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專家很疑惑:中國大量進口能源,為何不急於修建中俄蒙天然氣管道?想讓中國下定決心,俄羅斯與蒙古還需做哪些努力?
中國需要能源,為何中俄蒙管道停滯?
橫跨中蒙俄的“西伯利亞力量2號”天然氣管道專案拖得時間越久,對於中國越有利,因為中方可等待俄羅斯給予更高的價格優惠,但對俄羅斯而言,這個決定非常糟糕,隨著時間推移,俄方會愈發的被動。
近日,俄羅斯報紙《Vzglyad》解讀了中俄在能源領域的合作,並得出中方可能不太希望“西伯利亞2號”天然氣管道盡早開通的結論。為佐證自己的判斷,該報紙還引用了俄能源戰略研究所科學部副主任—阿列克謝·格羅莫夫和俄國家能源安全基金專家伊戈爾·尤什科夫的看法。
其主要觀點如下。
1、中國有機會從俄羅斯獲得更多廉價天然氣,俄羅斯向中國供應的天然氣價格約為300美元/千立方米,甚至比這個價格還低,而中方從土庫曼獲得的天然氣價格在350—370美元/千立方米之間,俄相對於土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
2、中國對於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長,中國幫助土庫曼等中亞國家升級管道,為提升通氣能力,中國採取了貸款換能源的方式,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中亞國家無力參與全球能源競爭的落後局面。
3、中國對於開通“西伯利亞力量2號”燃氣管道保持了沉默,俄羅斯對此感覺很奇怪。按理說,中國沒有理由拒絕與俄羅斯、蒙古國合作,而事實是,中方不願意在這一議題上發表太多看法。
4、蒙古國仍在爭取中國,蒙古國總理甚至搶先宣佈,貫通中蒙俄的燃氣管道專案將於2024年開工,然而中方遲遲未能在合同上簽字,這使得合作出現了變數。俄方有理由認為,中俄在能源領域的合作已經見頂。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何況中國與俄羅斯、蒙古國存在著嚴重的意識形態分歧,出於平衡需要,想必中方不可能完全同意鄰國的想法,儘管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之一,中國對於能源的需求似乎沒有上限。
中國需要能源,不等於缺能源
談幾點看法吧。
其一、俄羅斯的事情,中國沒有能力也沒有興趣參與,中國只求做好自己。
“西伯利亞力量2號”管道專案可以談判,前提是俄羅斯和蒙古國提供管道建設所需的一切資金。中國不會勉強自己與鄰國簽署一份“不清不楚”的協議。若他日俄蒙卡脖中國該怎麼辦,再說了蒙古國是什麼成色,相信所有人心裡都清楚。
此外,我們還須注意一個現象:俄羅斯有意將中國綁到自己的戰車上。中國拒絕出售軍用物資,俄羅斯就主動披露進口中國越野車的商業詳情;中國只是向烏克蘭供應軍服而已,俄方就“小題大做”,直接扣留了8個集裝箱……
和俄羅斯保持間距是必要的,如此和北約對抗的壓力就幾乎全部集中到了普京政府身上。待俄羅斯力有不逮,中方可趁機壓低天然氣、煤炭、木材、石油的進口價格,豈不是更穩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老祖宗早就給我們指明瞭道路。
其二、俄羅斯和蒙古國缺乏對中國的瞭解。
需要說明:2023年中國進口了約5億噸的石油,但同時也生產出了2億噸石油。由於石油產能的7成用於了汽車消費,一旦中國全面普及純電動車,那麼這部分的需求會被砍掉,中國就無須再看沙特、俄羅斯等原油生產大戶的眼色了。
同理,去年中國自產天然氣2297億立方米,進口天然氣1.2億噸(約為1700億立方米),只佔到了中國總需求的42.5%。若中國加大天然氣開採產能,估計這部分資料會降到30%,乃至更低。
從整體看,中國不怎麼缺能源,只是中方出於平衡工業產能,增強與世界的聯絡和粘性的需要,主動分出了部分市場份額。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執意擴大對華能源出口,就顯得有些突兀了,會影響到中國的整體規劃。
普京政府但凡對中國多一些瞭解的話,就不該一再要求中國在“西伯利亞2號”問題上表態了。說實話,俄羅斯所做的一切都在為戰爭服務,如果不是自己被美歐的代理人打殘血,其絕對不會這麼快轉向中國。
而看俄羅斯的架勢,計劃一竿子捅到底,打到基輔,逼迫澤連斯基簽訂城下之盟,為“對烏軍事行動”畫個句號。這也就意味著,俄羅斯會持續向中國施加壓力,希望中國進口更多的能源。問題是,中國是主權國家,不可能完全遂了普京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