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話題度最高的美國總統之一,肯尼可謂是花邊新聞界的“產糧大戶”。
他生前就為報紙雜誌貢獻了大量的緋聞素材,死後的幾十年也沒“歇著”,時不時就被曝出轟動性的新聞。
據悉,肯尼迪的情人遍佈各行各業,甚至包括心狠手辣的美女間諜。
但當媒體曝出肯尼迪與南希·佩洛西的緋聞後,還是讓不少人驚掉了下巴,因為他們實在很難將這兩個人聯絡在一起。
作為第一位女性議長,佩洛西在美國可謂家喻戶曉,其“政壇老巫婆”的形象早已經深入人心。這樣一位氣勢洶洶、時常與總統針鋒相對的狠人真的與肯尼迪有染嗎?
肯尼迪身邊的青春靚女
美國有不少的報紙雜誌都擅於捕風捉影,肯尼迪的絕大多數緋聞都是它們炮製的。
不過,佩洛西和肯尼迪之間的糾葛倒不是完全的胡編亂造,這倆人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卻意外地產生過交集。
據悉,這段緋聞之所以能掀起波瀾,是因為有記者找到了一張令人浮想聯翩的合影,照片裡的主角正是肯尼迪和年輕時的佩洛西。
這張照片拍攝於1961年,拍攝地點是肯尼迪的總統就職儀式現場。彼時的肯尼迪意氣風發,正是最有成熟魅力的時候。
而合影中的佩洛西也不遑多讓,與今時今日面貌猙獰的“老巫婆”不同,當時的她恰逢雙十年華,臉上是滿滿的膠原蛋白,整個人洋溢著青春靚麗的風采。
照片中的佩洛西身穿華麗的紫色禮服,臉上帶著淺淺的微笑,儼然一副名門淑女的姿態。
相較而言,肯尼迪就遜色不少,他雖然風采動人,但看向佩洛西的眼神中卻充斥著滿滿的“慾望”,略顯輕浮和放蕩。
因此,不少美國民眾看到合影後,對媒體炒作的緋聞瞬間就信了七八分。在他們看來,至少肯尼迪對佩洛西是頗有想法的。
不僅如此,彼時的佩洛西和肯尼迪的秘書米米·阿爾福德頗有幾分相似之處,而後者恰恰是肯尼迪最喜歡的情人之一。
“莞莞類卿”的既視感更增添了這段緋聞的可信度,因此在一段時間裡,它被傳的沸沸揚揚,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但綜合佩洛西的結婚年齡、審美傾向以及其家庭背景來看,其委身於肯尼迪的可能性並不大。
首先,佩洛西和無權無勢的米米·阿爾福德不同,她出身於赫赫有名的政治世家。
其父親托馬斯·達歷山德羅是久負盛名的國會議員,還是史上最受認可的巴爾的摩市長。
不僅如此,佩洛西的哥哥托馬斯三世後來也成為了政壇精英,足見他們家族在馬里蘭州的巨大影響力。
事實上,佩洛西之所以會出現在肯尼迪的就職晚宴,就是因為托馬斯作為民主黨大佬,恰好是肯尼迪力邀的貴賓之一。
以托馬斯在民主黨內的強大影響力,即便肯尼迪當了總統,也得讓他三分。
因此就算肯尼迪對佩洛西有賊心,大機率也不會付諸實踐。
其次,佩洛西與丈夫保羅一見鍾情,兩個人在大學校園相識,熱戀多年後,於1963年結婚。
婚後,佩洛西和保羅的感情一直非常穩定,她甚至甘願為其洗手作羹湯,當了20多年的家庭主婦。
由此可見,佩洛西對丈夫保羅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她喜歡上肯尼迪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綜合看來,這張所謂的合影其實並不能說明任何問題,佩洛西和肯尼迪之間很可能只是一面之緣。
事實上,這張合影最讓美國人感嘆的是,昔日青春靚麗的佩洛西為何變成了如今咄咄逼人的“政壇妖婦”。
這個過程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佩洛西又是如何步入政壇的?
近乎開掛的政壇之路
作為政治家族的一員,近水樓臺先得月的佩洛西,其實很早就接觸到了民主黨的黨內事務。
據媒體報道,作為托馬斯最疼愛的小女兒,佩洛西在四五歲的時候便跟著父親一起出席各種政治場合,甚至還經常去國會玩耍。
11歲那年,托馬斯把打理“政治人情檔案”的任務交給了佩洛西,而她也管理地井井有條,從沒出過差錯。
在那個時候,佩洛西就展現出了強大的政治和管理天賦,以至於托馬斯後來甚至將關鍵的選民服務運作也交給了女兒打理。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佩洛西會成為托馬斯的接班人,在政壇一飛沖天的時候,她卻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選擇——迴歸家庭、遠離政治。
其實佩洛西的做法在當時並不罕見,美國社會整體是趨於保守的,主流觀念對相夫教子的女性也非常推崇。
在迴歸家庭這一點上,佩洛西絕對是當時名門淑女中的佼佼者。
她不僅謝絕了一切政治活動,還在婚後的6年裡為保羅生了5個孩子,夫妻二人的感情由此可見一斑。
之後,佩洛西全心全意地扮演著母親這個角色,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照顧這5個孩子上。
一直到1976年,最小的孩子都開始上學後,佩洛西才總算有了時間去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這位政治強人重新迴歸政壇。
佩洛西的第一步走的非常穩健,先是在家中舉辦了幾次籌款會結交人脈,接著才嘗試去競選加州的民主黨委員會委員。
競選成功後,佩洛西並沒有急著展開下一步行動,而是耐心蟄伏下來,一邊精心運營人脈圈子,一邊暗中積蓄實力。
在經過10年的等待後,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降臨到佩洛西手上。民主黨眾議員伯頓因身體原因要住院,必須找人來暫代職務,他第一時間向黨內推薦了佩洛西。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波頓“恰好”是佩洛西的鄰居,兩個人私交甚篤,在政治主張上也完全一致,早就成為了牢固的政治盟友。
在波頓的引薦下,佩洛西毫無阻礙地成為了臨時國會議員。
她很快便展現出了強大的政治能力,做出了一番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贏得了民主黨骨幹的一致認可。
而且就連上天似乎都在偏幫佩洛西,她的好鄰居伯頓入院後不久便因病去世,這下佩洛西的議員身份被徹底坐實了。
之後的20多年裡,佩洛西憑藉強大的人脈資源以及優秀的政治天賦,在國會中混的風生水起。
她獲得了多位議員的鼎力相助,輕鬆當選連任,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在2003年的眾議院選舉中,佩洛西戰勝多位對手,一舉成為了民主黨議員領袖。
到了這一步,眾議院議長之位對佩洛西而言,其實是已經板上釘釘了。
果不其然,3年後的中期選舉中,民主黨在眾議院大獲全勝,佩洛西藉此扶搖直上,當選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女性議長。
如此看來,佩洛西的政壇之路可謂是順風順水,幾乎沒遇到任何阻礙。
既然如此,她為何會變得咄咄逼人,甚至有些猙獰兇狠呢?
強悍的“政壇妖婦”
事實上,佩洛西在剛當選為國會議員的時候,一直以傳統女性的形象示人。
最初她的做事風格也是低調溫和,符合人們對名門淑女的想象。
但很快,佩洛西就發現,時代已經變了。80年代末的民主黨極其推崇多元化,對很多傳統理念都提出了質疑。
如果佩洛西按照原有的風格走下去,很可能在民主黨內處處碰壁,甚至會因為缺乏“辨識度”而泯然眾人矣。
作為一個天生的政治動物,佩洛西在意識到這個問題後,毫不猶豫地做出了改變和調整。
很快,佩洛西的執政風格出現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她變得強勢而凌厲,儼然成為了民主黨內“極端自由主義者”的代表。
為了強化這個標籤,佩洛西不僅提出了許多非常激進的方案,還在方案的推行上據理力爭、完全不做一絲退讓。
比如在全美對艾滋病研究並不深入,甚至還存在一定程度歧視的時候,佩洛西便大張旗鼓地提出要設立艾滋病救助法案。
這個提案即便在推崇多元化的民主黨內部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就連總統里根都明確拒絕。
但佩洛西卻一意孤行為其造勢,甚至在幾次重大會議上回懟了多位國會議員,極力促成了這項提案在議會內高票透過。
與此同時,佩洛西還發現了一個積累政治資源的有效手段,那就是與共和黨總統公開嗆聲。
在當選眾議院的議長後,佩洛西燒的第一把火便是公開與時任總統小布什唱反調。
後者當時想要對伊拉克發動進攻,卻遭到了佩洛西的嚴詞拒絕,兩人來回打了多次口水仗。
哪怕伊拉克戰爭發動後,佩洛西依然多次在媒體上公開表示,布什的這個決策是徹頭徹尾的昏招,會把美國拖入戰爭泥潭。
事實上,和布什的作對只是小試牛刀,佩洛西和特朗普之間的口水大戰才是真的劍拔弩張、水火不容。
從特朗普執政開始,兩個人就多次針鋒相對,從“醫改法案”的廢除一直打到“邊境修牆”的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佩洛西打出了真火,完全不顧及自己的形象。多次在公開場合咄咄逼人地提出質問,搞得特朗普下不來臺。
二人之間的明爭暗鬥,引發了多個“名場面”,無論是佩洛西手撕演講稿還是特朗普大罵“老妖婆”,都讓美國人津津樂道。
在這種你來我往的進攻中,佩洛西的心態變得越來越極端,就連她的長相也變得愈發狠厲,完全沒有了年輕時的青春靚麗,也不似尋常老人那般慈祥溫和。
最後,佩洛西的轉變和她極端的反華理念也有一定關係。
其實,美國政壇有反華傾向的官員為數不少,但極端到佩洛西這種程度的著實是鳳毛麟角。
中美蜜月期的時候,大部分美國官員對華態度都相對客觀,但佩洛西從此時起就已經是極端的反華分子。
她曾經連續10年在有關中國的提案上旗幟鮮明地投出反對票,甚至大肆批評白宮在對待中國的態度上過於軟弱。
據悉,奧巴馬對待中國的態度之所以急轉直下,甚至提出所謂的“重返亞太戰略”,其中就有佩洛西的影響。
中國這些年發展的越好,佩洛西這樣的極端反華分子內心就越不爽,反映到面相上就是越來越兇狠和猙獰。
結語
都說“相由心生,命由心成”,佩洛西長相從溫和典雅到歇斯底里的轉變,就是對這句話的最好詮釋。
為了獲取更多的政治資源,這位眾議院議長以激進的政治理念為標籤,從頭到腳對自己進行了包裝。
而這種偽裝又反過來影響了她的內心想法和做事風格,讓佩洛西在極端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參考:
《離美國總統寶座最近的女人》
——深圳特區報
《微弱優勢勝出,佩洛西再次當選美國眾議院議長》
——人民日報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