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國曾多次與鄰國發生領土爭端。然而,不同於其他國家通常採取戰爭手段,中國曆來主張和平解決領土糾紛。在這種傳統智慧的指引下,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與哈薩克就夏爾西里地區的領土問題進行了6年的談判,最終雙方都作出了讓步,中國成功收回了220平方公里的領土。這一震撼世界的成就,不僅彰顯了中國和平解決問題的智慧,更為世人樹立了化解糾紛的典範。那麼,這場持續數年的談判是如何進行的?中國又是如何在堅持原則的同時做出適當讓步?中國和哈薩克之間的領土爭端由來已久,但最終能夠和平解決,其中蘊含著怎樣的歷史淵源和外交智慧?
夏爾西里地區的歷史淵源
提起夏爾西里,這片遼闊而神秘的土地,自古以來就是中華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地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樂市北部,東與新疆接壤,西北與哈薩克毗鄰。這裡山川秀美,景色宜人,被譽為"天山明珠"。
早在公元前2世紀,夏爾西里就已納入了西漢的版圖。當時的西域都護府就設在今夏爾西里一帶,負責統轄這一地區。公元7世紀,經過戰火洗禮的西域歸屬於了當時的大唐帝國,夏爾西里自然也在其中。到了元代,這裡成為了蒙古人世襲的牧地。明清兩代,夏爾西里一直是中央政權有效控制的領土。
進入19世紀後,曾一度被沙俄吞併。1851年,沙俄為了擴張在中亞的勢力範圍,悍然攻佔了夏爾西里。面對沙俄的強硬態度,清政府無可奈何,只得在1864年的《中俄伊犁條約》中,將夏爾西里以東的部分地區劃歸大清疆土,而以西的部分則被沙俄佔據。
這一劃分一直延續到20世紀初,當時的中俄政府在《中俄新疆東部邊界暫行協定》中,明確將分水嶺作為中俄邊界的分界線。按照這一規定,夏爾西里地區以東的部分應屬於中國,而以西的部分則歸屬於當時的俄羅斯。
進入蘇聯時期後,邊界線再次引發爭議。蘇聯堅持認為邊界線應該為哈拉吐魯克山脈山脊,而不是分水嶺。於是在分水嶺和山脊之間,形成了一個面積約320平方公里的爭議地帶,其中就包括了夏爾西里地區的絕大部分。
這樣一來,夏爾西里地區的主權歸屬問題就一直懸而未決,成為了中國與蘇聯之間一個棘手的領土爭端。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哈薩克獨立後,中國才有機會與之就此問題進行談判,最終在1999年達成協議,收回了220平方公里的領土。
中哈領土談判的緣起
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蘇聯的解體,曾經的"蘇聯時期領土爭端"轉變為了"中哈邊界糾紛"。作為新獨立國家的哈薩克,很快就將解決同中國的邊界問題列為外交重點。
1992年1月,哈薩克與中國正式建交。同年10月,時任哈薩克總統的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對中國進行了國事訪問,雙方元首一致同意就邊界問題開啟談判。
對於中方而言,解決同哈薩克的邊界爭端意義重大。一來,這關乎到新疆地區的領土完整;二來,作為新獨立國家,哈薩克的態度將影響中國同其他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邊界談判;三來,中哈邊界問題的解決,將為兩國關係的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因此,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這一問題,在談判之初就明確表態,將堅持歷史定界原則,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領土完整。
而哈薩克方面,由於剛剛獨立,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高漲,輿論對於邊界問題十分敏感。納扎爾巴耶夫政府雖然主張同中國友好相處,但在邊界談判上也不願做出過多讓步。
1994年9月,中哈兩國就邊界問題舉行了首次談判。但由於雙方分歧較大,談判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中方堅持按照1962年中蘇政府簽訂的《中蘇邊界東段專門協定》及其附件所確定的分水嶺線劃定邊界;而哈方則主張以哈拉吐魯克山脊線為界,並要求中方割讓部分領土。
談判陷入僵局,雙方都意識到只有互相讓步,才能化解爭端。於是,中哈兩國決定暫時擱置爭議地區的邊界問題,先就其他已經達成一致的地區簽訂邊界協定,為下一步談判創造條件。
談判的程序和曲折
1994年首次談判雖然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但為雙方後續的磋商奠定了基礎。中哈兩國都意識到,要想徹底解決邊界問題,就必須在原則問題上相互作出讓步。
1996年4月,中哈兩國簽訂了《關於指導原則的協定》,明確將以"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照顧彼此利益"為原則,透過談判方式最終解決邊界問題。這為重啟談判創造了條件。
1997年5月,中哈邊界代表團在北京再次舉行了新一輪談判。這一輪談判持續了近一年時間,雙方代表團進行了20多次會晤。
在談判中,中方堅持的主要訴求是:一是要維護國家領土完整,收回被蘇聯非法佔領的領土;二是要恪守歷史上確定的分水嶺界線,這是中俄早已達成的共識;三是要照顧哈方的現實利益,在可能的範圍內作出適當讓步。
而哈方則主張以哈拉吐魯克山脊線為界,並要求中方割讓部分領土,態度相對強硬。
談判一開始,雙方分歧仍然很大。中方代表堅持按照1962年中蘇協定確定的分水嶺線劃界,而哈方則執意要求以山脊線為界,兩者之間存在著約320平方公里的爭議地帶。
為了打破僵局,中方提出了"拆東補西"的方案,即在東段地區割讓部分領土給哈方,而在西段則要求哈方還給中國更多的領土。這一方案獲得了哈方的積極回應。
就這樣,雙方代表團你來我往,反覆討論、碰撞觀點,最終終於在1998年7月達成了原則共識:在東段地區,中方將割讓約33%的爭議區域給哈方;而在西段,哈方則將近70%的爭議區域歸還給中國。
1999年7月,中哈兩國正式簽署了《中哈國界東線的最後確定協定》,明確了兩國邊界的最終界線。根據協定,中國收回了220平方公里的領土,而哈薩克則獲得了100平方公里。就這樣,兩國之間長達半個多世紀的邊界爭端,終於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最終達成協議的智慧
為了最終達成協議,中哈雙方都作出了重大讓步。對於中國而言,雖然收回了220平方公里的領土,但也不得不割讓了約33平方公里的爭議區域給哈薩克。
這一讓步,實際上是基於照顧哈方現實利益的考慮。在爭議地帶內,哈方已經在部分地區駐紮了邊防部隊,並修建了一些基礎設施。如果中方強行收回全部爭議區域,不僅會加劇雙方的矛盾對立,也可能給哈方帶來一定的現實損失。
因此,中國政府在堅持原則的同時,也體現出了足夠的靈活性和智慧。透過這一讓步,不僅有利於最終達成協議,也為兩國今後的友好相處奠定了基礎。
而哈薩克方面,則主動放棄了將近70%的爭議區域,歸還給了中國。這一做法,不僅彰顯了哈方理性務實的態度,也展現了其重視同中國關係的誠意。
雙方的這一重大讓步,最終使得兩國就邊界問題達成了一致。根據1999年簽訂的協定,中國收回了220平方公里的領土,而哈薩克則獲得了100平方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護這片領土,中國政府隨後在收回的部分地區建立了夏爾西里自然保護區。這不僅有利於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也為當地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如今,夏爾西里自然保護區已經成為新疆著名的旅遊景點。這裡群山環抱、草原遍佈、溪流潺潺,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光旅遊。而在保護區內,也時常能看到野生動物的蹤跡,如雪豹、馬鹿等珍稀物種就是這裡的常客。
正是由於中哈兩國政府的智慧作為,這片曾經的爭議之地,如今已經成為了中哈友誼的見證,也為世人樹立了化解領土爭端的典範。
中哈邊界問題的最終解決,不僅維護了中國的領土完整和主權,也為兩國關係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這種透過談判、相互讓步的方式來化解分歧,正體現了中國一貫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也為世界其他國家之間的領土爭端提供了一個可資借鑑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