的婚禮後,吳阿姨只度過了3天的“蜜月”,就告別即將赴朝指揮作戰的胡叔叔,獨自騎著腳踏車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單位。
1952年在寧波,為了歡送第一批志願軍赴朝作戰,吳阿姨所在的文工隊又演出了《劉胡蘭》。許多戰士來到後臺,要劉胡蘭的扮演者吳阿姨在他們的小本子上寫一句有紀念意義的話,吳阿姨深深地感到英雄在人們心中的力量。也正是英雄劉胡蘭指引了她不斷加強自我改造;指引她加入了共青團、共產黨;指引她參加抗美援朝;指引她忠誠於黨的事業。後來,吳阿姨在部隊文工隊因演出《劉胡蘭》、《白毛女》和進行文藝創作,先後榮立三等功2次,四等功3次。在全軍匯演中,吳阿姨因出演話劇《祖國捍衛者》獲演員榮譽獎。
抗美援朝停戰後,吳阿姨回國轉業到上海人民藝術劇院任演員,在此期間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被評為上海市文化局系統“建設社會主義積極分子”。1956年,吳阿姨響應國務院號召“調幹考大學”,參加社會主義建設,考入北大中文系的新聞專業。4年後畢業分配到外文局《中國文學》雜誌社當編輯,她採訪過茅盾、姚雪垠、孫犁、肖軍、駱賓基、楊沫、沈從文等文學界老前輩。
吳阿姨雖然是高階幹部的夫人,但卻一直憑著自己的本事做事,一切從大局出發,做好叔叔的賢內助。21軍駐紮在山西時,為了照顧叔叔和解決兩地分居問題,吳阿姨離開了北京去山西《火花》編輯部做編輯。軍部調防到陝西,吳阿姨又跟著到了西安,有著叔叔這棵大樹,她可以在軍部隨意找個舒適或是有權力的工作,可她跟組織宣告決不跟叔叔在一個單位。吳阿姨去了總後所屬的地方單位,文革中,這個單位的轉業軍人造反,將集體轉業為地方的單位又改回了部隊編制,吳阿姨就跟著一起重新穿上了軍裝。
1976年,胡叔叔調到軍委總參任副總長,吳阿姨又一次脫下軍裝,回到了她過去的工作單位――外文局《中國文學》雜誌社。在此期間,吳阿姨把中青年作家諶容、張潔、劉心武、蔣子龍、莫言、王安憶、賈平凹、周大新等的作品一一介紹到國外,起到了國外瞭解中國現實的視窗作用。還曾率領作家代表團出訪過法國、印度。為此,吳阿姨被評為“有突出貢獻的對外宣傳幹部”,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吳阿姨除了繁忙的工作,便是相夫教子。他們的兒女都十分優秀,大兒子小偉上小學時,在父母的教導下課餘時間撿煤核,送到部隊灶房。還去鄉下放過羊,體驗農民的生活。這使得他在入伍後剛滿18歲就入了黨,女兒在美國一家跨國公司任財務總監。
離休後的吳阿姨仍然閒不住,不但自己應邀寫了許多回憶文章,還輔佐胡叔叔整理戰爭年代的史料。在她年逾八旬時,帶著糖尿病、高血壓、多處骨折的身子,拿著放大鏡,把胡叔叔的一本珍貴的戰地日記全部整理出來,並編輯成書。那本日記我見過,當時很想幫吳阿姨整理,無奈胡叔叔那還沒黃豆大的潦草字跡讓我實在無法辨認。
吳阿姨因胰腺癌晚期於2012年春節前住進醫院,10天后就再也說不出話來了。然而,就在她離世的前一天突然開口說話了,她反覆交代給兒子,把胡叔叔的被子拿出去曬曬太陽,鋪床時往床中間鋪,防止叔叔夜裡睡著時翻身摔下床。她半個多月都沒進食了,全靠著營養液在支撐著,可在她最後的時刻仍忘不了對老伴的關懷。看著精神異常亢奮的吳阿姨,胡叔叔似乎意識到了什麼,他緊握吳阿姨的手,讓已經沒有什麼力氣的吳阿姨也握緊他的手,這是兩位恩愛老人最後的牽手。
2012年2月12日7時25分,吳暘阿姨走完了她82年的人生旅程,我永遠懷念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