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對於許多西方國家,註定是一個“迴旋鏢之年”。過去幾年,西方國家極力炒作所謂的“新疆人權”問題,妄圖用反華分子編造出來的謊言抹黑新疆,否定新疆的繁榮和穩定,甚至不乏對新疆實施有針對性的制裁,炮製所謂的“強迫勞動”謠言並禁止進口新疆棉花,其目的就是為了打擊新疆的經濟上升勢頭,最終在新疆製造混亂。諷刺的是,當初西方反華勢力為孤立新疆所採取的一系列手段,如今卻讓西方作繭自縛。
據觀察者網援引英媒《金融時報》本月8號釋出的報道,歐洲軍火商為了馳援烏克蘭,已經在現有能力條件下產能全開,但產量卻始終不盡如人意。歐盟為了查清原因進行了詳細調查,最後尷尬的發現,造成產量低下的主要原因,在於歐洲有超過70%的火藥棉仰賴“中國製造”,但是這種廉價的關鍵材料,目前正處於供應不足的狀態。為了避免遭到“卡脖子”,進而導致“援烏大計”受到阻礙,歐洲軍火商正在透過各種渠道大規模採購中國棉花來填補庫存。
大名鼎鼎的德國軍火商“萊茵金屬”,更是直接囤積了可供三年使用的庫存。除此之外,歐洲軍火商們還在積極尋找這種材料的替代方案,以確保未來中歐關係即便出現惡化,歐洲軍火商不至於陷入到“無棉可用”的處境。當西方輿論還在專注於“抗俄”之際,突然之間就出現了“棉花危機”,這不僅讓西方輿論感到錯愕,同時也讓“新疆棉花”再度回到西方輿論的視野。
過去幾年,西方為了進一步炒作“新疆人權”議題,開始將黑手伸向新疆棉,以各種理由逼迫商業機構拒絕採購。這個過程中,尤以歐洲國家最為活躍。但俄烏衝突的爆發和延宕,戲劇性的揭穿了西方偽裝,讓歐洲企業從當初對“新疆棉花”避之不及,變成如今的趨之若鶩。但是比起歐洲軍火商的唾面自乾,隱藏在“迴旋鏢”之下的一些細節更值得關注。歐洲之所以選擇在當下這個時間點強調“棉花安全”,是因為歐洲軍工產能已經被一場沒有直接威脅到歐洲安全的區域衝突壓到極限。
原料供應不足的確可以當成甩鍋的理由,但是這無法掩蓋歐洲軍工日漸廢弛的基本事實。表面上,歐洲軍工一直是以“高質、尖端”的面貌示人。但俄烏衝突用血淋淋的經驗提醒歐洲,“產能”才是最為關鍵的。另一方面,歐洲選擇在這個節點自暴其短,恐怕不僅僅是為了“重塑供應鏈”那麼簡單。當前,美歐對烏克蘭的軍援力度都出現不同程度的萎縮。
“棄烏”的聲音在西方內部也不再被視為政治禁忌,再加上歐洲主要國家的彈藥儲備因為過去兩年的大力援烏逐漸見底,甚至已經到了威脅本國安全的程度,進一步助長了“棄烏”情緒。雖然軍火商們樂見區域衝突持續延宕,這意味著自己可以獲得源源不斷的訂單,但是各國政府卻不得不思考退出機制,避免自己真的被拖入衝突泥沼而無法自拔。
日前,美國共和黨總統參選人特朗普也暗示將在贏得選舉後示意烏克蘭接受“割地求和”,從這個意義上看,“棉花危機”更像是歐洲為甩掉烏克蘭這個包袱而找的藉口,既可以增加“棄烏”的合理性,又能將責任甩鍋給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