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北方四島究竟屬於誰?日本記者現場發難,我國回覆令其如鯁在喉。
一直以來,俄羅斯和日本對北方四島的領土歸屬都存在爭議,兩國都認為這塊領土是屬於自己的,並在國際社會上給出了各自的論據。
由於北方四島的領土歸屬屬於歷史遺留問題,兩國都沒有拿出足以說服對方的歷史檔案和現實證據,所以北方四島的爭議一直沒有解決。
那麼,北方四島究竟屬於誰?中國在爭議中又有著什麼樣的態度呢?
北方四島
從名字上一聽就知道北方四島包括了四個島嶼,其面積不小。
從疆域大小來看,在四個島嶼中,擇捉島和國後島更大一些,而齒舞島和色丹島比較小。其中齒舞島和色丹島比較靠近日本北海道的根室市。
在人口數量上,面積最大的擇捉島有八千多位居民,其他島嶼也只有三四千位居民,人口並不多,因為俄羅斯推行移民北方四島的政策還處在完善中。此外,齒舞島只有邊防軍。
兩國關於北方四島的爭端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但兩國在很早之前就與北方四島有了歷史淵源。
1592年,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冊封蝦夷地的豪族蠣崎慶廣為“狄之島主”,這裡的蝦夷地是日本北方原住民阿伊努人的聚居之處,阿伊努人也被稱為“蝦夷人”。
阿伊努人散居在庫頁島和北海道、千島群島及堪察加等地區,其中,部分阿伊努人居住在南千島群島地區,也就是俄羅斯所稱的“北方四島”。
到了江戶時代,日本幕府又將這一地區改為松前藩。根據記載,1615年,北方四島的居住者阿伊努族向松前藩王贈送海獺皮毛,這些皮毛後來又被轉送到德川幕府。
17世紀,日本就要求各藩國上交自己屬地內的地圖。其中有一個人上交了一個繪圖,這個地圖包含了北海道東北部的39個島嶼。
後來,這張地圖得以保留下來,成為最早記錄北方四島領土歸屬的地圖,所以日本經常以這張地圖作為歷史證據,證明自己更早地將四個島嶼納入了版圖。
不過,俄方並不在意日本的這份地圖。俄方認為,四島的歸屬應當以最近和最新的條約作為依據,日本的地圖只能證明四島在歷史上與它有聯絡,但這種聯絡在二戰後已經斷絕了。
相比之下,沙俄與北方四島的淵源更多是來自於俄國的民間探險者。1700年左右,俄國探險者阿塔拉索夫第一次發現了堪察加半島對面的千島群島,並命名為“庫里爾群島”。
俄國人在1711年第一次登上了千島群島,後來俄國航海家們也登上了千島群島的大部分島嶼。直到18世紀末,俄國與千島群島的聯絡都以民間行為為主。
隨著沙俄越來越關注東西伯利亞地區,羅曼諾夫王朝開始探查和了解這些島嶼,最後宣佈將這些島嶼納入沙俄,島嶼上的原住民也逐漸加入沙俄國籍。
由於沙俄和日本都在千島群島上活動,所以雙方註定會在島上有所接觸。1811年,日俄雙方在千島群島發生了首次接觸。
當時,在千島群島上,日方人員正在收集島上的水文資料,結果遇到了沙俄船長,就抓獲了這個船長,並送往松前藩。之後,又發生了類似的事情。
直到19世紀,兩國簽訂了條約,事情又變得更加撲朔迷離。由於這一條約簽署於1855年2月7日,所以日本也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北方領土日”。
根據規定,以得扶島和擇捉島間的水域為界,得扶島及北部諸島納入俄國的版圖,擇捉島及其以南島嶼納入日本的版圖。
這個和約是日本和沙俄首次就北方領土爭端達成共識的產物,條約明確規定了北方四島是日本的領土。
既然條約對四島的歸屬作了規定,為何日俄至今沒能解決島嶼爭端?
糾葛多年
二戰戰敗粉碎了日本對北方四島的所有權,蘇聯則以優勢紅軍佔據北方四島。
1855年的《日俄通好條約》雖然沒有徹底解決日俄關於北方領土的爭端,但兩國都暫時承認了北方四島屬於日本,這一點直到二戰後才發生變化。
儘管如此,從1855年的《日俄通好條約》簽訂,到二戰結束之前,日俄關於四島的歸屬共識就一直處於搖搖欲墜的狀態,並經常受到其他領土爭端的影響。
在兩國的眾多領土爭端中,日俄關於庫頁島的歸屬爭議經常影響北方四島的領土共識。
如果說,庫頁島的領土爭議,只是動搖了日俄關於北方四島所有權的微弱共識,那麼,二戰的爆發和日本的戰敗就直接粉碎了兩國的領土共識。
直到雅爾塔會議中,為了讓蘇聯儘快出兵,與日本作戰,作為交換條件,美英同意將日本在幾十年前佔領的千島群島和庫頁島南部交給蘇聯。
不過,這個密約也為日俄領土爭端埋下了隱患。
一是因為密約沒有說清楚北方四島是否屬於千島群島的一部分,蘇聯認為北方四島是千島群島自然延伸出去的島嶼,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應當屬於,日本則反對。
二是因為密約本身的秘密性質,導致它沒有獲得國際社會廣泛認可,畢竟密約只是美英蘇三大國秘密商討的結果,所以很難獲得國際合法性。
在《雅爾塔協定》簽署五個月後,也就是1945年7月26日,中國、美國和英國聯合對日本發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
根據這個公告,日本不再對齒舞島、色丹島、國後島、擇捉島及附近更小島嶼擁有主權,這意味著他在二戰中的失敗,也意味著日俄兩國的爭論有了新的變化。
而與他遙遠的蘇聯,自然不會放過這個良機。
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第二年這四個島嶼在政治上加入了蘇聯版圖。與此同時,蘇聯將島上的17000名日本居民遣返回北海道。
1951年,美國聯合47個國家在舊金山與日本簽訂了《舊金山對日條約》,和約規定:日本放棄對千島群島、庫頁島,以及鄰近各島嶼的所有權利。
與《雅爾塔協定》一樣,美國主導的《舊金山對日條約》不僅沒有解決日俄的北方四島爭端,而且還為日俄的北方四島爭端蒙上了更深重的陰影,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因為《舊金山對日條約》沒有說清楚庫頁島鄰近島嶼有哪些,因為日俄之間的島嶼勘查不清,界定不準,各有各的說法。
二是條約也沒有說清千島群島的組成部分,只強調日本放棄了對這些島嶼的權利,但又沒說明白,誰來接手這些島嶼?更沒有直接說由蘇聯接手,儘管蘇聯已經進行了實際佔領。
正因如此,日本後來才有機會說,這份條約沒有寫明日本在二戰後放棄過北方四島,並以此為據向俄方索要北方四島。當然,俄方並不理睬日本。
問題在於,無論是過去的沙俄,還是後來的蘇聯,以及冷戰後的俄羅斯,它們都幅員遼闊,為什麼還堅持不放棄北方四島。背後的原因雖然比較複雜,但大體可以歸為幾個方面。
一是因為俄羅斯需要這四個島嶼作為出海口和南下太平洋的通道,畢竟日俄戰爭的慘烈教訓仍然歷歷在目。
當時,為了打敗日本,俄國海軍從波羅的海取道好望角,再繞到北太平洋,結果沙俄海軍在日本九州島西側的對馬海峽就被伏擊了,所以俄國認為自己必須要有個直達太平洋的門戶。
二是因為沙俄對擴大領土一直情有獨鍾,這也是古典帝國的發展慣性,因為領土的不斷擴大
能帶給帝國安全感。
與沙俄相比,蘇聯不願意放棄既是因為放棄這個行為本身就代表了軟弱,這在美蘇冷戰背景下是很危險的,而且也因為蘇聯要開發東西伯利亞地區,這就離不開北方四島的港口。
雖然日蘇都不願意放棄,但兩國是否曾經嘗試過解決北方四島爭端呢?
解決失敗
日俄解決北方四島問題的嘗試遭遇失敗,消弭島嶼爭端的道路仍然崎嶇。
二戰戰敗後,日本很長時間裡沒有向蘇聯提出北方四島問題。
直到1954年鳩山一郎上臺後,日蘇關於北方四島的領土歸屬問題又有了再次顯現的苗頭。
為了改善日蘇關係,日本決定與蘇聯進行恢復邦交的談判。1956年10月12日,日本首相鳩山一郎親自前往莫斯科談判,10月19日,蘇日簽訂了《蘇日聯合宣言》。
根據《蘇日聯合宣言》,兩國宣佈結束戰爭狀態,恢復邦交,互派大使,蘇聯還同意在締結條約後,將北方四島中較小的色丹島和齒舞島交給日本。
實際上,這個聯合宣言是日本的一大勝利,因為蘇聯願意將北方四島中最小的兩個島嶼交給日本,說明蘇聯實際承認北方四島是爭議島嶼。
這樣的話,就意味著日本和蘇聯將來可以繼續就這個問題進行談判,那麼未來收回北方四島還是有希望的。
然而,美國最終破壞了蘇日的北方四島談判。首先,他和日本也有著島嶼上的爭議,他有這個資格對這件事發表看法。
其次,美國還是執著於建立太平洋勢力。日本作為戰敗國,又和東亞、蘇聯關係不好,這對美國是有利的。
如果日本這次和蘇聯搞好了關係,美國總會擔心,下一次兩者就聯合起來對付他了。
更重要的是,蘇聯對美國的威脅遠遠大於日本。因此哪怕這件事是屬於兩國之間的內務事,美國也一再插手。
在美國的壓力下,日本一改談判中的積極態度,變得更加強硬,要求蘇聯必須先歸還全部四個島嶼,然後雙方才能締結和平條約。
蘇聯對日本的要求非常不滿,美國公開聯合日本在北太平洋地區遏制蘇聯,所以蘇聯決定撤回“返還齒舞群島、色丹島的決定”。
於是,本來即將歸入日本版圖的齒舞群島和色丹島離日本越來越遠。1970年,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拒絕了日本關於歸還北方四島的要求。
柯西金直言,蘇聯認為北方四島問題已經解決,在該問題上不會有任何變化。
柯西金的態度和回答表明蘇聯不認為蘇日存在領土爭端,所以沒有必要進行北方四島歸屬的談判。言下之意,蘇聯現在堅持,北方四島就是蘇聯領土,沒什麼好談的。
一直到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臺,日本再次看到了希望。1991年4月16日至 19日,戈爾巴喬夫訪問日本,終於承認兩國存在領土問題,這意味著兩國還能就這個問題繼續談判。
不過,蘇聯解體後,在北方四島問題上,俄羅斯高層已經多次發表了態度強硬的宣告,顯然已經不願意將北方四島交給日本。
更直接的是,俄羅斯不僅在北方四島部署軍事人員和軍事設施,還建設經濟開發區和推動移民,所以日俄未來解決北方四島爭端的道路將會很崎嶇。
俄羅斯和日本都是中國的鄰國,再加上中國如今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力,中國的態度勢必會影響一些國家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因此,日俄雙方都想知道中國的態度。
在一次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一位日本記者向我國外交部發言人提問,並想知道中國支援哪個國家?
我國發言人非常機智地說,這是一個歷史問題,而且是俄日兩國的外交問題。我們認為,反法西斯戰爭的一系列決定應該得到尊重和執行。
發言人的這一回答充滿了智慧,既沒有掉進支援哪一方的陷阱,也結合了歷史和現實,還點出了北方四島問題難以解決的重要因素是,日俄沒有就北方四島的歷史歸屬達成共識。
同時,發言人還間接為解決北方四島問題提供了建議,也就是他所說的“反法西斯戰爭的一系列決定應該得到尊重和執行”,例如《波茨坦公告》。
我國發言人的這一回答令其非常意外,但的確體現了中國一貫的外交立場,還彰顯了中國的外交策略,避免了對日俄外交關係的干涉。
本文由“洞鑑歷史”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參考文獻
《日俄北方四島之爭》
《領土問題視野下的日蘇關係(1917-1956)》
《“尼克松衝擊”下日蘇關係的調整與“北方四島”問題(1971-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