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軍兵敗如山倒,盟歐制裁中印企業洩憤,要挑戰兩大人口大國底線。最新訊息顯示,俄軍在日前拿下烏克蘭的阿夫傑耶夫卡之後,隨後又乘勝追擊,一舉拿下烏克蘭南部第聶伯河畔的克林基村。據悉,此地也是烏軍去年反攻失敗後取得的少有進展之一。顯然,在西方對烏軍援銳減之後,烏軍在戰場上已經喪失鬥志,在俄軍的攻擊下潰不成軍。
對於烏克蘭來說,如果這場戰爭的最終目標是收復全部1991年領土,然後再追究俄羅斯的戰爭責任,那烏克蘭距離勝利顯然是遙遙無期的。烏克蘭方面最終可能沒有力量將俄軍全部驅逐出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即使是穩定目前的戰線,也有很大困難。
烏軍在戰場上失敗,丟的是歐盟的臉面。因此,歐盟在氣急敗壞之下制裁大棒一頓亂揮,不只是中國,就連“世界上最大民主國家”的印度也無法倖免。據觀察者網報道,日前,歐盟竟以與俄烏衝突有聯絡為由,指控中國和印度的企業,並首次對兩國公司實施制裁,美其名曰此舉旨在“削弱俄羅斯攻擊烏克蘭的實力”。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相關檔案顯示,歐盟最新出臺的制裁措施,主要針對與俄羅斯有關的第三方國家。除了中國和印度外,土耳其,斯里蘭卡、泰國、塞爾維亞和哈薩克等國的企業也都中槍。該報道還說,上述國家企業都被指控從歐盟企業購買產品轉賣給俄羅斯。
歐盟此舉,更像是在將他們對俄製裁失敗的怒火轉移到第三方國家身上。因為從2022年3月俄烏衝突爆發後,西方國家就對俄羅斯實施全面制裁。然而,差不多兩年過去了,西方的極限制裁反而把俄羅斯的全球GDP排名從2022年的第十三位,幹到2023年的第八位。而國際能源價格的飆升,按照美媒的說法就是“讓普京政府變得更加富有”。
普京政府有了錢,製造更多的武器彈藥把烏軍打得滿地找牙。而發動制裁的西方國家,卻因為經濟普遍都陷於滯脹泥潭中,拿不出更多的錢為烏克蘭購買武器彈藥,只好眼睜睜地看著烏軍在戰場上捱打。尤其是歐盟,美國現在撂挑子不幹了,把支援烏克蘭的重擔全壓在他們身上,以至於歐盟外交和安全高階代表博雷利日前哀嘆稱,歐盟現在不缺武器製造產能,就缺錢。
歐盟在俄烏衝突問題上面臨失敗的後果,說白了問題就出在他們自己的身上。因為他們放著好日子不過,非要追隨美國在挑起俄烏衝突,把好端端的一個大歐洲搞得雞飛狗跳,這能怨誰呢?更何況,歐盟對俄製裁失敗,問題其實也出在自己的身上。如果歐盟自家的企業有骨氣,全面斷絕與俄羅斯有關的交易,第三方國家能有機會當俄歐之間的貿易中間人嗎?
歐盟制裁土耳其、泰國等經濟體量較小的國家,或許不會有啥大問題。但觸碰到中印這兩個世界最大人口國家的底線,那就不是鬧著玩的。在去年5月份,歐盟就曾以同樣的理由企圖制裁7家中國企業,結果因遭到德國等多個成員國的反對,最終只能撤銷制裁。由此可見,歐盟一旦制裁中企,必將遭到猛烈反制,他們承受不起這樣的代價。
得罪中國得不償失,得罪印度也不行。印度他們手裡頭也有可以把歐盟幹趴下的王牌,就是購買俄石油轉賣歐洲。日前有美媒就對印度“感恩戴德”,聲稱如果沒有印度向西方販賣俄石油製品,歐洲的燃料價格有可能會高出一倍左右。所以,歐盟如果激怒印度,印企乾脆不賺這二道販子的錢,搞不好歐洲“黃馬甲”運動就會爆發。
所以,《金融時報》在報道中不忘提及,“歐盟新一輪制裁針對200個實體和個人,但沒有針對關鍵工業部門採取任何全面的制裁行動”。如此看來,他們似乎還保留有某些迴旋餘地,可能就是為避免與兩國最大人口大國爆發制裁大戰。顯然,歐盟既然認為“必須不斷打擊普京的戰爭機器”,那就自己擼起袖子儘管幹,幹嘛非要在外頭亂咬人,這樣不但不道德還顯示自己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