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初,各地中小學學位預警就會如約而至。
目前,廣東、浙江等地多個城市釋出了中小學學位預警,2024年入學人口仍處高峰,但與前兩年相比,出現了壓力減弱、學位缺口向中學傳導等新特點。
各地正在進行的“兩會”披露了2023年學位供給成績單,“近年新高”多次出現在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面對強烈的需求,2024年依然保持學位供給強節奏。
由於學位缺口是結構性和動態變化的,專家指出,學位供給相應地需要高位統籌、學段貫通予以解決。
圖片來源:新華社
學位預警新變化
截至目前,廣州市有4個區釋出了2024年學位預警資訊。根據南沙區的通告,6所公辦小學的起始年級學位供給緊張,還有兩個街道的公辦小學非起始年級學位供給緊張。
東莞市也有多地釋出了學位預警。松山湖管委會的通告稱,2024年園區小學適齡兒童入學人數持續增加,公辦小學學位持續緊張。
近日,浙江省平陽縣教育局釋出2024年秋季義務教育階段入學預警,根據2024年生源預測資料,共有7所公辦學校學位供給緊張。
該縣入學預警一般分為紅、黃兩種。黃色預警,表示施教區內適齡兒童戶籍人數介於學校擬招生計劃數的90%至100%之間;紅色預警,表示施教區內適齡兒童戶籍人數達到或超過學校擬招生計劃數的100%。
2024年的學位預警與2022年、2023年相比有很大變化。
首先,2024年學位預警很大程度上是2023年預警的延續,學位緊缺有一定的慣性。
2023年4月,上海市多所小學釋出資訊稱,經排摸,這些學校近三年內都將學位超額,即招生地段內的戶籍學生數超過計劃招生數。
2016年至2017年是我國的一個生育高峰。資料顯示,2016年、2017年全國出生人口分別為1786萬、1723萬人。這導致2022年、2023年的小學入學規模為近年來最大。
這之後,2018年全國出生人口滑落至1523萬人,雖然有所減少,但與2023年的902萬人相比,仍有很大規模。這幾年的出生人口疊加,給小學學位持續帶來壓力。
其次,雖然2024年的入學需求絕對值仍較大,但學位壓力相對前兩年還是有所減弱。
杭州市教育局釋出的訊息稱,根據2023年12月底統計彙總,目前全市800多所公辦義務教育學校(校區)中,2024年預計戶籍生紅色預警小學120所、初中38所,比去年同期有一定幅度下降(2023年全市義務教育段紅色預警學校近180所)。隨著今年新建學校投用,預計戶籍生紅色預警學校數將進一步下降。
浙江省平陽縣的預警公告也顯示,黃色預警學校有1所,紅色預警學校則有6所。與2023年入學預警相比,學校總數減少3所,其中紅色預警學校減少2所。
第三,2024年學位預警中,學位缺口由小學向中學蔓延。
東莞市松山湖管委會的通告稱,2024年初中一年級入學需求也增長較快,初中公辦學位進入緊張週期。
2024年,松山湖管委會將繼續採用購買功能區集團化辦學學校和周邊優質民辦學校學位作為補充的方式來滿足入學需求。但還是可能最佳化和修訂招生入學政策,包括但不限於家庭戶學位申請房鎖定、部分類別戶籍人員積分政策等。
全國資料也體現了這個趨勢。2022年,全國小學六年級在校生1710萬人,五年級在校生則高達1862萬人,四年級在校生規模更大,為1866萬人。這三個年級的學生將依次進入初中,導致全國初中學位壓力加大。不過,2022年三年級及以下年級的在校生人數已持續減少。
學齡人口處於增長週期
學位預警來襲,各地紛紛加大力度新增學位,目前舉行的地方“兩會”披露了2023年成績和2024年目標。
2023年,北京市新增中小學學位3.8萬個。天津市新增2.85萬個義務教育學位,超額完成民心工程年度任務。重慶市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1.7萬個、託位4萬個,新增基礎教育學位6.3萬個。
甘肅省新增義務教育學位2.8萬多個,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1.6萬個。廣西新增中小學和幼兒園學位15.45萬個,還新增中小學教職工編制1.7萬個,補充教職工4.48萬人。
一些人口大省成績斐然,廣東省新增學前教育公辦學位超6萬個、義務教育公辦學位超30萬個、普通高中公辦學位超5萬個,平穩完成義務教育招生365萬人、創近年新高。山東省新改擴建中小學245所,有效保障180萬適齡兒童小學秋季入學。江蘇省新建改擴建普通高中40所,普通高中錄取人數為近十年新高。
從過往來看,各地實際新增學位數量普遍高於年初提出的計劃數。這給實際開展工作留出了餘地。
以北京為例,北京市2021年至今,連續4年在年初提出當年新增中小學學位2萬個,但2021—2023年實際增加數量分別為2.8萬、2.9萬、3.8萬個,大幅超額完成任務。
然而,這些新增的學位夠用嗎?北京市“十四五”期間計劃新增中小學學位共16萬個左右,前三年新增學位佔全部目標的不足60%,未來壓力依然很大。
“雖然新生人口在不斷下降,但學齡人口正處於增長週期,應科學應對,以保障孩子有學可上。”北京市人大代表、國家督學劉林說,當下,中小學階段面臨40萬個左右的學位缺口。
劉林介紹,北京市小學在校生規模2023年首次突破110萬人,2025年將達到峰值117.5萬人左右,目前還有2萬個左右的學位缺口。初中2023年在校生規模37萬人,當前正處於持續增加階段,預計2030年達到峰值,增幅超50%,目前還有19萬個學位缺口。普通高中2023年在校生規模21.7萬人,將保持10年的持續增長勢頭,2033年達到峰值,目前學位缺口為21萬個左右。
未來十年,全國中小學學位需求同樣強烈,背後邏輯是城鎮化率提升,人口向城鎮集中,教育需求隨之集中。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研究所所長王烽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我國仍處於城鎮化快速發展期,10年之內城鎮化率有望超過70%,之後進入穩定期。
實行資源共享
面對生源的結構性變化帶來的學位壓力,專家建議統籌推進供給。
劉林建議,北京市各區可以透過小學初中貫通、初中高中聯辦、普通高中與中職學校合作、集團化辦學等模式,打通不同學段、不同學校之間壁壘,實行校舍等資源共享,從而使配置更加合理更加高效,避免走學齡人口增長期大規模新建、下降期大量閒置的老路。
廣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近日表示,對於初中學段,將結合當下與未來全盤考慮學位供需峰谷,透過小初資源銜接、建設九年制或十二年制學校、利用新開辦學校未使用場室招生等方式,緩解階段性入學高峰壓力。
幼兒園與發展托育統籌考慮。
2023年,北京市幼兒園新增託位超過6000個。截至2023年10月,廣州市幼兒園開設託班超過500個,提供託位超過10000個,對生源不足、條件有限的民辦幼兒園引導轉為托育機構。上海市提出2024年新增3000個公辦幼兒園託班託額。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因適齡幼兒減少,幼兒園關停將不可避免。但如果以此為契機推進托幼一體化,把2至3歲幼兒的托育納入幼兒園,將有助於拓展和最佳化現有學前教育資源的配置。
學位供給既要保量,也要保質,尤其是義務教育要堅持優質均衡目標。
教育部等三部門印發的《關於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劃的意見》提出,到2027年,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和學齡人口變化趨勢的城鄉中小學幼兒園學位供給調整機制基本建立。
值得注意的是,學位緊缺恐怕與“擇校熱”並存,目前要大力治理“擇校熱”,但理想的教育水平允許學生適切擇校。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長薛二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政策要允許學生在劃片招生的基礎上進行選擇,要推進區域內學校特色化發展,讓學生“有校可選”,在程式公平的基礎上讓學生“能選好”。
2024年,各地已提出持續新改擴建中小學校,推進學校建設標準化。
薛二勇指出,學校標準化建設關鍵要做好中央、省、市、縣的資源配置,以區(縣)為主,同時加大省級和市域統籌的力度。
劉林也建議實行高位統籌。“校舍、師資等教育資源的配置,涉及發改、財政、規劃、人社、建委、教委等多部門和各區,且需求量大、週期較長、任務艱鉅,必須高位統籌,才能及時應對學齡人口增長的挑戰,科學有效解決問題。”他說。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