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女網友釋出帶3-4歲女兒乘坐3小時站票的照片。圖片中女子蹲坐在地,懷抱熟睡的女兒。她在文中寫道,“3小時站票,感覺坐了一個四季,委屈了孩子”。
這本是平常的生活照,卻沒想到引來網友齊聲批評。尖銳的言論集中在“不買座票是捨不得花錢,也有自我感動成分”。還有更直接的,認為“孩子才不委屈,買座票更舒服,你才是在虛構委屈啊”。
細究這些怒火中燒的評論,大多是基於自身某些不如意情緒的發洩。站在他人角度想問題,顯然已經被生活的無奈和疲憊所淹沒。
其實那位母親的遭遇也許跟我們任何一個人都不盡相同。也許她是臨時趕車無票可買,也許她花光所有積蓄也僅能買下這最後一張站票。她內心的感受和焦慮,外人很難完全理解。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肆意猜測甚至攻擊她的動機。
同一事物常常存在不同內在解釋。我們不必全然認同每一個與自己不同的看法,但基本的理解與尊重是必不可少的。這既是文明社會的基石,也是這個時代交流的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