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三峽就像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重巖疊嶂、山清水秀,宛如一幅最美的山水風景畫般,綿延不絕,令人驚歎。
隨著歲月的變遷,那些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古老景象,只能成為一代人腦海中的記憶。
直到下面這組由國外攝影師1946年拍下的長江三峽照片的流出,才揭開了屬於被水淹沒前,那個時代的神秘面紗,不由得再次感嘆“輕舟已過萬重山”……
1、萬州橋下百姓生活
我們都知道,一座橋不僅能見證一個地方的發展,更能記錄一座城市的興衰。
而橋下的百姓,也能直接反映那個時代的生活現狀。
圖中,這座屹立的石拱橋就是萬州古橋,位於重慶東北部,始建於1870年,素有“萬州第一標誌”之稱,由此就能看出這座橋對於當地人民是多麼重要的存在。
這張圖很明顯是通過後期的高科技,使原本黑白的圖片變成了彩色,多了一分生機。
遠處除了橋還有顯而易見的電線杆,這就說明了那個時候的萬州城已經處於通電的狀態。
而百姓們帶著大筐小筐的衣物,在河邊清洗,也能表明那個時候的河水還是清澈無比,並未受到環境的汙染。
一家老少依河而生活,雖然看的出來那個時代的百姓並不富裕,但還是一派欣欣向榮,全家其樂融融的景象。
可是隨著1970年5月那場洪水的降臨,這個歷經百年的拱橋也被無情的摧毀,至此,一個時代落幕,像照片裡的場景也只能存留在身處那個時代的腦海中。
2、萬縣楊家街口碼頭
這是78年前的萬縣楊家街口碼頭,這是重慶當年最大的碼頭,萬州人應該對此再熟悉不過了。
從圖中我們能看到後面是一眼望不到頭的階梯,“江邊爬到雲裡頭”,也是對這種地貌最好的修飾了。
真的感覺在下面洗衣服的百姓們,洗完衣服是透過這石梯,走進那雲霄中一般。
而在階梯旁,層巒疊嶂的房子,也把重慶這種依山而建的山城特色,展現的淋漓盡致。
據說當年這裡算是當地極為熱鬧的地方,船隻絡繹不絕、岸上的挑貨的棒棒,賣東西吆喝的商販,構成了一幅為生活努力奮鬥的模樣。
不過現在這裡的風光已不似往日,這種江邊的石梯與房子已沉入江底,再也還原不出當初的景象了。
3、碼頭風光
這是當年一處碼頭的真實景象,江邊停著大大小小的船隻,一些商販把自家的產的一些純天然的商品拿到岸邊售賣。
可能一家老少都在等著他們今天能賣個好價錢,晚上回去的時候能帶些好吃的食物,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坐在一起吃頓飯。
不過大家很明顯,沒怎麼見過拿攝像機拍照的,一看到這位國外的攝影師,也是充滿了好奇,紛紛放下手中忙碌的事情,齊刷刷的看向鏡頭,只是他們可能沒想過這種照片會被幾十年後的我們看到。
就算照片中最右邊最小的男孩,活到現在也已經是鬍子花白的老人家了吧。
4、貨船擱淺
大家都知道,我國的江河交錯縱橫,在當時交通不夠發達,許多商品都是需要船隻來運送,形成了百舸爭流的面貌。
而長江的水流湍急,礁石眾多,行船條件十分艱苦。
船隻在惡水行船,特別是逆流而上的時候,稍不留神就很容易掉陣法當中。
雖然情勢非常緊張,可是就算船上的人再怎麼著急,也是無法實質性的做出什麼解決辦法。
因為那時的裝備沒有現在齊全,在處理這種擱淺的狀況時,也沒有特別多的方法可以用,這時就需要藉助岸邊礁石上的縴夫來幫忙。
上面這張圖就是一艘遇到困難的船隻,正在和岸上的縴夫們對接的場景。
5、縴夫拉船
可以說縴夫在那時是比較辛苦的一項職業,因為他們看似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只是單純的蠻力,實際卻不是這樣。
他們講究團體合作共贏,如果在拉縴的過程中,稍有一人不慎出現失誤,都可能會出現船毀人亡的慘烈事情發生。
在那時這種職業都是一些家庭條件比較艱苦的人來做,可是卻是一項不可或缺的職業。
他們大多怕衣服磨損壞掉,都是光著膀子來完成工作。
只見一個個縴夫排成一排,低著頭,一手拉繩,一手扶地,喊著悠長粗獷的號子,一步一個腳印的前進著。
博險灘、鬥急流,他們不畏艱險,不辭辛苦,為黎明百姓們幸福,貢獻出了自己的全力。
特別是抗戰時期,他們為了物資的順利運達,付出了常人難以承受的艱苦,向他們致敬。
6、萬縣碼頭停靠的木船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江邊的萬縣百姓們很多也是靠水運為生。
從圖中我們能看到,岸邊停著大大小小的木船,這些船和以往那些小木船還是有區別的。
因為在船的一側有一個相對比較封閉的空間,其實裡面別有洞天,因為很多船民,平時很少回家,都是忙碌在船上,所以這艘船不僅是他們賺錢的工具,更是一家人吃穿住行、遮風擋雨的場所。
有親人的地方就是家,這些船也成為他們的避風港。
而且從照片上我們也能看出,在船的外圍是有特殊的標記存在,這也就表明了他們隸屬於某個船隊,而非單獨作戰。
而且看上面的標誌雖是一樣,但是編號卻不同,這都是有講究的,不同的編號則在當時代表不同的分工,他們所執行的任務不盡相同。
7、瞿塘峽
長江三峽自西向東,分別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瞿塘峽雖是三峽中全長僅8公里的最短峽,但是卻是最為險峻的存在。
自然瞿塘峽也因兩岸斷崖壁立,雄偉險峻而著稱。
當攝影師拍下這張照片時,一定也是被它宏偉壯麗所折服。
我們再來藉助當時的照片近距離看下瞿塘峽的絕壁古棧道。
從圖中我們能看到這個古棧道是位於萬仞絕壁之上,下面就是湍急的流水。
想象一下別說開鑿,就是走在這樣沒有護欄的棧道上,腿都是發抖的。
然而古人卻在這樣的絕境裡開鑿出了古代道路建築史上的一大壯舉,不用多說,這一定是無數瞿塘百姓們用血和淚築起的,如今消失在一寸寸上漲的江水中,實在是令人惋惜。
8、巫峽
這張圖片是巫峽口,也就是所謂的“長江第一拐”。
因其近乎一個90°的大彎,其落差是世界上最大的峽谷之一,具有“狂濤卷地,,飛瀑震天”的氣勢。
也因如此,而成為長江上湖北省地區最具特色的獨特之美,因此也榮登第四套五元人民幣上,成為里程碑式的存在。
現在經過後人的開發,在巫峽口一帶形成了一個集自然風光、文化體驗、鄉村度假於一體的度假旅遊勝地“巫峽口AAAA級景區”,讓現代的人們能從多角度去感受巫峽的驚豔。
和幾十年前拍下的圖片相比,我們的巫峽越變越好,已經美的猶如一幅畫。
所以,巫峽的美沒有消失,而是繼承下來,並超越了。
9、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我們第一次認識白帝城,應該都是從李白的《早發白帝城》中得知的。
其中的白帝指的就是白帝城,原名“子陽城”,後改為白帝相傳是因為曾在城中的一井中常有白氣冒出,而形態猶如一條盤旋上升的白龍,因此得名白帝城。
這處風景位於瞿塘峽口處的長江北岸,也是長江三峽中一處不可多得的著名旅遊勝地。
也是文人墨客喜歡到此一遊,並留下千古絕句的絕佳場所。
10、萬安大橋
在萬州古城中,林立著大大小小的橋,可以說橋貫穿了這個城市的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
而要說到這裡最古老的橋,莫過於照片中遠處這一座名為萬安的三孔橋了。
由萬縣商埠局興建,落成於1929年,當時為了建設這座橋也是花費了一筆不小的開資。
這座橋的建設,方便了城中居住的百姓,他們每天流返於橋上,留下了屬於那個時代的獨特印記。
只不過後來它因為三峽工程的原因,在一次次爆破聲中,接連倒下。
至此,一座歷經70多年的大橋,也完成了它“橋生”的最後一絲使命,成為只存在於照片和人們記憶中的大橋。
寫在最後:
現如今時過境遷,我們感謝時代進步的同時,也不忘回顧那些留存下來的歷史瞬間,感受那個時期的人和事,也許這就是照片的魅力。
看完這些照片,你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免責宣告]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絡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絡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