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道,美國國務院近日公佈了美國“外大陸架”的界限,也就是位於200海里專屬經濟區以外的大陸架部分,美國國務院宣佈將這一部分外大陸架納入到美國管轄範圍內。對此,我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就回應稱,美國單方面劃定的所謂“外大陸架”,將諸多資源納入管轄,此舉不符合國際法,也不符合國際社會共同利益,中國對此不會承認,也堅決反對。
200海里外大陸架規則源自於《國際海洋法公約》,美國至今未加入《國際海洋法公約》,同時也一直不承認《國際海洋法公約》,因此美國無權透過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審議其提出的200海里外的大陸架界限。
美國的這一舉動嚴重違反國際法,侵犯全人類的共同財產,因此中俄反應也十分激烈,表示美國單方面的主張非法且無效。對於國際法,美國合則用不合則棄,一切以自身利益為前提,而不是以維護秩序為前提。
實際上,美國提出這一界限設定,其實針對的主要是北極地區。隨著北極冰川加速融化,北極地區的經濟價值和戰略價值開始凸顯。
經濟價值上,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大量冰川融化給北極航道的開通帶來了可行性,而這將大幅減少歐洲到北美,甚至是歐洲到亞洲的運輸成本,而美國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所打造的航路關鍵節點也將會失去意義。
除此之外,北極冰川融化,也意味著北極的能源和礦產價值開始凸顯。截止到2023年,北極已探明的資源就已經是個天文數字,包括123億噸石油、47萬億立方米天然氣以及60億噸的液化天然氣。除此之外,北極礦產資源也十分龐大,包括廣泛運用於新能源領域的鋰和碲。 因此在北極冰川融化的背景下,北極也註定將成為美國全球戰略的一部分。
美國國務院釋出公告,將距離200海里專屬經濟區以外的大陸架部分稱為“外大陸架”,並將其納入到美國的管轄範圍內。此舉就是為了擴大在北極的“勢力範圍”以及加強對白令海峽的控制,在北冰洋的戰略競爭中實現對俄羅斯的優勢。儘管美國一直在強調此決定不是資源問題,而是一個地理問題,但這不過又是一次哪裡有石油哪裡就有美軍的具體體現。
俄羅斯杜馬遠東和北極委員會主席哈利托諾夫就表示,美國的這一舉動不可接受,國際社會不會承認美國的“外大陸架”,因為這缺乏國際法支撐。
除此之外,北極戰略地位上升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在之前,北極事務是由一個跨國政府論壇管理,叫做北極理事會,該論壇成立於1996年。但隨著2022年年俄烏戰爭的爆發,這一北極事務管理機構一直處於停擺狀態,因為這被視為對俄羅斯進行制裁的一部分。
而隨著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俄羅斯成為了該機構中的唯一非北約國家。這些舉動也勢必會加劇在北極的軍事化鬥爭,因此北極的戰略地位將進一步凸顯。
在這個問題上現有動作的是美國和西方國家。瑞典和芬蘭相繼宣佈加入北約,這意味著北極理事會成員中,除了俄羅斯之外,全部是北約國家成員,俄羅斯為何平衡在北部地區的壓力,普京宣佈將在俄羅斯西北部,設立一個軍區來進行應對,這預示著北極的軍事競爭也將進一步加劇。
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全方位制裁,也促使俄羅斯在“北極航道”的問題上不斷尋求突破,以重新建立物流運輸通道。去年10月,普京在出席“一帶一路”論壇時就表示,俄羅斯的“北方海路”將會全年向破冰級的貨船開放。而美國為了對俄羅斯進行圍追堵截,勢必會在北極問題上有更大規模的動作。換言之,未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將在北極與俄羅斯爆發更為激烈的競爭乃至衝突。
從這裡可以看出,北約不僅僅在東擴,蠶食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利益,同時還在不斷北擴,對俄羅斯進行雙面夾擊。
美國國務院宣佈200海里以外大陸架界限,雖然看起來只是美國不守規矩的一個具體表現。但實際上這也充分說明,美國對於所謂的“規則”就是要符合美國的利益,所謂原則只不過是“欲加之罪”的一種藉口。包括在南海以及東海問題上的爭端問題,美國奉承的也不是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而是基於美國利益的國際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