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訊息稱,美國國會已經禁止五角大樓採購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在內的6家中國企業生產的電池。值得注意的是,在美方的計劃中,這一禁令生效的時間在2027年10月。要3年後才執行,美方究竟打的什麼歪主意?中方又該如何接招呢?
有訊息稱,美國總統拜登在30天以前就簽署了一項法案,宣佈將禁止採購6家中企生產的電池,意在加大對華脫鉤。如今,美方的速度似乎是加快了。這麼著急實施禁令,卻又選擇在3年之後正式生效,原因不外乎有這兩點:
第一,中國企業生產的電池在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引發美國擔憂。
從資料來看,早在2023年1月份,中國企業生產的動力電池在全球裝機量已達59.7%,另外三家韓企的整體市場份額佔比才為23.2%。從單個企業的具體排名來看,寧德時代生產的動力電池排名第一,比亞迪排名第二。可以說,中國企業在新能源領域展現出的強勁動力,足以讓美國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第二,相較於中國動力電池技術的強大,美國在現有全球動力電池產業鏈中則處於較為落後的地位。國際能源署報告顯示,美國企業僅佔全球電車產量的10%,佔動力電池產業鏈的7%。有美方智庫報告認為,幾十年以來,中國電池行業不光有政府政策的多重支援,還有來自日本等其他國家的外資幫助;相比之下,美國的動力電池產業,這幾年才剛剛開始推出相關政策,投資矩陣也不夠完整。並且,美國有意複製“中國方案”,打造屬於美國的“電池帶”。因此,我們可以初步推斷,美國接受不了自己在這個領域無主導權的事實,只能先擺出一副遏制中國產品的態度,然後在這三年中,依靠物美價廉的中國產品彎道超車,發展美國技術。
不過,對於美方的小算盤,中方可是早有準備。美國在後邊追著搞“脫鉤”,中方卻先人一步,早已在海外多個國家佈局動力電池工廠。資料顯示,為進一步鞏固全球市場份額,中國企業已先後在匈牙利、泰國、德國、英國、法國、巴西、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家建設智慧電池生產基地。多國多地的動力工廠已經進入安裝除錯階段,預計中企專案將在海外全面開花。
不僅如此,物美價廉的中國電池,早已打通了更多渠道的海外合作。例如,中韓兩國正在二次電池方面加大合作。為了吸引中企的投資,韓國還表示願意為中國提供各類稅收優惠政策及專項資金,以確保中韓合作沒有任何阻礙,讓中企獲得和韓企一樣的發展待遇。
此外,歐洲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之一,每出售1100萬輛汽車,其中就有20%就是純電動車。可以說,中國企業赴歐建廠,未來發展潛力巨大,美國這會兒再來使絆子,恐怕為時已晚咯。《華爾街日報》稱,中國電車巨頭正在走向世界,西方想出手阻擋為時已晚,哪怕實施各種保護措施也可能會敗下陣來,直言“不論美國還是歐盟,現在想保護自己的市場對中國企業實施反補貼調查,都已經太遲”。
十年前,美國放棄了既定的產業政策,錯失在電動車領域的先發優勢。十年後,美國見識到中企的實力,想重拾產業政策、踩在中企身上重新佔據主導地位。對於這種一廂情願且充滿單邊主義色彩的“願望思維”,中方的態度是一以貫之且明確無誤的——用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的話來說那就是,“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將實施有力措施,堅決捍衛自身的發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