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發展中國家最大的多邊合作機制,金磚國家組織最近完成了新一輪擴容的正式流程。南非外長潘多爾(Naledi Pandor)日前在記者會上表示,收到邀請後,沙特、阿聯酋、伊朗、埃及和衣索比亞已經完成了確認程式,成為了正式成員國。這對金磚國家組織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但在場外,有一個國家一直忿忿不平,並且怒斥印度是“騙子”。
在去年的金磚國家約翰內斯堡峰會上,北非國家阿爾及利亞已經得到了幾乎所有國家的認可,認為可以加入金磚國家組織;但印度卻跳了出來,直接表示“反對”,而且沒有說明具體的理由。
這就導致阿爾及利亞最終未能得到金磚國家組織的邀請。對於印度這個態度出人意料,因為之前沒有任何關於阿爾及利亞與印度有外交矛盾的訊息,而印度就是簡單粗暴地否決了阿爾及利亞。
後來,阿爾及利亞媒體猜測,大機率是跟法國有關,有人認為,一旦阿爾及利亞加入金磚國家組織,該國與中國、俄羅斯的聯絡將會進一步加深,可能影響到法國的殖民利益;因此法國當時就透過印度,阻止阿爾及利亞的反殖民努力。
印度一直標榜自己是“發展中國家領軍人物”,混在“發展中國家”隊伍中撈好處,另一方面又擠破腦袋想加入西方國家的俱樂部,透過“反華”這張牌來獲得西方的青睞,最後成為兩頭撈好處的那個。阿爾及利亞就不幸成為印度這種吃裡扒外行為的受害者之一。
也正因為如此,阿爾及利亞媒體多次怒斥印度是“騙子”,到處“招搖撞騙”,作為一個前殖民地,反而助紂為虐、破壞其他國家的反殖民努力。
印度這種“靈活的底線”,看上去能左右逢源,實際上在作繭自縛。印度外長蘇傑生日前在參加一次活動中,公開表示“國際政治實際上是一種競爭遊戲,印度不應該害怕與中國競爭”。說真的,蘇傑生這番話,聽上去像是在對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形象發起挑戰,但我們對印度壓根就沒有競爭的想法,因為它不夠格。
印度近期遭遇了一連串的外交困境,馬爾地夫、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等鄰國,都表現出對印度的不滿,有些國家出現了“印度滾蛋”的運動;這些現象都是印度外交正在走進死衚衕的標誌:一方面,印度竭盡全力迎合西方,成為西方維持霸權的工具,也像利用西方達成自己在南亞和印度洋的霸權野心,自然遭到鄰國乃至其他地區發展中國家的不滿;另一方面,西方國家從來不接納印度是“自己人”,比如印度依舊跟俄羅斯保持密切關係,這就讓西方國家心存芥蒂。
想兩頭通吃,最後變成“裡外不是人”,印度缺乏成為大國的底蘊和胸懷,到哪都只會成為一個煩人精;正如有人建議的那樣,金磚國家眼下的當務之急,並不是擴大多少新成員國,而是儘快將印度驅逐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