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看似“黑色幽默”,
實則充滿了金錢的味道。
作者:仗義姐
上週末,一艘行駛在亞丁灣的油輪遭到胡塞武裝的精準打擊,多枚導彈一擊即中,10萬噸的油輪隨即爆炸起火。
這條油輪名為“馬林·羅安達”號,由英國公司歐辛尼斯(Oceonix Services Ltd.)運營,隸屬於全球最大金屬和石油貿易商之一的托克集團,該集團在美英等國都有分支機構。胡塞武裝稱,他們擊中的是一條“英國油輪”。托克集團承認,被擊中的油輪上裝著從俄羅斯運出的名為石腦油的石油產品。
訊息一出,國際輿論場譁然。
想當初,俄烏衝突剛爆發,英國就緊隨美國製裁俄羅斯,限制俄石油產品出口。加入制裁陣營的有七國集團、歐盟和澳大利亞。
就在不久前,英國議會還在研究對俄製裁為何“不靈了”。如今,亞丁灣的爆炸聲,相信震醒了不少人,看出了其中的“貓膩”。
俄羅斯的石油總會有人買、有人運。越是制裁,造就的利潤空間越大。現實看似“黑色幽默”,實則充滿了金錢的味道。
就像俄羅斯向歐洲供應天然氣的北溪管道遭人炸燬後,破案無門,修復無期,歐洲人不得不花高價另購美國天然氣,遇到寒冬只能多蓋幾條毛毯。
能源是這樣,軍火也是這樣。俄烏衝突爆發近兩年來,烏克蘭損失慘重,人們的家園被戰火摧毀,烏克蘭子弟的鮮血也流盡了,唯獨軍火利益鏈上的那些人賺大發了——美西方軍火商因為戰局創下利潤新高,貪腐官員更是大肆中飽私囊。
要讓仗義姐說,是時候看清那些“悶聲發大財”的美西方人的真面目了。他們打著“制裁”口號,當面拉著盟友“講道義”,背過身卻釜底抽薪“講生意”,正所謂“誰信誰傻”。
最可憐的還是這些盟友國家的老百姓,聽著政客們的高談闊論,擔心的卻是家裡還能捱過幾個冬。
監 制: 張建魁
主 編: 許陳靜
編 審: 凌 雲
(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加微信“HQRW2H”瞭解細則。歡迎大家投稿和提供新聞線索,可發至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