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去年蒙古國總理奧雲額爾登訪問韓國、美國等西方國家,並和到訪的法國總統馬克龍會晤後,“第三鄰國”概念再度成為媒體熱詞。而所謂的“第三鄰國”是蒙古國在冷戰結束後提出的一種新外交概念,原本這個國家只有中國和俄羅斯作為鄰國,前總理巴特包勒德在訪華演講時卻表示他們除中俄外,還要和“第三鄰國”保持均衡外交的方針。外界認為近年來奧雲額爾登又開始和西方國家大力強化外交關係,尤其是主動向美方表態“願意提供稀土等礦產”領域上,又有復興“第三鄰國外交”的特徵了。
訊息提到,蒙古國總理還在去年11月與美韓兩方進行司長級三方會談,外媒透露蒙方希望西方國家和日韓對其投資,但效果不太明顯。美國沒有向蒙古國投資稀土生產和開發企業,也沒有對其進行大額援助。《華盛頓郵報》在早前的報道中認為,拜登政府或認為蒙古國的地理位置將使得外企的各種出口非常不便利,又必須經過與其競爭的中國和“準敵對”的俄羅斯,所以戰略價值有限。再加上蒙古國窮困的現狀,這些投資獲利性非常低。
24日奧雲額爾登再度接受港媒採訪,並向中俄發出示好訊號。他表示接下來希望同中俄兩國舉行峰會以加強彼此之間的合作專案,尤其是經濟走廊建設以及鐵路交通和天然氣管道貿易。結合他上週表示想“參與中國和俄羅斯的峰會,深入參加‘一帶一路’的路線”,並提出蒙古國已經準備好接收中俄“西伯利亞力量2號”天然氣管道的立場,港媒認為奧雲額爾登試圖從中蒙俄經濟走廊中獲得好處。
分析人士表示,或許是意識到“第三鄰國”路線走不通後,蒙古國轉頭又來求助中俄,希望中國和俄羅斯能幫助他們。早前就有訊息預測認為,美國和歐盟很難“實際幫助”蒙古國,這個國家甚至沒有一套完備的工業體系,交通又完全依賴他方,即使是(和蒙古)政治聯絡的一舉一動都在中俄掌控之中,他們不是一個有價值的目標。所以中國和俄羅斯仍然是蒙方能且唯一能依賴的國家,他們必須為此有清醒的認知。
值得一提的還有,儘管去年11月蒙古國宣佈正在規劃建設七個新的陸港,以擴大與鄰國中國和俄羅斯的貿易,但觀察人士認為如果蒙方想被中俄發展“帶動”的話,他們必須要改變的一點就是別嘗試和西方保持“特殊關係”,例如奧雲額爾登去年所說的遵循“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就是美方政治繫結的一種手段。對此有評論稱:“如果誠信和中俄合作的話,蒙古國未必結局會不好,但他們如果仍然是這樣‘騎牆’來左右搖擺,想從中俄獲得好處又來損害我們利益,沒有人會歡迎這種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