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的某期日本熱門電視節目中,該節目特邀採訪了一名備受矚目的老者——前田良久先生。面對攝像機,這位長者以其坦誠而深沉的話語,真誠地展開了他自我人生故事的敘述。
他毫不避諱地承認,自己正是被譽為“家裡蹲”一族的先驅人物,至今已度過了超過二十個春秋,從未親自打理過自家的居住環境,也未曾有過任何職業生涯的經歷,每日僅靠父親遺留下來的那微薄財產來勉強維持生計。
當記者跟隨前田良久先生踏入他的居所時,眼前的景象令在場眾人無不為之震驚——整個房間內堆滿了如同小山般的垃圾,各式各樣的包裝盒、外賣盒散落得毫無規律可言,天花板的許多部分已然出現了裂紋,空氣中瀰漫著令人難以忍受的發黴與腐爛氣息。
這一幕生動地展現出,當代日本社會正籠罩在一片消費低迷、生活缺乏追求與進取精神的“低慾望”陰雲之下。
若要探尋日本社會陷入“低慾望”困境的根源,我們不得不將目光回溯至上世紀90年代,那個被後人稱頌為“黃金歲月”的時期。
在那一段被譽為“黃金歲月”的時光裡,日本的經濟猶如火箭般迅速騰飛,人們對於未來的憧憬以及對於金錢的渴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熾熱程度。
無數人紛紛投入到房地產市場的狂熱浪潮中,不惜傾盡家財購買房產,甚至產生了“只需出售東京,便能購得整個美國”這樣的荒謬妄想。
然而,這場看似虛幻的繁榮卻在現實無情的打擊下瞬間土崩瓦解。為了遏制日本的崛起,美國強加壓力,逼迫日本簽訂了著名的“廣場協議”。
緊接著,日本經濟遭遇了全面崩潰,股市暴跌,資產價值化為烏有,企業破產潮接踵而至。曾經憑藉虛假繁榮而興盛的日本,在一夜間失去了所有實體經濟的支撐,往日的榮光蕩然無存。
這一沉重打擊,無疑給整個日本社會帶來了深遠的心理創傷。
在高度繁榮的日本國度,年輕人們的生計需求已經無需擔憂。無論何時遭遇失業困境,政府都會給予一筆保證基本生活所需的救濟款項;若是不幸患病,絕大部分費用都可由醫療保險制度分擔;而在步入65歲之際,還有機會領取到一次性高達20萬日元(約合1萬人民幣)的養老補貼。
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物質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滿足,年輕人對於金錢與物質的追求自然逐漸淡化。
更為關鍵的是,他們對未來的美好期待也在悄然消逝。
在日本這個等級森嚴的社會體系中,一個人的出生背景往往決定了其未來的人生走向。"政治家的後代必將成為政治家",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早已深深烙印在民眾心中。
目睹周圍眾多成功案例,年輕人對未來的宏偉藍圖逐漸喪失興趣,奮鬥的激情也隨之消退。
因此,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遠離喧囂的社會,迴歸溫馨的家庭,整日陶醉於酒精、電子遊戲以及動畫漫畫的世界裡,孕育並滋養出了一種風靡全國的"宅文化"現象。
為了儘可能地節約開支,他們對待消費行為慎之又慎,許多人甚至情願棲身街頭,只為能夠壓縮生活開銷。
婚姻與生育對他們而言更像是沉重的負擔。在消費水平居高不下的日本,一個普通家庭若想維持正常生活,男性至少需要具備百萬級別以上的年度收入,然而這在現實中卻是難以企及的天方夜譚。
面對如此高昂的生活成本,年輕人的婚育觀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20年的人口普查資料揭示了這一嚴峻現實:全日本50歲以上未婚人群佔比高達28.3%和17.8%,換言之,平均每四位日本公民中,就有一人可能會終身不婚不育。
生育率的持續下滑,無疑是當代日本社會"低慾望"現象的最佳詮釋。
在日本社會,35歲被視為步入中年的標誌線。一旦跨越此年齡階段,想要更換職業將會變得極其艱難。
這其中的緣由,正是日本過去長期實施的"終身僱傭制"和"年功序列制"所導致的。
如此獨特的人力資源管理方式,竟然鑄就出日本企業職員架構的猶如"倒金字塔"般的獨特形態!在眾多企業中,我們不難發現,老年員工的數量可謂是相當龐大,然而年輕員工的數量卻是少得可憐。
為了緩解這一人力成本的巨大壓力,日本企業紛紛開始實施"提前退休"的策略,實際上這只是一種變相的裁員手段罷了。
企業會在內部組織那些年齡達到45歲、50歲以及55歲的員工,誘使他們主動提出離職,並且承諾給予他們一次性的豐厚"退休工資"。
倘若"自願離職"的人數未能達到預期,那麼企業將會採取"強制勸退"的措施,將這些步入中年的員工調離原來的崗位,降職至基層工作,其待遇自然也是大幅度縮水。
面對生活水平的驟然下降,這些被裁掉的中年人們別無他法,只能無奈地離開企業,重新投入就業市場。
然而,就業環境的嚴酷無情,卻給他們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日本特有的就業制度以及激烈的行業競爭環境,使得這些中年人的再就業之路變得異常艱辛。而日本民族性格中的內斂與自卑,也在某種程度上加重了他們的危機感。
打擊常常來自四面八方,內外交困的壓力如同火山噴發般全面爆發,使得這些中年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儘管有諸多理由促使他們走上自我救贖的道路,但是終究還是抵擋不住現實的洪流,走向了終點。
據統計,2022年,日本共有高達21584人選擇以提前退休的方式結束職業生涯。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的老年人群體正全力以赴地拼搏求生。
2021年,日本政府出臺新的政策,將法定退休年齡從65歲直接提升到了70歲。對於原本可以安度晚年、領取退休金的老年人而言,這無疑是一記沉重的打擊。
退休金的主要來源,原本是由年輕一代為老年人所繳納的稅費構成。然而,隨著日本年輕人的生育率持續走低,加上他們普遍對工作失去熱情,繳費基數也隨之大幅減少。
與此同時,老年人口卻在迅速增長,供需失衡導致退休金金額直線下滑。
最新研究報告揭示,一對日本退休夫婦每月所需的基本生活開銷竟高達人民幣1.4萬元!然而令人震驚的是,他們所領取的養老金總額僅為每月人民幣6000元,這意味著兩位長者必須每月額外自掏腰包支付高達8000元的費用。
更為嚴峻的現實是,高昂的醫療費用為這些原本應享受晚年安逸的人們帶來了無盡的困擾與負擔。
以現年73歲的大波良仁為例,雖然年事已高,卻仍然被迫每日清晨1點鐘就從床上爬起,駕駛汽車奔赴菜市場,按照訂單要求將新鮮的蔬菜水果運送到城市各處的餐廳對於一位古稀之年的老者而言,如此繁重的勞動無疑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生活的重壓使得這些本應安享晚年的長者們不得不放下尊嚴,重新投入到艱苦卓絕的奮鬥之中。
在他們的臉上,我們無法看到對未來的美好期許與嚮往,唯有那沉重而殘酷的生存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