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5月智利發生了一場規模極大、破壞力極強、震級高達9.5級的大地震,這是有儀器記錄以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據美宇航局下屬噴氣推進實驗室地球物理學家理查德·格羅斯透過電腦模型評估,智利大地震造成地球一天的時間縮短了1.26微秒。此次大地震不僅引發了附近的火山噴發,還引起了巨大的海嘯,對智利和太平洋沿岸地區都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和人員傷亡,是20世紀以來最具破壞性的自然災害之一,給世界重大自然災害風險的預警和應急處置留下深刻警示。
一場有儀器記錄以來人類歷史上的最大地震
1960年5月22日,智利瓦爾迪維亞遭受特大地震襲擊,造成大範圍破壞,震害面積超過40萬平方公里,是迄今觀測史記錄中規模最大的地震。智利大地震持續了11—13分鐘,地震斷層帶兩側的板塊走滑錯動滑移20—30米,在短時間內,積聚幾個世紀的能量被釋放,並且此次地震所釋放的能量已接近地球在單獨一次地震中可能釋放能量數值的上限,是人類歷史已知的最大地震。重大自然災害通常會引發一系列其他災害現象,形成自然災害鏈。此次地震造成了數座火山的爆發,6座死火山重新噴發,3座新火山出現。同時,此次地震引發的海嘯還波及智利以外的其他地區,對世界的地理結構、生態安全和人們生命財產安全形成衝擊。
其實,在此次大地震發生的前幾日,就已出現非正常現象,譬如大量鳥類與齧齒動物開始遷徙,一些漁民發現海浪的異常等。但由於該地區處於特殊地質結構位置,強地震頻頻發生,所以這類現象並沒有引起當地人的高度警覺。在此次大地震發生的前一日,位於智利中南部的阿勞科省就已爆發了一場7.1級的地震,時間僅持續了幾秒,雖然沒有造成太大損失,但卻是智利大地震這場世紀天災爆發的前奏。由於當時通訊設施還不發達,所以當地震一旦發生,就極容易造成電路的癱瘓和通訊的中斷,這對災情資訊的及時傳達和救援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困擾。5月22日,在經過阿勞科省地區的地震後,地震局再次探測到強烈訊號。由於南美洲板塊和納斯卡板塊的劇烈運動,導致智利中部的瓦爾迪維亞附近出現了一條巨大裂縫,該裂縫長1000公里,寬150公里,給智利帶來了前所未有、震級極高、持續時間為11分鐘左右的大地震。根據官方資料統計,此次地震使得200萬人無家可歸,國家經濟損失達到5.5億美元。同時,大地震引發的海嘯災難還造成了夏威夷主島希洛灣2400萬美元的損失、造成日本本州和北海道等地區的極大破壞,上千所住宅被摧毀,2萬多畝良田被淹沒,15萬人無家可歸。俄羅斯、菲律賓群島、紐西蘭東部、澳大利亞東南部等地都受到波及。
對重大地震災害的風險預警和應急管理啟示
地震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重大地震災害不僅會造成嚴重的基礎設施破壞,影響社會的發展,嚴重損害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還會影響到國家的政治安全、經濟安全和生態安全。因此,必須始終保持高度警惕,進一步增強重大風險的防範和應急意識,築牢底線思維。深入分析致災因素、承災要素和防災要素,做好充分的應急預案和處理工作,堅決夯實對災害的隱患排查等工作,牢牢守住地震安全底線。從此次智利大地震可以看出,地震災害發生的原因是複雜且多種多樣的,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但人們可以根據客觀規律和經驗,採取相應的風險預警和科學應急措施,減少重大地震災害所造成的巨大損失。
樹立自然災害鏈防治思維。在思想認知上,樹立牢固的自然災害防治思維,根據地震災害鏈的特點、影響和發展趨勢,絲毫不鬆懈對地震災害鏈上各類災害致災因子指標變化的監測和預警,確保早發現、早治理,防微杜漸,堅決築牢安全思想的底線。強化地震災害鏈式防治意識,不斷推進單一性地震災害防範應對思維向致災治理和承災管理的雙重思維轉化,建立全方位、立體化的地震災害治理、管理物件鏈條,加強防災、抗災、救災為一體的應急管理組織體系,提升重大地震災害應急的設施裝置標準,加強公眾的地震災害防範應對意識和能力。
提高地震監測預報預警水平。加快建成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系統,強化防震抗災公共服務供給,不斷提升地震監測預報預警服務能力。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不懈促進地震監測預警體系的升級,圍繞地震監測基礎、地震預測預報、地震速報預警工作等方面提出具體的工作措施,進一步最佳化地震監測佈局,不斷加強震情監視、跟蹤與深入的分析工作。同時,加強地震構造環境的精細探測與地震活動斷層探測、風險隱患調查、災害隱患監測,以及災害風險預警、評估等地震災害風險的防治,致力於減輕地震災害產生的嚴重破壞。深化地震安全性評價,加強災前災中災後的監管,構建全鏈條式的監管體系,不斷提升抵禦地震災害的綜合防範與應急能力。
加強災害應急通訊體系建設。在重大地震災害發生後,迅速搭建災後的應急通訊網路是重要任務。應急通訊體系建設對災區救援指揮起著關鍵作用,在搭建災害應急通訊網路過程中,要強化資訊系統的標準化和統一化,確保災害發生後各個單位部門之間能夠第一時間形成高效聯動的救援與指揮,透過現代化的應急通訊體系技術為災害現場提供持續的技術支援與保障。不斷加強科技創新,升級防震減災科技支撐能力和應急通訊裝置,聚焦抗災核心技術的創新,開展基礎、關鍵的技術研究攻關,提高防震抗災的資訊化、智慧化水平,推進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在地震災害中的通訊應用。
深入地震災害的學理研究。加強對地震災害的學理研究,提升地震災害鏈防治的科學水平。深入開展地震災害鏈致災原理與時空演進過程研究,深刻剖析地震災害鏈的生成環境因素,揭示地震災害鏈的發生機制。研究地震災害鏈運動演進的物理過程耦合機制,為地震災害鏈的預警提供支撐。深入開展跨學科領域的研究,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領域之間,開展不同學科的交叉研究和跨領域研究、綜合研究和系統研究,進一步揭示地震災害鏈轉化的深層次原因和規律,提出學科間協同解決、治理地震災害鏈問題的思路、方法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