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日本高階空調壓縮機工廠要遷回日本的訊息,引發業內熱議
根據日本產經新聞報道瞭解到,松下空調在國內市場的銷售裡,大約有90%的都是在松下廣州工廠生產
從2023年起,逐漸將高階生產線全部轉移回日本本土,並從2024年開始逐漸撤離終端空調生產線,這便代表著松下空調的40%產能,最終都會回到日本本土
曾說過要“在中國一年掙600億”的松下,卻藉著撥款100億日元,援助1700餘家空調生產線撤出廣州
並且,早期松下撤離中國的太陽能電池生產線,還相繼關閉了上海與深圳的工廠
這也不禁令人感到疑惑,松下接二連三的舉動究竟是為了什麼?
早起發展經歷
松下創立於1918年,創始人是被譽為“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
在創立之初,也根本都談不上什麼企業,只是一個由3人組成的小作坊而已。後來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松下逐漸變成世界著名國際綜合性電子技術企業集團
回顧松下的發展歷程,1923年對鬆下來說絕對是非常關鍵的一年,當時松下推出了一款以national lamp為命名的角形腳踏車燈投入市場,投入市場之後,立刻引起了消費者的喜愛。獲得了遠超預想的熱銷,這也是松下電器史上第一款明星產品
發展至1931年時,松下已經擁有了8家工廠,設計研發出來的產品多達200餘種,為1000多名員工提供了就業崗位,而大家非常熟悉的收音機乾電池也在此期間開始生產
到了1929年,是日本出現了經濟危機,而松下當時也面臨著重要抉擇,究竟要不要裁員呢?最終,松下決定不裁員,他的這一做法也是其後續能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這也能很好的詮釋了松下的企業精神
1945年8月,創始人帶領2萬餘名員工開始戰後重建,並且趕上了日本經濟復甦的浪潮,經過5年艱苦奮鬥時期,松下電器終於開始步入正軌,並且於1951年準備開闢世界市場
1951年11月成立美國松下電器,成為松下在海外事業擴張的第一步棋;1952年10月,松下又與飛利浦合作,成立松下電子工業株式會社;1987年5月22日,松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協議,建立一個合資企業生產圖片館彩電
這是松下在中國戰後的首筆投資,後來松下電器正式進入中國,在過去幾十年時間當中,松下在中國的發展也並非一帆風順
比如,在2008年到2018年這十年時間當中,松下電器在國內的市場並沒有取得多少進展
2008年10月1日將名稱正式更改為“Panasonic株式會社”,不過鬆下表示,在中國將繼續使用“松下電器”作為公司名稱
而如今松下業務遍佈各個行業,包括家電、數位視聽、電子產品與辦公產品等各個領域,在世界上的名號都響噹噹
松下撤出的背後,有什麼深層次的考量?
松下在國內共建設了20個分廠,佔據了40%的空調市場。而松下的此次撤離,估計也會拔出蘿蔔,帶出你連生產線上的數萬名員工,可能都會面臨失業風險
但松下此舉也並非兒戲,大機率是為了順應貿易摩擦所產生的供應鏈不確定性,並且也希望可以推進本地生產、本地銷售的程序,從而提高生產效率,縮短週期,更能提升額外效益。
並且從報道中也能瞭解到,今後在廣州工廠生產的空調將僅在中國銷售,不再出口到日本。這也是代表著以松下為代表的日本企業,中國工廠的角色正在發生變化,將不再是日企出口到世界各地的世界工廠,而是由日本本土產、本地銷
松下空調在中國市場銷售的主要是標準級,由於國內供應鏈體系與成本優勢。其標準即生產跟日本比較的話,反而更具有優勢
雖然松下空調的高階機效能與在成本與用料方面都超過國內一線品牌,但由於國內高階機的供應鏈並不成熟完善,所以相較於在日本本土生產,總成本來說就沒有那麼大的優勢了
而松下將產能轉移到日本來生產高階機,但是又不想浪費在廣州的產能,於是便和小米簽訂了合作協議,但具體內容我們也不得而知
如果來評價日本企業的話,他們有一個非常重大的軟肋,就是成本控制能力,不僅體現在日本家電行業,也體現在其他行業
而在我國大陸市場,松下空調的競爭對手包括美的、格力等國產品牌,松下乎沒有任何競爭力,這跟松下無法降低成本,無法銷售更低價格產品有關
在線上大家也能搜尋到松下空調,對比格力、美的來說,松下空調售價普遍在3700元左右,最貴的可能達到上萬元,而美的、格力的空調售價基本都在3000元以內,價格相差也比較大
有了價格優勢之後,國產品牌空調在不斷擴大推廣與提高售後服務,很多消費者在購買的時候也會優先購買國產品牌
對比松下與國產空調壓縮機
松下的優勢一:效能穩定性,松下壓縮機以其卓越的效能而聞名。無論是高頻還是低頻,它都表現出色。加工精度高,震動和噪音極小,COP能效比也非常高。這意味著你可以在炎炎夏日裡,享受到持續穩定的製冷效果
優勢二:品牌知名度,松下作為一個大品牌,在全球範圍內都享有良好的知名度。這意味著你可以放心購買,不必擔心售後問題
優勢三:高頻率,松下壓縮機的高頻率(130Hz)超越了國產普通壓縮機(通常在80-100Hz之間)。這意味著它在製冷效果上更為出色
國產空調壓縮機:價效比與自主研發
優勢一:價效比,國產空調壓縮機通常具有更高的價效比。例如,格力的“凌達”壓縮機和美的的“美芝”壓縮機效能都不錯,但仍然被稱為“媲美日系品牌壓縮機”。這意味著你可以在預算內獲得不錯的效能
優勢二:自研發,國產空調廠商積極進行自主研發。例如,格力和美的都擁有自家的壓縮機。這意味著他們可以更好地控制產品質量和效能
結語:
目前在我國各個空調品牌當中,技術處於頭部地位的是格力的壓縮機技術,但是在高階空調這個空缺裡,依然很難取代松下的位置,未來也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不過,松下的撤退也給國產品牌帶來了一定的發展機遇。如果自己能把握住這次機會,在國內市場佔比肯定會進一步提升
對於這件事情,你是怎麼看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