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更喜歡吃菜嗎?恐怕不止如此,因為在1981年以前,國內的人均吃菜的數量比不上印度。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1981年的時候,我國和印度的蔬菜產量是差不多的,只有8000多萬噸,人均不過80公斤,
美國在1981年的蔬菜產量大約是我國的一半,考慮到他們的人口,只有我國的23%,人均蔬菜消費量差不多是我國的2倍。
都說美國人愛吃肉,但那個時候在國人看來,美國人不光愛吃肉也愛吃菜。
但是,隨後我國的蔬菜產量越來越大,可以說一騎絕塵。
印度卻幾乎停滯不前,28年後我國蔬菜產量增加到4.6億噸,印度只有9000萬噸,已經達到了印度的5.3倍。
至於美國,在2009年的蔬菜產量只有3577萬噸,大約是印度的40%,大約是我國的8.6%。人均蔬菜消費量從我國的兩倍有餘,變成了我國人均蔬菜消費量達到了美國的2.5倍,實現了徹底翻轉。
而到了2023年,我國的蔬菜產量則達到了將近8億噸。
美國卻一直保持在3000多萬噸的水平,幾乎原地踏步。印度雖然增加到了將近1.5億噸,仍然不到我國平均水平的1/5。
也就是說,目前我國的人均蔬菜消費量已經達到了美國的差不多4倍,印度的五倍多。
這個時候,如果有人說中華民族是一個喜歡吃菜的民族,才算是名副其實了。因為正如一些網友說的那樣:看看中國的蔬菜產量,再看看美印的蔬菜產量,這個差距太大了。不僅是差在總量上,而且人均的差距也非常大。
但是,回顧我國幾十年來的蔬菜產量不難發現,這一切不是憑空而來,是隨著近些年國家的發展,實現了工業化之後,帶來了全方位的改變,是工業現代化之後引起的農業現代化。
工業現代化給農業帶來的幫助。
以太空育種為例。
為了提高蔬菜的產量,搞好現代化的育種工程,每次神舟飛船上太空的時候,都會帶種子在太空上進行培育。2022年,神舟13號就搭載了1.2萬顆農作物的種子。
通常情況下,蔬菜種子在返回地面之後會再進行四五年的選種,然後大規模培育。
目前比較成熟的蔬菜有尖椒、西紅柿、南瓜、油菜等。
航天系列的辣椒比普通辣椒能早上市半個月,維C的含量也比對照組增加了20%。
太空系列蔬菜中的韭菜,在同等條件下畝產量能從8000斤增加到11000斤。
還有溫室大棚技術。
一年四季可供蔬菜生長的溫室大棚,不是哪個國家都能搞定的。
發達國家成本居高不下,發展中國家又沒有相應的技術。而我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工業大國,這方面卻能做到全球頂尖的價效比,每平米的玻璃暖房造價不過跟樓面差不多,便已經配置了可供調節室溫溼度的先進系統。
強大的物流是保障。
黑龍江能吃到廣西的新鮮小蜜桔,廣西能吃到黑龍江的新鮮蔓越莓。
在這片960萬平方公里,縱橫數千公里的土地上,發達的物流系統能夠讓全國大多數省份,及時享受到其他省份的特產,也保障了蔬菜種植可以以全國大部分地區作為銷售終端。
著名的蔬菜之鄉壽光,蔬菜產量佔到了全國的6.4/1000,人口只有全國的7.8/10000,絕大部分蔬菜需要售出壽光,甚至是山東省以外。
這個位於山東省東北部的地區,每天的蔬菜交易可達上萬噸,發往全國數百個城市。正常情況下,三天之內就能把壽光的蔬菜運到全國任何一個城市。
北上廣深這種大城市,本地蔬菜供應量往往不到10%,但卻可以靠全國發達的物流滿足需求,甚至價格也不太高。
蔬菜產量的地域分佈。
我國蔬菜的產量具有非常大的地域性,目前中南地區和華東地區共佔到了全國蔬菜總產量的60%以上。
其中,山東的蔬菜產量位居全國各省第一,多年保持在8000萬噸以上,以不到2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出了相當於美國兩倍多的蔬菜。蔬菜的單產也達到了將近4000公斤每畝,是全國水平的1.6倍左右。
同時,山東的蔬菜大棚的種植技術,也在全國首屈一指。
比如,壽光市崔嶺西村的蔬菜大棚,都有水肥一體機,智慧植物生長燈等。不需要在現場,在家裡邊用手機就能隨時給蔬菜澆水施肥,監控溫溼度和光照度。
也要正視我國不足的地方。
目前我國的蔬菜種植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相較於以荷蘭為代表的農業現代化大國還有不小的差距。
目前,荷蘭僅以1000多萬的人口,4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便成為緊追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每年的出口額高達上千億歐元。
而且,整個歐洲1/3的蔬菜種子的交易是在荷蘭的主導下完成的。
荷蘭蔬菜大棚的每平米番茄產量能夠達到70公斤,每一株茄子的產量能夠達到100多斤。
所以,荷蘭只需要佔全國勞動力2%的農業從業人口就能發展成為一個農業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