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炒作“中國威脅論”這件事上,西方總能玩出新花樣。
據環球網報道,26日英國秘密情報局(軍情六處)前官員奈傑爾·英克斯特接受了英媒採訪。
在談到涉華問題時,這位前情報官員找了一個非常新奇的角度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聲稱中國構建了一個針對西方國家的完善情報網,而英國無力應對“中國挑戰”,因為情報部門缺少足夠了解中國文化、懂普通話的專業特工。
至於英國為什麼會“吃了沒文化的虧”,英克斯特在這個問題上徹底撕下偽裝,將其歸咎於過去數年的中英關係“黃金時代”,這讓英國政府不得不將反“中國間諜”和構建對華情報網工作“放在次要位置”。
不得不說,英克斯特找的這個角度雖然新奇,但他的那些有關“中國威脅論”的陳詞濫調,著實沒有反駁的意義和價值,因為只要翻翻他的履歷就能發現,這位前情報官員自從退休後就是靠著炒作“中國威脅論”吃飯的,從2015年到2022年,英克斯特在西方媒體和智庫上發表了大量抹黑中國的文章,內容從華為、“中國駭客”到中英“脫鉤”無所不包。
唯一一次例外是在2021年,英克斯特一反常態地撰文呼籲美國應該接受中國崛起的必然性,“任何阻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做法都是徒勞的”,而彼時中美剛剛進行了拜登上任後的首次通話,這通電話被認為是兩國關係“在轉折時期下的新起點”。
由此可見,英克斯特與其說是前英國情報官員,倒不如說是唯美國馬首是瞻的“跟班”,而現如今在英國政界和情報部門中,像英克斯特這樣甘願被美國當槍使的政客絕非少數,比如軍情六處負責人理查德·摩爾每次接受採訪時,言必稱中國和俄羅斯,要麼號召俄羅斯人推翻普京,要麼指責中國“竊取”英國情報。
除此之外,去年英國還炮製了數起所謂的“中國間諜”案,結果被扣上“間諜”帽子的官員和政客拒不認罪——這一連串的鬧劇恰恰證明所謂的“間諜案”完全是無中生有,同時也反映出英國政界已經變得談“中國”色變,看誰都像間諜。
BBC將英國政界頻頻炒作“中國間諜案”的原因,歸結於英國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中英關係,但究其根本,英國對華政策的不知所措,還是因為某些英國政客沒有擺正心態,仍臆想著英國還是當年的大英帝國,妄圖從實力地位的角度出發與中國打交道。
然而,時代早就變了。這套對中國行不通之後,英國只能抱緊美國“大腿”,之前港媒“中評社”曾評論說,現在英國政壇上活躍著一群“初出茅廬的年輕人”,雖然他們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但卻缺乏處理國際關係的經驗,只能凡事唯美國馬首是瞻。
這種外交依附性進而又導致英國對華政策越來越務虛,哪怕像卡梅倫這樣的“老油條”,為了在這種政治氛圍立足,也不得不改變過去務實的對華立場。
可見,現在並不是中國不願推動中英關係發展,而是“破落戶”英國仍抱著殖民時代的“帝國心態”,在處理對華關係時始終居高臨下,試圖將自己的立場強加於中國,而不是實現中英互利共贏。
因此,如果英國不能從美國的“口袋”裡跳出來,擺脫意識形態偏見,繼續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到最後失去的恐怕只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