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上山最多的大國,喜歡琢磨地理的朋友經常引以為憾。確實,我國如果東部的平原再多一點就更好了。但凡事過猶不及,山太少也很糟糕。世界6個巨型國家之中,其實加拿大和美國都可以再多一點山,特別東西走向的。但最缺山的大國,當屬澳大利亞。
▲衛星地圖上可見,袋鼠國地表一片荒涼,和綠意盎然的印度尼西亞、紐西蘭對比鮮明。
澳大利亞獨佔一整塊大陸,幅員遼闊,面積達769萬Km²,和美國本土(937萬Km²-阿拉斯加飛地173萬Km²)幾乎一模一樣大!
▲袋鼠國面積約等於美國本土(不算阿拉斯加飛地)。一般地圖會誇大南北兩極地區的大小,袋鼠國在低緯度,實際面積比地圖視覺要大些。
澳大利亞的緯度位置偏低,但按氣候帶也沒都在熱帶,迴歸線以北的熱帶範圍大約佔了⅓,以南的亞熱帶範圍佔了⅔,比印度還更合理一點(印度大部分在迴歸線範圍內)。
除了面積,澳大利亞和美國的地理格局也有點像,東部一條山脈,中間大平原,西部是山地高原。美國東部阿巴拉契亞山,長3200km,寬130-560km,海拔1000-1500m;澳洲東部大分水嶺,長約3000km,寬160-320km,海拔800-1000m,兩山規模旗鼓相當。
中部美國有廣袤的中央大平原,總面積150多萬km²,澳大利亞有“大自流盆地”,叫法不同,大平原這一點無不同。大自流盆地面積達到170多萬km²,其中絕大部分是平原地形,和美國無限接近。
如此巨大的國土,地形格局類似,氣候更暖和,奈何美國本土人口約3.32億,澳大利亞卻只有2598萬人口,不到美國的零頭?!
這裡有很多歷史原因,起點不同、發展階段和產業不同。但從自然地理角度看,根本原因就在於澳大利亞的氣候不宜居,大部分土地都是荒漠,和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等地方在衛星地圖上看很相似,缺乏綠色與生機,有一些草原的區域環境也很脆弱,如果強行開發很容易惡化,一發不可收。
澳大利亞這麼幹旱的氣候,原因除了緯度位置,主要就是地形——缺乏高山,美國是南北通透,澳大利亞東西南北皆通透,海洋氣流穿過,留不住水分。美國西部有巍峨的落磯山、內華達山等巨大山脈,很多地方4000多米高,海陸熱力差異像一臺大馬力抽水機,吸引海風帶著水汽吹過來,山足夠高,能截留水汽,形成降水,匯聚成河流,滋養廣闊平原,造就世界糧倉。
▲反正是廢地,隨便分一下,那麼大國土只分了寥寥幾個行政區,一雙手數得過來,特別西澳大利亞州,面積252.55萬Km²,比我國新疆區還大得多。
澳大利亞西部高原大部分海拔200-500米,還沒我國四川盆地高,而且非常平坦,無法截留水汽,令中西部平原非常乾旱;墨累-達令河和美國的密西西比河位置類似,水文條件卻是天壤之別,甚至經常斷流。
▲上兩圖為網友“水窮雲起1973”描繪,謝謝作者,密西西比河把美國本土中部都串起來了,流域面積約320萬Km²,墨累達令河只有右側大分水嶺的水,西邊根本沒有水流。
假設澳大利亞西部高原海拔能有三四千米高,東部和中部的氣候將有一個本質的改觀,宜居土地面積大幅增加,應該能支撐三五億人口,並且發展得比較好。這樣,搭配那麼多的礦產資源,將成為國土質量和中美一檔的國家。或者像很多人想象過的,澳大利亞保持這樣的地形,緯度要是高10-15°,氣候也會有根本的改變。
澳大利亞唯一較大的山大分水嶺長的也不是地方(下圖1),直接懟到了海邊,不留一絲絲空地,圖中可以看到最大城市細膩緊挨著山,平原狹小。即便是大分水嶺長得靠西部一點,像美國的阿巴拉契亞山脈,東部沿海多留一點平原(下圖2)作為發展空間,也能比現在的地理條件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